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永昌县东河灌区简易公平闸利弊并存,随着现代高效 农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已不适应灌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取缔简易公平闸势在必行。
关键词:灌区;公平闸;利弊
永昌县东河灌区位于甘肃省永昌县东南,东大河出山口以下祁连山山前洪冲积扇平原区。灌区东西长42公里,南北宽12-18公里,总面积597.6平方公里。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9.3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7.56万亩,属大型灌区。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人民群众成为了耕地的经营主体。灌区群众为适应土地按户承包,个体分散经营、方便耕地种植的需要,大部分村社把耕地一片一片分给农户,在后来的经营中发现灌溉中存在分水不均的问题,且经常发生用水矛盾,部分村社为调处这些矛盾,自发修建了一种简易分水建筑物——简易公平闸。因群众认可且能化解当时的灌水矛盾,各村社相互效仿,在短时间内迅速普及到了东河灌区的大部分村社,据不完全统计,在上世纪90年代,东河灌区简易公平闸数量达到4000多座。简易公平闸建设速度之快、修建数量之多、结构形式之繁、影响范围之广,让各级政府和水利管理部门始料未及,而且能够有效解决当时农户之间“抢水”等问题 。
简易公平闸修建的原理是依据最基本的均值法。比如一个社队耕地有三条斗渠控制,社队的耕地总面积除以当时社队的人口数,既为人均耕地亩数,然后根据每条斗农渠控制的面积和每户的人口数把某几户的耕地分配到某个斗农渠上,在斗农口以下合适的位置处修建简易公平闸。简易公平闸有上游挡水墙,消能池,下游截水墙和分水口组成。上游挡水墙略高于地面起缓冲作用,消除水流中间流速大,两侧流速小,影响分流流量不均的问题。消能池长度根据地形设置,一般为15米左右,宽度为各分水口宽度之和。简易公平闸的孔数为这条斗渠上的户数,简易公平闸分水口的孔宽为每户的人口数乘以定值确定。斗渠在支渠上分水也同上。简易公平闸的砌筑有钢板、砼预制砖、砼现浇和建筑砖等。笔者在近年来渠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灌区各村社的公平闸进行了认真的观察、观测和广泛调查,经过反复论证,总结了简易公平闸的主要利弊。
一、简易公平闸的优点
(一)简易公平闸便于在灌溉管理中推行配水到户的灌水模式,有利于提高灌水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避免灌溉中出现浪水现象和水费分摊不均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在水情形势紧张时,灌溉中出现一户或几户的耕地直接灌不上水的情况,即所谓的“空白户”。
(二)简易公平闸根据下游农、毛渠数量,田块大小,以及高程和平面需要,能够做到需大即大、需小即小、因地制宜、灵活布置。通过支、斗、农、毛渠互相衔接、分级控制,构成了一个社或一条支、斗渠控制范围内以简易公平闸为分水“枢纽”的农田灌溉网络,能够满足农户之间、地块之间流量、水量分配等灌水需求。
(三)简易公平闸可以有效解决用水农户之间“争水”、“抢水”等问题。在实际修建当中,简易公平闸的孔数即为控制农田的块数或户数,孔宽则是根据田块面积、相应渠道长度按比例确定。简易公平闸在灌区群众普遍认可情况下,作为一种一定范围内控制、调节水工建筑物,具有公开、相对公平的优点,在一定范围内消除了农户之间的用水矛盾。
二、公平闸的弊端
(一)简易公平闸建设从水力学的角度讲本身就存在不公平,简易公平闸的闸孔宽度是按对应的下游地块的面积确定,建设时虽然闸室前设有缓冲带且在上游设有拱水坝稳定水流,但出渠水流的流速一般是中间大,两侧小,尤其是土堤糙率大,中间流速和两侧流速差距更大,这样相同条件下中间闸孔的过水流量就比两侧要大。另外下游地块远近不同,对应的农、毛渠就长短不一,农、毛渠输水利用率不同,相应田间水利用率就不同。为此所谓的“公平闸”其实并不公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由多级简易公平闸为分水“枢纽”形成的农田灌溉网络,其特点呈现为多、乱、长,其形状多为散射状等。灌区简易公平闸对应的地头沟均为土沟,少则五六条,多则十几条,短的几十米,长的几百米,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浪费了耕地资源,还加大了输水损失和水资源浪费导致群众分摊水费较高。据近年来和新建的U型渠对比分析测算,东河灌区因简易公平闸每年浪费的水量达600万m3。
