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水利工程是我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县防汛抗旱的重要保障。在建设水利项目时,我们不仅要充分了解防洪工程和抗旱工作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施工问题,确保施工措施高效,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提升防洪抗旱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汛抗旱;作用及优化策略
引言
全球性气候变化加剧,我县降雨量呈现出明显的异常变化,这些现象将会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旱灾问题。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县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提出了防汛抗旱的优化策略。
1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
1.1防汛作用
首先,水库具有防汛作用。水库包含发电、调节局部气候等功能,也包含防汛泄洪的作用。我县夏季降雨量较多的地区[1]。山地水库能为上、下游提供充足的水资源,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削弱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其次,河道堤坝具有防汛作用。河道堤坝建设,是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关键部分。河道堤坝不仅是重要的景观场所,在洪涝灾害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洪水疏导作用,对保障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极大意义。
1.2抗旱作用
其次是灌溉工程。我县是农业为主山区县,确保粮食安全是保障我县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粮食生产工作中,旱灾是比较常见的威胁。灌溉工程能为农田浇灌提供保障,从而缓解旱灾。灌溉工程为粮食增产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其次是解决饮水问题。在人类发展中,水资源紧缺一直都是人们重视的问题。水资源短缺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对生态建设带来不利影响。目前,我县属山区县,地在山上种,水在山下流,资源富水、工程缺水是我县的真实写照。兴修机井泵站、引水渠道、水窖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
2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
2.1水利工程的规划缺乏整体性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科学、规范的设计进行理论支撑,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整体性原则。然而就建设实际来看,我县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具体而言,水利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的前期调研相对缺失,没有实现区域经济与自然的合理分析,由此造成了水利工程规模小、分布混乱、资金不足且干扰较多的状况,阻碍了水利工程防汛抗旱功能的充分发挥。
2.2水利工程专业建设层次较低
确保水利工程组织系统的专业化对于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当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明显存在技术力量薄弱、业务水平较低的状况。一方面,施工设计的方案较为简单,没有充分考虑工程建设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结合;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实践与设计内容的差异加大,由此造成了施工设计多次变更的状况。另外,投资方干扰、偷工减料等都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因素对水利工程的高质量建设形成重大影响。新时期,要实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首先就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解决,进而提升工程建设的专业化层次。
2.3水利工程质量监管相对薄弱
与其他行业相比,水利工程行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相对不足,影响工程监理质量,这种滞后导致水利工程总体建设质量下降。此外,公共管理理念相对薄弱,水利设施使用混乱,建后管理相对不足,加之其它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水利已建工程造成破坏,比如道路建设损坏供水管道、渠道等。因此,新时期必须加强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和工程建后管理。
2.4人员素质
水利工程主要在于农村,但是村级管理者对防汛抗旱认识不足,在具体的工程中甚至会产生假公济私,使得工程质量下降,不能达成最初设计水平,无形中留下了隐患。当然出现这种情况和上级主管有直接关系,因为没有形成严格的考查以及执行体系,才会导致村一级管理人员私自妄为,视农业大计于不顾,中饱私囊。
3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优化策略
3.1人才是水利工程设计和管理的关键
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在水管理项目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加强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支持节水工程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大数据,在管理节水项目,每个区域制定一个长期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以及技术培训的工作人员,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组建人才管理机构,为防洪和抗旱等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2灾时团结合作,科学调度
当灾害发生时,所有系统都需要协同工作,科学调度。防汛抗旱管理部门要做好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及时通过广播、电视、微信群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做好水旱灾害安全防范准备。发生灾情后,我们应立即派出专业的队伍对灾情进行调查和判断,根据灾害的具体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明确救灾措施。此外,应建立良好的管理、服务体系,加大救灾资金投入,确保救灾资金能够及时安排、及时购置救灾物资,确保抗汛抗旱抢险物料充足。在发生洪水的情况下,应按照“生命至上”原则,尽一切努力营救被困人员,及时组织开展水毁恢复工程,做好防汛抢险工作。危险区域内的人员应提前转移,以确保人员安全。发生旱情,需要充分发挥水窖、水库、引提灌等一切可利用的小型水利工程,按照先人饮后灌溉的原则,积极解决群众生活饮用水问题,搞好应急供水和水资源科学分配。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信息宣传,及时报道水旱灾情及防汛抗旱工作开展情况,积极宣传救灾中的感人事件,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3.3保证水利工程质量
水利工程的质量是抗旱防洪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影响着灾害的严重程度与救灾难度,对于减轻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要严格把控水利工程的质量,要有效利用冬春水位较低的有利时机,及时检测与整修水利工程。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的水利工程,要及时维修加固,保证工程的质量,确保其防御能力[5]。此外,在建设新的水利工程时,需重点考虑当地的人文与地域特点,建立良好的工程体系,做好水资源的输送和分流工作。在建设过程中,还要加强对相关建设单位的监管,确保施工质量,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要严格追责。
3.4保护水资源
保护林木和水资源是从源头抵御自然灾害的一种措施。我国各地区气候差异较大,水资源储备与水利工程质量都各不相同,导致各地区民众对于水资源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破坏的恶果逐渐显现出来,虽然国家加大了防汛抗旱工作的投入和相关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但是污染水源、浪费水资源的情况依然存在,一部分地区出现了水利工程被破坏的情况,这对于防汛抗旱工作的发展极为不利。若河流自然形态遭到破坏,污染严重,旱灾到来时即使有水也无法取用,无形中会进一步加重旱情。因此,环保部门要加大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治理被污染的水源,进一步加大防汛抗旱知识的宣传力度,倡导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与灾害防治意识。
