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劲鸿[1]2002年在《张继与辛亥革命》文中研究指明张继是辛亥革命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他1900年起便投身政治,参加励志社,编辑《国民报》创建“青年会”,为拒俄运动准备了组织上和干部上的条件,也标志着他自己成为一个革命者。身为华兴会的核心成员,他积极地为甲辰(1904年)长沙起义作准备,起义失败后,他身持双枪,冒死护送黄兴脱险,反映了他性格忠勇的一面。在孙中山和黄兴的会晤过程中,张继起了桥梁作用。这次会晤直接推动同盟会的形成。同盟会中担任四个职务的仅张继一人,第四任执行部庶务,司法部判事,《民报》发行人兼编辑人,直隶分会会长与主盟人。《民报》在他的主持之下成为发行量最大和影响最大的革命报纸。1907年至1909年这段时期,张继狂热地信仰无政府主义,创办了“社会主讲习会”,反对同盟会的纲领,参与倒孙风潮,走上了革命的歧路。后来在孙中山的帮助下,张继走出迷途,投入别武昌起义后的革命热潮之中,和宋教仁一起主持了国民党的改组工作,1913年4月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正式国会的参议院议长。宋案真相的揭露和善后大借款,张继又以同样激进的姿态投入到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与复辟的运动中去。理论宣传方面,张继在反满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尤其无政府主义写作、翻译了大量有价值、有影响的文章。二次革命中张继政论散文与演讲稿更是脍炙人口,振奋人心,是剌向袁世凯营的匕首与投枪。敏锐的理论嗅觉、激进的政治立场、深刻而辛辣的文字是张继的宣传特色。反满坚决、观点激进、注重实行,是张继个人的政治风格。辛亥革命中张继在行动、组织、宣传上做了大量重要的工作,是辛亥革命的有功之臣。
杨吉平[2]2011年在《辛亥书法论叙》文中认为作为封建专制制度消亡的历史见证,辛亥年二九一一)具有象征意义:相传数千年的封建皇帝从此销声匿迹(袁世凯的短暂称帝除外)。辛亥之前,科举废除,列强入侵,清王朝统治摇摇欲坠;辛亥之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民族前途依然堪忧。辛亥之后社会动荡的明显标志便是最高统治者的飞速更迭。孙中山于一月一日就任中华民国
来新夏[3]2007年在《历代书目丛刊目録》文中指出历代书目为数甚多,而散藏各处,尤难检閲。原有刊发丛刊之议,亦困难较大。现为便于有志研讨目録者参考,先发表丛刊目録,共分综合书目、专科与专门书目为十辑,类分条列,着撰者及书名,略附説明。
参考文献:
[1]. 张继与辛亥革命[D]. 易劲鸿. 湖南师范大学. 2002
[2]. 辛亥书法论叙[J]. 杨吉平. 书法. 2011
[3]. 历代书目丛刊目録[J]. 来新夏.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