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管理与维修保养分析论文_史雁龙

电梯安全管理与维修保养分析论文_史雁龙

身份证号码:44522419860909XXXX

摘要:电梯已经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电梯能够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作为一类特种设备,我们必须对它的安全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如今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装维护工作不到位等问题,更是导致了电梯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本文根据个人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电梯安全管理与维修保养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升电梯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电梯;安全;管理;监管

引言

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建筑中都已经安装了电梯,方便人们的出行,因此为了在保证人们便捷出行的同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成为了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最主要工作目标。因此,需要做好电梯安全管理与维修保养工作,以提高电梯的运行水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效率与质量。

1电梯安全管理与维修保养要点

1.1现场安装过程

电梯的现场安装是将电梯的零部件装配到建筑物上的一个过程。电梯安装虽然不能改变电梯部件的质量,但对电梯整机的性能和安全性有重大影响。我国实行电梯安装许可制度,即从事相应级别的安装任务的电梯安装业务的单位必须取得国家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资质核准。

1.2电梯运行管理

电梯运行管理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基础性工作。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责任不到位成为电梯运行管理的“瓶颈”;一些电梯物业服务单位重效益轻服务,使电梯隐患不能及时消除,电梯缺乏良好的全运行条件和外部环境,易损部件不能及时更换,导致电梯问题积少成多,积小成大。电梯物业服务单位作为住宅电梯的运行管理主体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全面落实各项电梯安全管理措施。

1.3维护保养管理

电梯维护保养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技术性措施,维护保养是否及时到位直接决定了电梯安全运行的可靠程度。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电梯维护保养规则》的规定,电梯维护保养分每半月、每月、每半年、每年几个档期实施维护保养,每类维护保养的基本项目有具体规定和要求,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必须按照规定制定电梯维护保养计划和方案,并对执行情况做好记录。但是,一些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压低成本承揽业务,层层转包,不能全面落实正常的维护保养内容,进行“救火式”维修,难以根除隐患;一些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本身技术力量不强,难以从根本上对电梯故障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整改,导致电梯故障频发。

1.4正确使用管理

电梯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电梯安全运行程度。从现实情况看,很多居民不懂得电梯使用和安全常识,在使用电梯过程中不注意操作方式、不按照设计性能使用,客梯当做货梯用;个别使用者素质不高,认为电梯不是自己的财产,不注意维护电梯卫生,甚至故意损坏设备,导致电梯故障频出。这就要求每一个使用者尤其是业主,要把电梯当做自己的财产,倍加爱护,可续使用。

1.5安全检验管理

电梯安全检验是做好电梯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在用电梯经过一个时期的运行,会因多种因素导致原有允许缺陷逐步扩大,成为不允许缺陷,而且还会出现新的缺陷,影响使用安全。对在用电梯进行定期检验可以及时发现这些隐患,以便采取措施及时消除。电梯检验是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和《青岛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在企业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的确认性检查。从事电梯监督检验的检验检测机构,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依法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内容、方法、合格标准等要求进行检验。

1.6应急处置管理

电梯应急处置是减少电梯安全问题、降低电梯安全风险的重要途径。电梯故障问题之所以引发很多矛盾,主要是电梯安全应急处置措施不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照有关规定,电梯除了要具备警铃应急通讯装置外,新装的住宅电梯要加装视频监控设施;电梯运行管理单位、维护保养单位要建立电梯安全应急值班制度,配备应急处置人员,及时掌握电梯运行状态,及时沟通电梯应急信息。接到电梯困人信息后,应当按照维护保养要求和应急预案的设计,启动相关程序,立即赶赴现场。

1.7安全监管工作

电梯安全监管是加强电梯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按照相关规定,除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作为电梯安全主管部门按职责进行安全监管以外,还需要各有关部门从不同角度进行有效监管,比如在电梯安装施工中的重大安全问题、事故处理问题,电梯的选型与配置能否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问题,电梯物业服务企业能否落实电梯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职责、全面履行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问题,电梯相关费用的公开、透明和落实问题等。这些问题需要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才能得到全面落实。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电梯安全监管机制。

2电梯安全管理与维修保养

2.1加强电梯维保协调监督管理

一是使用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电梯的日常检查,及时签订电梯维保合同,加强对维保单位的监督,避免出现维保单位出工不出力,维保走形式的现象。二是监管机构要加强对维保单位的监督。电梯监察人员在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过程中,要认真核对电梯维保记录,查看电梯维保记录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是否超期维保;还可以查看监控视频,检查维保人员是否确实来现场维保,维保工作时间多久;维保人员是否资质齐全,是否有T1和T2两个证,维保单位资质是否齐全,是否超范围执业。三是建立由电梯维保单位有效参与的电梯维保质量抽查新模式。可由特种设备监察人员、电梯检验人员和维保单位技术人员组成检查专家库,联合对电梯维保质量进行抽查。按照双随机抽查模式,对群众投诉高、一次检验合格率较低、使用频率高、年限长的电梯维保单位进行重点抽查。

2.2建立电梯维保服务评价体系

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布电梯维保单位行政处罚及各类监管结果信息,例如96333困人信息统计、电梯维保红黑榜、电梯维保星级评定,可以引导市场更好地选择电梯维保单位,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促进电梯维保行业“优胜劣汰”。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普及电梯物联网技术,实现电梯智慧监管,通过系统数据采集,建立维保单位数据评估模型为依托,通过二次维修率、维修用时统计、急修到场速度统计、接警率统计、过期未保电梯、维保满意度、电梯工程统计、配件故障分析、故障分类统计等统计,并结合市民投诉、媒体报道、检验报告和事故通报等数据,来显示电梯维保质量分布云图,自动给维保单位进行升级、降级处理甚至是退出处理。

2.3推广电梯“保险+服务”模式

一方面可以解决电梯事故经费赔偿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让保险机构第三方力量参与电梯维保质量监督,推进电梯社会共治。例如杭州下城区试点电梯维保保险试点,保险机构使用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和“电梯卫士”软件来监控电梯维保质量;聘用维保经理等专业技术人员来对电梯维保人员进行技术把关。由于投保电梯设备安全与保险公司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保险公司必然会关注电梯安全状况、加强对维保单位的监督。保险公司在电梯维保监督流程和服务环节的数据和信息,可与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实现实时联动和更新,为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撑。

结语

综上所述,电梯安全管理与维修保养工作的开展,对于电梯运行质量的水平高低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更是决定了电梯运行质量的高低。因此,对相关人士而言,便需要关注实际,从配置管理员、制定守则规范、加强问题处置、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着手,有效提高电梯安全管理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梓恒.电梯安全管理浅见[J].管理观察.2016(33)

[2]沈健,楼一兵,陈松.国内公共场所电梯安全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2)

[3]黄永发.对电梯进行有效管理避免电梯伤人惨案[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6(08)

论文作者:史雁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电梯安全管理与维修保养分析论文_史雁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