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工作论文_赵海萍,李淑萍,王华

怎样做好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工作论文_赵海萍,李淑萍,王华

(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 宁夏银川 750011)

【摘要】目的:探讨做好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途径。方法:通过对新生儿护理过程、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产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通过不断地加强新生儿科的人员管理,器械、器具、物品、环境物体表面的测试,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都能有效的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控制;预防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310-02

近年来,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中有很多与护理工作以及设备器械消毒不彻底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新生儿病房[1]。正确认识和对待医院的工作,针对护理工作中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新生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加强新生儿医院感染因素是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针对容易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的薄弱环节及危险因素进行探讨与并制定有效对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

1.1 医院班组工作松懈,医病安全意识不强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2],其医院感染率为4.5%~11.4%。主要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有:医院对医护人员上班工作中未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医院感染的预防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监督力度不够;新生儿科布局不合理等。

1.2 人员卫生不到位及器械器具物品灭菌、消毒不达标

新生儿科医务人员未严格执行新生儿科工作人员着装要求,进入新生儿科室未更换衣物;接触新生儿时未严格进行手卫生;对新生儿进行静脉穿刺等有创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新生儿衣物、奶具、奶瓶、服箱、辐射台一系列器械如果未严格进行消毒和灭菌都可能引起院内感染的发生。

1.3 学习和培训力度不够

缺乏医院感染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尤其是新生儿科医务人员应该认识到院内感染的危害性及严重性,保证医疗及护理安全;对有关的法规制度标准掌握不全面;专业的相关医生稀缺。

1.4 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医院废物处理不到位

院感科监测与监督落实不到位;抗菌药物如果不合理应用会引起新生儿真菌感染,曲霉菌的感染,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可降低医院感染率,根据病原体和药敏要优先选用窄谱抗菌药物;医疗废物处理不到位,会导致原发疾病的发生;医务人员的手未进行细菌学检测,可能导致物细菌指数超标引发院内感染。

2.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与预防的对策与措施

2.1 健全医院感染,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专职人员,感染专控医生,监护护士。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清洁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配奶间管理制度和沐浴间管理培训制度,有效防止医院感染。

2.2 合理布局新生儿病区

新生儿病区应该是在医院清洁的环境中,远离传染源和噪声,接近NICU和产房,工作区域相对独立,分非限制区,适当限制区和限制区,各区之间布局合理,标志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生儿病房应通风良好,光线充足,保证空气中细菌总数≤4Cfu,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足月儿适宜的温度为22~26℃,早产儿室适宜的温度为24~28℃。床位数和床间距严格控制,无陪护病区的每床占面积不小于3m2,床间距不小于1m,有陪护病区宜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小于12m2。

2.3 新生儿室医护人员应具备经验丰富

新生儿室的医护人员必需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基本技能及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进入新生儿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需灭菌;接触完整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一用一消毒;一些仪器必须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新生儿奶具一人一用一消毒。

2.4 加强人员知识培训与学习。

加强医护职业道德教育和医院感染科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消毒隔离,无菌技术,七步洗手法等多个方面。培训形式多样化,使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制度、操作流程、应急预案熟练并掌握。院感科要定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院感方面知识培训与讲座,进行定期考试,考核预防控制新生儿科人员的院感知识水平和防范意识,并对消毒隔离的监控落实到季度检查、月检查。检查护士长夜查房,注重隔离预防措施的运用。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等。

2.5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药物会降低医院感染率[3],对原疾病为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在用药前采集病原学标本。根据病原学和药敏学优先选用窄谱抗菌药物。尽量选用一种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严格控制预防用药。

2.6 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

新生儿病区的空气要通风控制2次/日,15~30分钟/次。紫外线消毒:1~2次/日,1小时/次。中央空调通风系统,室内保持正压换气大于每小时6次。沐浴用物要专人专用,采用淋浴。新生儿沐浴前后要放置在不同区域,医用物品要一用一消毒,环境物表要严格进行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要彻底做好终末消毒;进行有创操作时,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对于怀疑被污染的物品,即使未经使用,也必须丢弃;不可重复使用一次性物品,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2.7 新生儿病房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预测与报告制度

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定法》的要求,开展呼吸机相关肺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科的目标性监测。每季度进行空气净化与消毒效果监测物表。医务人员的手使用中消毒剂等进行消毒学监测,及时发现医务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趋势时,应当立即开展调查,根据结果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

2.8 严格执行卫生制度,加强职业防护

新生儿发生感染后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研究表明,新生儿感染发生与医务人员洗手与否有关,洗手是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最直接、简单、经济、有效的措施。作为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更应该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接触新生儿要严格遵循洗手规定,或者使用快速手消液;护理新生儿时,一定要先接触非感染性新生儿,再接触感染性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均完成时一定要认真洗手或者完成手消毒;当护士接触新生儿的体液、分泌物及相关物品时,均应认真、彻底、有效地洗手及消毒,以减少致病菌通过手传播而致交叉感染;强化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增强医护人员对于标准预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提高职业感染防范的意识和警惕性。只有预防意识不断增强,才能有效达到预防与控制感染的目的。

综上所述,做好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工作已成为院感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高龄孕妇越来越多,也就预示着人口高峰的来临,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医院安全与护理安全,医护人员必须重视和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护理部与医院感染管理科需要积极配合,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建立更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实各项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措施,增强护士长与科主任及院感监控小组的管理力度,不断提高全员参与医院感染的管理制度水平,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沈美云,顾萍,袁咏梅.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580-582.

[2]安建仓,张新华,张玉慧,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与微生物检测的关系探讨[J].河北中医,2015(1):154-156.

[3]胡冠琼,冯小芳,钱燕,等.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5):1092-1093.

论文作者:赵海萍,李淑萍,王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  ;  ;  ;  ;  ;  ;  ;  

怎样做好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工作论文_赵海萍,李淑萍,王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