3.5提高对水利工程防汛抗旱的认识
水利工程建设对防汛抗旱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各级政府和老百姓都应对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并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在一些地方,由于宣传、认识原因及财政困难等原因导致对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的支持不够,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短缺问题比较严重;有些百姓对水利工程的认识不够,认为一些水利工程与已无关,不主动支持建设和维护管理。水利工程的建设、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长期、定期的维修和检查,这都需要政府部门给予有力政策和资金支持,也需要当地百姓能够爱护水利设施,不去破坏,协助职能部门维护和管理好能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保护的宣传工作,是为水利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政策支持的保障。
3.6加强水利工程的维护和保养
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一般分散在村落外,量大面广,管理难度大。因此,有必要加强水利建设的维护监管,及时处理问题,做好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同时,农田水利工程的养护工作必须由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定期维护,镇村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协助解决问题。最后,应该积极发动群众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维护监督和管理,鼓励人们积极举报破坏水工程的行为。
3.7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
3.7.1加强大数据及云计算软硬件的投入
大数据技术是通过分布式构架分析并处理数据,能够满足大量、多样、高速等水利信息及防汛抗旱工作需求,面对防汛抗旱相关基础海量数据,视频、图片、文档等多种数据类型,要对水文、气象、水流、地质灾害、经济信息等众多数据进行汇总,精准为防汛抗旱相关工作提供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保障防汛抗旱工作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通过信息共享和大数据管理,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预警能力、应急能力,防汛抗旱工作信息各部门每日进行数据收集并及时上传,实现信息及数据的共享,为部门能够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为科学进行防汛、防旱工作提供可靠保障。政府需对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提高其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满足在技术性、时效性要求较高的防汛抗旱工作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系统,加强硬件及网络的基础设施投入,推动防汛抗旱工作效率有效提升。
3.7.2完善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系统性
水资源信息管理包括水资源管理系统和防汛抗旱指挥部。要重视信息的收集与应用,特别是中小河流、山洪非工程防治项目,应在重点地区及时采取更加集中的措施,准确、全面地收集信息,及时预测分析,积极预防抗灾救灾,保障人民财产安全。
3.8注重施工过程的技术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是水利工程高效施工的核心,包括施工环境调查、水利工程设计、招投标等。施工作业和工程监理是其控制的重要内容,在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应首先对施工现场实施全面细致的测量。在此基础上,对施工内容进行有效的设计,确保工程建设的针对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同时,水库区水土保持工作至关重要。只有科学地开展水库区水土保持工作,才能够减少泥沙流入水库,进而全面增强水库防汛和抗洪能力。要采取植树造林或是封山育林等方式方法,提高水库库区绿色植被覆盖率和覆盖面积,减少水库泥沙淤积现象。
3.9促进水文预报工作的有效措施
3.9.1做好汛期水文的预报工作
通常来说,“信息灵、情报清、反应快、预报准”是水文预报工作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这项基本要求,就要确保各个环节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够有效的开展,在整个过程中要遵守相关的准则。水文预报的质量原则是每位员工必须遵守的,要想遵守这项最基本原则水文工作人员就必须要依照相关的规范制度实施工作,保障每项雨水的情报信息都能准确及时。除之外还要遵守参谋原则,水文预报工作人员处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时要秉承严谨认真的态度,特别是遇到紧急情况,工作人员要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
3.9.2做好每项基础工作
水文预报是一件长期又具有系统性的工作,每项工作的质量问题对水文预报工作的顺利开展都会造成影响,要想使防汛抗旱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做好基础性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一般来说,要想使水文预报工作能够及时有效的开展,自动化的检测网络系统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自动化检测系统能够有效的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量,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人为原因出现的失误现象,从而更好地保障水文预报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时效性,保障防汛抗旱工作有效的实施。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也是防汛抗旱工作开展的核心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从业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并在分析其建设问题的基础上,进行高效化的建设措施保证,才能实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进而在控制旱涝灾害的同时,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雪梅.论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重要性[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4):27-28.
[2]王野.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12):195-197.
[3]王岩.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作用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09):228-230.
[4]鲁统赢.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措施探究[J].农家参谋,2017(12):214.
[5]严洁全.新时期抗旱防汛工作思路与措施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14):134-135.
[6]陆坦.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措施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3):67-68.
[7]马权清.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01):29-30.
[8]白兰.探讨当前防汛抗旱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成效[J].内蒙古水利,2016(09):21-22.
论文作者:邓茂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工作论文; 水利论文; 水资源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水文论文; 作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