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咏物赋研究

六朝咏物赋研究

鲍恩洋[1]2003年在《六朝咏物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汉中期以后,汉大赋逐渐衰微,抒情咏物小赋代兴。至六朝,题材多样、篇幅短小的咏物小赋已成为赋中大宗。本文分四章对六朝咏物赋进行论述。 第一章“六朝咏物赋创作概况”,在比较了赋的传统分类方法后,笔者将六朝咏物赋分为动物、植物、器物叁大类,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并对六朝咏物小赋的特征进行了归纳。在分析作品时,笔者将笔墨主要集中于那些体现作家感情色彩、兴寄较强的作品,对于纯粹的咏物之作涉及较少。 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对以上叁类咏物赋创作进行了探讨。关于动物类咏物赋,文章首先从“鸟”的意象特征、作者的感情基调、物我为一的创作手法及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几个方面分析了禽鸟赋创作与作家生平、人格的关系;其次联系六朝哲学思潮对辞赋创作的影响,探讨了作家在咏物赋中所表现的人生观;再次通过对咏蝉赋的解读,分析作品中作家的情感寄托;最后联系时代背景及作家身世分析讽刺类作品中物象与人事的关系。关于植物类咏物赋,文章分叁个方面论述,一是植物类咏物赋中的自况之作,主要集中于“草木”类作品;二是述感类作品,主要表现了作家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叁是以《采莲赋》为代表的艳情咏物赋创作,体现了齐梁时期咏物赋的新变。关于器物类咏物赋,笔者首先以嵇康《琴赋》为例详细论述了六朝音乐赋对前代同类作品的继承与发展,其次重点分析了酒类赋等其它咏物赋作品。

张晓娜[2]2012年在《六朝植物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诗经》中记录并描写了多种多样的植物,虽然不是对某一植物的特定的刻画,但植物文学却因此萌芽,由此后世的各种文学体裁中都有对植物的多样化的传神的描写。六朝时期的植物赋经历了发展、繁荣和新变,表现出独特的发展轨迹,并且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它的题材内容、创作特点及其艺术手法都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以史为纲,总结六朝植物赋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及其创作特点,探讨植物赋的主题取向和艺术成就,并分析比较其与植物诗的关系,说明其在文学和文化史上的影响。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植物赋进行溯源。植物赋的起源最早应追溯到《诗经》,虽然其中的植物多起比兴的作用,但《诗经》中的诗歌对植物的记载和描写为后世文学提供了歌咏的对象。“楚辞”中也提到了多种植物,并且形成了香草美人的优美意境,《橘颂》开启了植物文学的先河,是植物具有了象征性及人格魅力。两汉时期的植物赋开始登上了赋体文学的舞台。第二部分:对六朝植物赋的发展概况进行疏理。对建安及叁国前期、叁国后期、两晋时期及南北朝时期植物赋的的篇目和创作概况进行整理,总结各个历史阶段的创作特点,分析两晋植物赋繁盛的原因,对南朝植物赋的宫廷贵族化倾向和追求新变的特点进行归纳,最后论述了由北入南的庾信的《枯树赋》。第叁部分:探讨六朝植物赋的主题取向。将其分为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咏物说理和借咏物写艳情四类。单纯咏物一类的赋作是对植物进行细致的刻画描写,是赋家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是其文学和审美意识自觉的体现。托物言志的植物赋作,或是咏物已喻人格之美,或是借物抒发生命意识,或是借物以喻自身处境和社会现实,赋家的内心世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借物说理的植物赋,是借咏物来说明自然、社会、人生的道理,阐明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借咏物写艳情的赋作是在民歌、宫体诗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出现的,是南朝植物赋新变的产物。第四部分:六朝植物赋的艺术成就有两个方面,一是重于事形,写物图貌,二是唯美化的艺术追求。赋家对植物进行全方位的描写,运用多样化的描写方式与角度,采用多种艺术手法进行刻画,使得植物赋达到了写物图貌,蔚似雕化的境界。字雕句琢,注意字句的齐整、修辞之美和音韵和谐之美,体现了高超的创作技巧。第五部分:对六朝时的植物赋与植物诗进行分析比较,首先对六朝时期的植物诗进行整理,其次论述两者的关系,从赋的诗化、诗的赋化、诗赋合流叁个方面分析两者的关系。第六部分:阐述六朝植物赋的影响,首先是在文学上的影响,题材的拓展、主题取向、赋中系诗都对后世咏物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次是在文化史上的影响,植物赋在园林园艺、民俗及饮食养生治疗疾病方面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六朝植物赋是六朝咏物赋中的重要门类,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并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化史上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与价值。

