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分析论文_刘佳佳

刘佳佳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241000

【摘要】目的 剖析脑梗塞恢复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 择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接收的脑梗塞患者50例。利用随机分组原理,将50例患者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取肠内营养护理法,对照组选取胃肠外营养联合少量经口进食法。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各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不同方法给予营养支持后,两组的营养指标均下降,但研究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对照组为52.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肠内营养积极用于脑梗塞恢复期中,既可提高患者各营养指标的稳定性,又能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颇高。

【关键词】恢复期;肠内营养;护理效果;脑梗塞;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089-01

针对处于脑梗塞恢复期中的患者,及时、有效的给予其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对此,笔者将从50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入手,对其营养支持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将本次研究的内容,作出如下陈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脑梗塞患者,收录时间: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本研究所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且于发病前无肺部感染亦或者是消化道出血等征象,并有如下症状:吞咽困难;进食呛咳。按照随机分组原理,将50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65至89岁的范围之内,平均(78.45±4.9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66至90岁的范围之内,平均(78.73±4.81)岁。两组病程以及入院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 给予肠内营养护理[1],详细如下:

1.材料的选取。

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为其选取最适的胃管,比如:a,若为长期需要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需选取用聚氨酯材料制成的胃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该胃管放置的时间较长,通常在6至8周的范围之内,且其也同时兼具耐胃酸腐蚀、易弯曲以及不打折等优势。b,若为短期肠内营养者,可选取硅胶导管亦或者是鼻胃管。前者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相容性,而后者应用的安全性则相对更高。

2.插管的方式。

待取得患者配合后,让其适当抬起头部,然后再沿“鼻腔-咽喉部的路径缓慢插入胃管,直至将胃管送入所需刻度[2]。待确定胃管已经抵达胃内后,对其实施固定操作。

3.喂养步骤[3]。

喂养前,针对患者的原发病给予对症治疗,并密切观察其各项基础体征的变化情况。若患者病情以及内环境都达到稳定状态,可立即给予其营养支持。于营养科医师指导下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营养方案,比如:营养液;易吸收的流质食。执行喂养操作前,先对患者胃管中的液体以及气体进行充分的抽吸,并将其床头位置适当抬高(一般需抬高30至45度),然后再对其进行喂养。初始喂养量为500毫升,20至30毫升/小时。若患者耐受力高,可逐渐增加喂养量,但不得超过2000毫升。泵入可选取输液器,具体为:将输液过滤器去掉后接入胃管,然后再利用输液泵进行微量注入。

对照组 应用胃肠外营养联合少量经口进食法。

1.3 临床观察指标

(1)全面观察两组各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包括: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4]。(2)记录两组经营养支持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准确计算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调查的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的分析

观察发现,两组在经不同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后,各营养指标都有下降的趋势,但研究组下降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综上所述,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多有进食呛咳亦或者是吞咽困难等症状,且其机体还长时间的处于一种高代谢的状态之中,对能量有着较大的消耗。故为能确保患者体内能量的贮备充足、降低受体组织丧失的概率,我们需对其辅以营养支持。研究发现[5],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实施肠内营养,不仅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各营养指标的稳定性,促使其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其中,肠内营养为:经胃肠道向患者的机体组织提供营养素亦或者是营养物质的一种重要营养支持手段。虽然,胃肠外营养联合少量经口进食法也能起到对患者进行营养补充的作用,但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患者的胃肠道黏膜屏障,同时因吞咽障碍误吸等更易发生肺部感染。

实践表明[6],和胃肠外营养联合少量经口进食法相比,肠内营养更具临床应用的优势,比如:(2)利于机体组织对营养素的充分吸收;(2)可保障胃肠黏膜结构的稳定性;(3)给药方便简单;(4)治疗所需费用更低;(5)不损伤胃肠黏膜屏障功能;(6)并发症少;(7)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肠内营养护理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应用胃肠外营养联合少量经口进食法的对照组(16.0% vs.52.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脑梗塞恢复期应用肠内营养,并发症少且后遗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罗敏,陈立芳.脑梗塞恢复期病人肠内营养的研究和护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1):257-257.

[2]胡一勤,饶利,吴海燕等.老年脑梗塞并球麻痹患者经鼻胃管饲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164-165.

[3]付敏娟.老年脑梗塞并球麻痹患者经鼻胃管饲肠内营养的护理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4):3712-3713.

[4]顾洁.老年脑梗塞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6):137,52.

[5]李春阳.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3):210-211.

[6]吴晓清,康君芳,金龙学等.两种肠内营养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致假性球麻痹患者疗效及药物经济学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73-1275.

论文作者:刘佳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  ;  ;  ;  ;  ;  ;  ;  

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分析论文_刘佳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