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经历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在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上,体会多种方法发现规律,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探究规律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周期规律现象,只是他们还不能完整清晰的表述其规律,借助具体现象的观察,能够分部分推断出整体情况。在有规律的分组中,学生能够与已有的余数除法计算的经验联系起来,寻求解决周期问题的策略,并能体会除法计算的优越性。
一、游戏激趣,引发兴趣
1.记忆力大比拼:
比一比男生和女生谁的记忆力强!(17263544536271)(123412341234)
小结: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事物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
关规律的知识。
【设计意图】课始进行游戏,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竞争中营造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到规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初步感知,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国庆节布置学校)
2.提出问题:这些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预设:这些物品的排列都有一定顺序的、一组一组的。
板书:有顺序 每几个为一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品摆放特点,体会这些有规律排列的彩灯所具有的共同特点,获得对周期现象的首次感知。
三、深入分析,细究规律
1.探索盆花的排列规律。
提出问题:盆花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每3盆为一组,每组都按“蓝、黄、红”的顺序排列)
活动一:
按盆花的排列规律,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把你的想法在A4纸上表示出来。(活动时间:4分钟)
预设1:排一排(颜色依次排到第19盆,是蓝花)
预设 2. 画一画(用符号表示第7组第1盆是蓝花)
预设 3.算一算(19÷3=6(组)……1(盆)第19盆是蓝花)
回顾对比:这么多不同的表示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拥有了更开放的空间,经历自主探索、智慧互动的过程,积累了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而在自主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充分地交流展示,帮助学生体会多种方法间的联系,让“排一排”与“画一画”的方法与算式的方法结合起来,从而让“理”更直观,让“理”更形象。
2.自主选择,探索彩灯、彩旗的排列规律。
活动二:(自由选择一个项目研究)(活动时间:1分钟)
项目1:彩灯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第20盏是什么颜色?第23盏呢?
项目2:彩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第26面是什么颜色?第28面呢?
汇报交流,重点关注学生对规律的描述以及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回顾对比:刚才大家分别用了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为什么现在不用“排一排”和“画一画”的方法了?
【设计意图】由于活动限定了时间,迫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进行了择优,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运用了计算的方法。
四、回顾反思,内化规律
1.观察: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商的单位都相同,表示平均分成若干组也就是有几个周期;余下的几盆就是从每个周期里按顺序选择。)
2.揭示:像上面这样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做周期现象。我们今天研究的这些内容就是简单的周期问题。
4.错题分析
前一段时间我们学校筛选奥数社团人员时曾出过了这么三道题,学了今天的知识后再回顾一下这些错题,你在当时计算时遇到了哪些困难,现在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再来算一算。
(1)有一串彩珠,按照“2红3绿4黄”的顺序依次排列。算一算:第600颗是( )颜色。
(2)今天是星期天,从今天算起,第300天是星期( )。
(3)142857142857142857 … …是由50个数字组成的一个五十位数。问:这50个数字中,8出现了几次?5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
【设计意图】必要的反思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也让个体的经验实现共享。
五、触类旁通,运用规律
1.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展示课件)
2.自主设计,体会规律。
引导:我们刚才认识了周期现象及其排列规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动手实践一下,请用:△、□和○设计一个按周期规律排列的图形序列,并提出一个问题让同桌解答。()学生自主设计后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周期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积累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设计周期,帮助学生再次体验周期的排列规律的特征,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运用意识。
六、回顾总结,提升认知
1.总结:请同学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
2.拓展:课前男生记忆的一组数17263544536271,大家有没有什么记忆的好方法呢?
【教学反思】
此类探索规律的课堂,教师该如何把握学生“探索规律”的学习路径与规律呢?结合这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点滴思考。
一、开放与精细
本节课设计了开放的教学活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亲身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如活动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学生通过“排一排”、“画一画”、“算一算”等方法来解决问题。正是因为探究活动的开放,课堂上才呈现出丰富的、个性化的表达。但开放的活动并不意味着彻底的“放手”与“任行”,在课堂中及时的追问“这么多不同的表示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探索行动:要多观察且观察要全面,规律的确定是慎之又慎的; 对于规律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但不同表征之间有着共内的内涵……如此“精细”的追问,不仅帮助学生实现多种表征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帮助学生从感性行为上升到理性经验的层面。
二、深刻与生动
“深刻”是针对学科特点而言的,“生动”是针对儿童特点而言的。要“深刻”就必须理解数学,不断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要“生动”就必须了解学生,善于在抽象的数学与学生具体形象的心理特点之间架设桥梁。本节课尽可能地展示学生所有的解决方法,什么是最好的方法?最适合学生个体的便是最好的。因此,我没有急于让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间的优与劣,而是在解决探究彩灯与彩旗的规律时将时间缩为1分钟。再一写下来或画下来太“麻烦”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择优,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运用了计算的方法。显然这里,学生对于计算方法的“深刻”理解,不再来自于教师的“刻意”择优,更多地来自于学生对规律本身的进一步认识,来自于探索规律过程中不断反思的成果,而这样的“深刻”才是基于学生立场的“深刻”,才是“生动”意义上的“深刻”。
论文作者:蔡灵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规律论文; 学生论文; 周期论文; 排列论文; 方法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盆花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