江永红[3]2014年在《六朝地志之物类记述及其文学价值研究》文中提出六朝地志物类记述作为六朝地志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描写动物、植物、器物(矿物)、异民为主。经过先秦的孕育、两汉的发展,地志中的物类记述在六朝时期走向繁盛。现存涉及物类记述的六朝地志达一百余篇。这些物类记述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是古代文学研究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鉴于当今学术界对六朝地志物类记述研究的欠缺,本文从文本出发,追溯其创作渊源,结合时代背景探究其繁盛原因,梳理其内容类型,分析其创作方法,突出其对后世的影响。论文分五章:第一章六朝地志物类记述之溯源六朝地志物类记述的渊源可追溯至《诗经》、《楚辞》中出现的大量名物,《逸周书》、《山海经》中对大量异物的描写,《尔雅》中对大量动植物的阐释,以及先秦子书中关于异物的描述。汉代题东方朔《神异经》、《十洲记》、《洞冥记》中的大量异物的记述,史书中关于异国、异民的记载,对地志中物类记述的出现起到了推动作用。汉末杨孚《异物志》是第一部以物类记述为主的地志作品。第二章六朝地志物类记述之繁盛概况首先,舆地博物之学的复兴,地域意识的增强,民族迁徙与求异心理的契合,玄学的兴起与物类意识的增强构成了六朝地志物类记述繁盛的主要因素。其次,六朝地志中涉及物类的篇目数量繁多,种类丰富,包括动物、植物、器物(矿物)、异民等。复次,六朝地志物类记述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整体特点:第一,物类的地域分布以巴蜀、荆扬、交广等广阔的南方地区及域外国家为主。第二,时代性差异,魏晋时期是创作的上升期,以客观记述为主;南北朝时期创作数量逐渐减少,且内容倾向于体现宗教意识。第叁,不同的篇目中往往有同述一物现象,并呈现出后出转精的特点。第四,“异物志”创作的类型化。最后,六朝其他类型的典籍,诸如地理博物小说、注释类书籍、子书、谱系、信笺类等着述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物类记述。第叁章六朝地志物类记述之内容分类六朝地志物类记述的内容大体分为四类。第一,平实记述,旨在说明物类的状貌(动物、植物、器物)、风俗(异民)、功用(植物、器物)等,是物类记述内容的主要类型。第二,体现谶纬及佛道思想。第叁,志怪性描写及民间传闻。第四,带有明显的抒情说理、寄托象征意味的记述。后叁者的记述文学性较强。第四章六朝地志物类记述与咏物赋、咏物诗之比较同为六朝时期写物的文体,地志中的物类记述与咏物赋、咏物诗创作都呈现繁荣景象。从叁者发展演变轨迹来看,地志中的物类记述与咏物赋具有一致性,咏物诗发展趋势与二者相反。在繁盛原因方面,地志中的物类记述与咏物赋具有某些共同之处,并且前者对后者的兴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咏物诗的繁盛原因主要在于尚形似之风的推动、统治者的提倡以及对咏物赋、山水诗艺术创作手法的借鉴。在写作对象上,叁者均有同题创作或同述一物的情况,地志中物类品种数量大大超过咏物赋与咏物诗所涉及的物类。在主题类型上,叁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均以单纯写物为主,不同的是,地志中物类的记述又呈现小说倾向,而咏物赋与咏物诗多体现托物言志、咏物说理的诗性传统。在创作手法方面,地志中物类记述的体裁样式较为多样,如散体、小说以及散体与小说、韵文的结合,其修辞手法主要是比喻。而咏物赋、咏物诗中多运用对偶、夸饰等手法。此外,咏物赋序与地志物类记述在写作思路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第五章六朝地志物类记述之影响六朝地志物类记述对后世影响最为显着的是侧重于物类记述的地志作品。从唐代至清代,此类作品的创作从未断绝。后世大型地理总志中的物类记述往往采用六朝地志的写作体例和描述手法,并大量征引六朝地志中的物类记述。唐前史书中有关少数民族的记述亦多参考地志中的记载,史书中的注文也大量征引六朝地志物类记述。后世类书采用以类相从的编撰体例,六朝地志物类记述成为其某些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唐前志怪小说与地理博物小说在内容与叙事体例上也往往受到六朝地志物类记述的影响。总之,本文试图通过对六朝地志物类记述内容的梳理,与咏物赋、咏物诗的比较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以期发掘其文学性与文学价值。