(三)简易公平闸没有经过统一规划,形成的灌溉网络,适应于传统的大水串灌、漫灌,不仅不符合高标准农田规划的标准,而且跑冒滴漏等现象也十分严重,浪费水的现象也普遍存在,给灌溉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四)简易公平闸在灌溉时,一定范围内的数条斗渠或农渠需要同时开口,为此上级支渠需要大流量输水,为满足大流量输水,修建的支渠断面和干渠断面基本一样大,甚至部分斗渠断面和支渠断面也一样大,这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且灌溉效率也较差。
(五)简易公平闸灌溉属于集中灌溉,简易公平闸各个闸孔都要同时进水,因此灌溉对大流量依赖性很大。干渠流量小于2m3/s没法起轮,这给调水,配水带来不便,灌水的灵活性较差。
(六)简易公平闸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灌区斗农渠的配套与完善。原因有二:一是过去群众思想意识上已经认可了简易公平闸,拆除新建斗农渠,思想上有排斥,一些田间项目无法落实。二是几户使用一条斗农渠,国家配套部分资金,农户还需自筹,农户自筹压力大,导致项目无法实施。
综上所述,东河灌区简易公平闸虽然具备一定的优点,但是其弊端十分明显,已经难以适应灌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对灌区的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灌溉管理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因此,打破简易公平闸灌水模式势在必行。
三、推进末级渠系配套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打破简易公平闸的必由之路
(一)推进末级渠系配套,做好试验示范
灌区以六坝镇五坝村五社为试点,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为依托,全面规划、整理土地、完善田间配套,建设U型渠。同时搞好试点村社的量测水工作,进行农田的配水、调水和水量测定,搞好灌水定额、灌溉定额以及渠道和田间水的测定计算。根据灌溉试验提供的资料,2012年夏灌一轮亩灌水定额为100m3/亩,全社990亩农田总需水量为99000m3,灌溉时通过各级简易公平闸和54条农渠供水。经量测水计算实供水量为121820m3,经计算,该社利用简易公平闸供水渠系利用率为0.81。
末级渠系配套后,该社建成高标准斗渠1条,长320米,建成农渠4条,长13.2km,毛渠170条,长7.1km,将990亩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170块,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2014年夏灌一轮,每亩同样按100m3/亩的定额供水,全社990亩农田总需水量为99000m3,经量测水计算实供水量为104230m3,改建后该社的渠系利用率为0.95。与改建前相比,渠系利用率提高0.14,照此推算,全社每年可节约水量71800m3。同时,打破简易公平闸后,不仅省时,省工,灌水速度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打破简易公平闸,是灌区水利发展的必由之路之一。
(二)推进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以大田滴灌为主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对流转的土地进行整理,打破原农户之间的种植界线,推平了所有的田埂和自沟,经过土地整理可增加土地10%-15%,原有的简易公平闸自行废弃。通过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永昌县东河灌区现已发展高效节水面积8.4万亩,这不仅助推了灌区农业的发展,还推动了灌区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灌区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原来的大水漫灌和简易公平闸分水与现在的高效节水农业相比,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简易公平闸必将被历史所淘汰。
参考文献:
[1] 徐建新. 灌溉与管理. 1 版.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
[2] 李国庆 .水力学. 3版.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6.
论文作者:何兴祖,徐玉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简易论文; 公平论文; 灌区论文; 永昌县论文; 耕地论文; 农户论文; 农田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