赵晓梦[4]2013年在《先唐器物赋研究》文中认为“器物赋”作为咏物赋的一个传统题材,起于先秦,发展于汉,在魏晋时代达到一个高峰。南北两朝,诗风日盛,赋体文学出现“诗化”的现象。受其影响,器物赋的数量和题材皆有所减少。作为赋体文学的一个类别,器物赋涵括了生活内容的方方面面。与其他咏物类的赋文相比,器物赋既存有一些共性的东西,然又以其以“自然”与“人工”合而为一的特点,使之带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故本文以唐前为限,选取“器物赋”为研究对象,立足文本,史论结合,对先唐器物赋追根溯源,从其主旨上加以区分,探究其内在的文学艺术特性。本文分叁章。第一章,主要是在于梳理先唐“器物赋”的发展脉络。依时间之序,将先唐器物赋的发展分为叁个阶段,并分析不同时期器物赋的特征及成因。第二章,从器物赋的主旨出发,根据物、情、理叁者关系,分别从以物摹貌、以物抒情、以物明理叁个方面研究先唐器物赋的思想主题。其中,“以物摹貌”包括赋物而诵、君臣唱和两类,或为触物起兴,或为应制之作;“以物抒情”,展现了“不遇之士”、“怀乡之人”的人生境遇;“以物明理”阐发了儒家、道家、兵家之理,各有侧重。第叁章谈艺术成就,首先研究了器物赋中无所不在的“天人合一”的艺术观;其次对器物赋的艺术技巧加以评析,从而肯定了其文学价值。

党青青[5]2014年在《唐代植物赋研究》文中指出植物赋是指以植物为描写对象或以植物意象来寄情言志的赋,它的形成与上古植物文化有一定的关系,并伴随着赋体文学的发展的始末。植物赋的创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仍有作品,魏晋继之。降至唐代,植物赋作为咏物赋中的一类,具有咏物赋的共性,但与此同时又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本文以史为纲,在总体观照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唐代植物赋的发展状况及创作特征,在立足文本的同时,结合时代背景及赋体文学发展特征,探究唐代植物赋的主题内容特征及艺术表现。通过相关分析与论述,力求挖掘及充分肯定唐代植物赋的文学与艺术价值。本文分五章对唐代植物赋进行论述。引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缘由及意义,归纳总结植物赋及唐代植物赋的相关研究情况,提出研究方向及思路。第一章论述植物赋的概念及溯源问题。植物赋是以植物作为描写对象或以植物意象来寄情言志的赋。从题材来看,历代植物赋的分类有花、果、草、木四类。《诗经》众多的植物种类为赋体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比兴手法也在后来的植物赋中大量出现。《楚辞》中产生的“香草”意象群及其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对植物赋的意象表现及艺术手法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二章主要论述先唐植物赋的发展概况。《橘颂》作为第一篇植物赋,开启了植物赋发展的先河,它的文体样式、句法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象征意义等均为后来的植物赋所吸收,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表现形式。汉初植物赋从汉大赋中分离出来,开始以独立的姿态在赋坛占据着一席之地;主题上从比附颂德渐变为开始对创作主体情志的关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讲究声貌形容,细腻夸张。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植物赋的一次中兴,数量众多的植物赋在主题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与前期相比更为丰富多样,这种特征也为后来唐代植物赋所继承,并有所创新。第叁章主要从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分期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唐代植物赋的创作情况及发展规律。初唐植物赋以诏令和应和之作为主,寄情托志、物我合一的主题追求更加突出,赋体以骈体为主。盛唐时期的植物赋展现出了唐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赋体呈现多样化。中唐植物赋中的试赋作品数量增加,同‘时描写祥瑞与献贡类作品集中出现。晚唐植物赋受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响,一方面出现了追求浮华丽靡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有慷慨激愤的不平之作。第四章主要探究唐代植物赋的主题内容。唐代植物赋的主题内容主要有叁个方面:其一是以感慨人生际遇、追求高尚情操为主的寄情抒怀类;其二是以描写祥瑞及献贡植物为主的颂德颂圣类;其叁是以讽谏君王和指斥权臣为主的讽世刺时类。叁类主题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作者的个性、文风紧密结合。第五章论述唐代植物赋的艺术表现。主要从创作意识、赋体形式、语言叁个方面分析。唐代植物赋的创作意识表现为一种深刻的现实意识及强烈的创新意识。在赋体形式上涉及到骈赋、律赋、新文赋叁类。语言上追求典雅清丽艺术风格。结语部分主要对论文的主体脉络进行梳理,肯定唐代植物赋文学艺术价值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于浴贤[6]2005年在《论柳宗元寓言杂文对六朝咏物赋的借鉴》文中研究指明柳宗元的寓言杂文,假托动物、植物虚构故事,表达对世事人生的讽刺和批评,鲜明地表现了对六朝咏物赋的学习和借鉴。中唐文风通俗化趋向与魏晋赋风相似相通,使柳宗元在前代文学俗化成果中吸取营养和借鉴成为可能和必然。柳宗元寓言杂文和六朝咏物寓言赋,都摆脱了先秦寓言说理工具的辅助角色,而成为独立、完整、成熟的寓言文学形式;柳宗元的寓言杂文距先秦寓言远,却与六朝寓言咏物赋相当接近,其间的借鉴承传关系十分明显。

张勇华[7]2010年在《魏晋花果草木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魏晋花果草木赋为研究对象,从历时角度,对花果草木赋寻根溯源,探讨了其在魏晋繁盛的因素。从共时角度,分析其主题意蕴与艺术成就。本文拟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追溯了花果草木赋的源头,《诗经》的花果草木主要是作为比兴的发端,《楚辞》中的花果草木已强化了象征意义,开始人格化,花果草木的文化内涵肇端于此。《橘颂》作为第一篇植物类赋开创了咏物言志的典范,两汉花果草木赋则正式登上赋体文学舞台。第二部分:论述了花果草木赋的创作概况及繁盛的因素。魏晋花果草木赋兴盛与文学自身发展的内部因素有关:魏晋时小赋兴盛,汉大赋在题材上对花果草木赋有指引之功;物感说的兴盛与对巧构形似的文学技巧的崇尚指导推动了花果草木赋创作;魏晋文人同题共作的趣尚、玄学使魏晋士人亲近自然是影响花果草木赋创作之外部因素。第叁部分:按咏物之目的,把花果草木赋分为叁种类型:纯粹咏物、托物言志、借物喻理。纯粹咏物类型多为遣兴娱乐之作,赋家以纯粹欣赏物象之美的心态创作,对美有一种向往,占很大一部分,与赋家创作态度和赋学观念有关;托物言志类型:魏晋士人借咏物抒发了时光流逝之悲;他们或渴望建功立业,以求提高生命质量;或企求长生,以求延长生命长度,表达了强烈生命意识。同时士人也借物表达了对坚贞高洁、独立不迁之理想人格的渴慕与追求。借物喻理类型:表现了玄学理趣,反映出士人在乱世之中的处世哲学及他们对人生、社会的认识。第四部分:魏晋花果草木赋的艺术成就有二:“形似”的描写技巧:对物象刻画细致入微,并运用各种描写方式,从不同角度描摹,达到了曲尽其姿,“形似”的效果。且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进一步达到“神似”的效果。赋的唯美化追求:赋家通过雕琢字词,使辞采华美,在句子字词中使用如对偶、排比、用典等来追求语言与形式之“丽”。

黄雅京[8]2012年在《汉魏六朝器物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赋由汉至清绵延两千多年,器物是它的表现内容之一。本文就以汉魏六朝器物赋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它的创作情况,并对其蕴含的思想旨趣做一些阐述,最后总结其表现手法。论文分叁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论述器物赋的产生及其在汉魏六朝的发展。器物赋是赋在题材上类别,本文分析了第一篇器物赋的产生及其特点,同时对器物赋与器物铭的互渗关系做简要论述。另外本章还对汉魏六朝器物赋创作情况进行概述。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汉魏六朝器物赋的思想旨趣。本文将其概况为四种:歌功颂德、道德教化、个人情怀、游艺趣味。歌功颂德的思想旨趣有叁种表现形式,都是以称颂君王贤明或祝颂王朝为目的。道德教化的思想旨趣则主要体现为赋家借咏物比拟赞美理想品格,或进行劝诫感化。个人情怀则表现为借物抒情,所抒之情大致有不遇之叹、乡关之思以及其他人生感触。游艺趣味的展现则主要从乐器赋、棋戏赋入手,揭示时人丰富的游艺生活以及他们对音乐、棋戏的认知和思考。第叁部分,主要分析汉魏六朝器物赋的表达技巧。主要从选材与造境、摹物与托讽、章法与语言叁个方面展开,探寻汉魏六朝器物赋艺术上的成果。

蔚鹏芹[9]2013年在《晚唐咏物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咏物,是中国古代赋体文学中较常见并且较重要的一大类别。好的咏物赋既要真实客观地细致体物,描摹物的外在形象,又要有艺术创造与升华,表达作者的情志。晚唐时期,各种赋体形式皆有咏物题材的创作,如诗体赋、律赋、文赋、骈赋等,并且各具特色,其语言艺术也同前代赋作有不同之处。晚唐咏物赋有思想价值的部分在于讥讽世事的讽刺小赋的创作,和抒写当时士人在纷乱不安的社会环境中的遭际的作品。同时律赋的变革,文赋的形成,赋体小品化的趋势皆发生于晚唐,对咏物赋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晚唐的文体现象。文章由引言、叁章和结语部分组成。引言部分阐述了唐赋的地位,尤其是晚唐咏物赋的意义与价值,说明了晚唐咏物赋的范畴及分期等问题,并且综述了前人对于晚唐咏物赋的研究成果与不足。第一章论述咏物赋的起源、概念、特征等问题。汉代作家就很热衷于咏物赋的写作。两汉咏物赋以四言为主,内容多以颂德或单纯体物为主,有所兴寄的作品则不多见。魏晋南北朝时期咏物赋体制趋于短小,与汉代不同的是,其内容多以抒情为主,并且咏物范围和题材较前有了很大的开拓。初盛唐时期咏物赋对前代骈赋体制有所继承,也有革新,其主题以表达积极进取与有志难酬为主。伴随着古文运动的兴盛,中唐赋体也有所变革。这一时期的律赋已渐渐成熟,限韵的律赋也大量出现。崇尚古文的韩柳一派,都不愿或不屑于创作律赋,其赋作多以骚赋、四言体赋或散体赋为主。可以说中唐赋坛,赋体文学别开生面,唐赋创作进入高峰时期。中唐时期咏物范围继续扩大,文赋也已诞生,律赋形式也逐渐定型,表达对社会不良风气不满情绪的咏物赋大量出现。第二章分别从体制、语体两个方面论述晚唐咏物赋的特征。晚唐咏物赋各体兼备,其中四言诗体赋表现为体制短小化,这些咏物赋都产生于特定的政治环境,都有鲜明的政治指向;文赋兼有拟古与革新之作,拟古赋特点为以散句为主,多设问答,多整段的描写,行文较为板滞。革新之作以散体句式为主,比汉代散体赋更为灵活。律赋创作则限制颇多,其咏物题材的律赋作品,命题和用意皆脱离了应试赋的局限,转而抒发作者个人感情和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骈赋则更加灵活,句式多变。语体方面,晚唐咏物赋的语言有了平易、通俗化的趋势,且注重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而讽刺小赋的语言则表现为含蓄和直白两端。第叁章分析晚唐咏物赋的情志内涵。晚唐时期,藩镇割据日益严重,国力每况愈下。在令人不安的社会环境中,文人作品或讽喻时世,或伤感颓废,或避世淡泊,这在咏物赋的创作中也有表现。晚唐咏物赋根据是否有兴寄可分为单纯体物之赋和咏怀寄托之赋。与单纯体物赋相比,赋家更愿意借物或抒怀或言理,使其更有深层的内涵和思想价值。这类作品实为自喻之作。其可贵之处在于不仅于体物之中有兴寄,更在于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性情和真实的人生体验。此类咏物赋的情志内涵多为抒发个人志向,表达隐逸和避世情怀,抒发感慨际遇。晚唐时期,咏物赋还出现了不少借丑陋、弱小的动植物形象,如蝎、虱、蚕、蜘蛛、秋虫等讽喻时世的作品,也有部分翻案之作,抒写对现实政治和社会风气的不满,赋作或针砭时弊,或讥讽小人。

唐志远[10]2012年在《六朝《异物志》与文学》文中认为在考察六朝《异物志》之存佚的文献基础上,对《异物志》与六朝文学之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认为《异物志》的出现为六朝文学特别是咏物赋的写作提供了素材,拓宽了畛域;而六朝文学之影响于《异物志》的写作,则主要表现在使《异物志》的文学性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 六朝咏物赋研究[D]. 鲍恩洋. 南京师范大学. 2003

[2]. 六朝植物赋研究[D]. 张晓娜. 山东师范大学. 2012

[3]. 六朝地志之物类记述及其文学价值研究[D]. 江永红.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4]. 先唐器物赋研究[D]. 赵晓梦. 安徽师范大学. 2013

[5]. 唐代植物赋研究[D]. 党青青.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6]. 论柳宗元寓言杂文对六朝咏物赋的借鉴[J]. 于浴贤.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7]. 魏晋花果草木赋研究[D]. 张勇华.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8]. 汉魏六朝器物赋研究[D]. 黄雅京.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9]. 晚唐咏物赋研究[D]. 蔚鹏芹.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10]. 六朝《异物志》与文学[J]. 唐志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标签:;  ;  ;  ;  ;  ;  ;  ;  ;  

六朝咏物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