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浅表神经鞘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钱美娟,马新群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浅表神经鞘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钱美娟,马新群

(南通瑞慈医院超声科 江苏 南通 226010)

【摘要】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浅表神经鞘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7月—2017年5月经我院诊治的18例浅表神鞘瘤患者的超声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对照,计算诊断准确率。结果:18例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的病例中,超声明确诊断为神经鞘瘤或神经倾向来源的有7例(38.9%),诊断为实性占位的10例(55.6%),诊断为囊性占位的有1例(5.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神经鞘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清晰显示,当声像图显示“鼠尾征”等特征性表现时,可作出神经鞘瘤的诊断。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浅表神经鞘瘤;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5-0089-01

神经鞘瘤是周围神经的常见肿瘤,好发于四肢的屈侧面、头颈部、腹膜后及脊神经后根处,是源于神经髓鞘Schwan细胞的良性肿瘤,恶性神经鞘瘤常发生在坐骨神经、臂丛神经和骶丛神经等大神经干[1]。临床通常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来治疗,对肿瘤的准确诊断及定位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2]。患者常以浅表局部包块就诊,如临床诊断不明确对整个包块切除致神经受损,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凡体表包块就诊,临床一般首选超声检查,因此,作为超声工作者,提高对神经鞘瘤的诊断率至关重要。本研究收集了18例神经鞘瘤的声像图,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神经鞘瘤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7年12月之间于本院就诊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神经鞘瘤患者18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16岁至79岁,平均年龄42.6岁。患者多因触及体表肿块就诊,其中按压肿块有麻木、疼痛或感觉异常者13例,无症状者5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公司LOGIQ E9、 LOGIQ S8、LOGIQ E8彩色多普勒仪,探头频率7.5至15MHZ。患者采用卧位或坐位等以充分暴露肿块位置,将探头置于肿块部位,直接对肿块的位置、范围、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血流分布、与周围神经和血管的毗邻关系进行观察,必要时探头适当加压观察有无麻痛感或感觉异常,并记录数据储存图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在18例患者中,17例单发,一例多发,位于四肢者12例,头面部3例,颈部3例,躯干部1例,其中最小的12mm×7mm,最大的61mm×36mm。16例良性神经鞘瘤声像图均表现为形态规则,椭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内部回声多为低回声,少数部分可见囊性变,有包膜,肿瘤长轴多与血管平行,部分肿瘤在长轴的一端或两端边缘可见与之相连的神经细尾状低回声,我们称之为“鼠尾征”,神经干偏于肿瘤的一侧,这是确定肿瘤来源于神经的重要证据。血流大多为点状或短条状血流信号。2例恶性神经鞘瘤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色血流显示内部见较丰富血流信号。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的18例病例中,超声明确诊断为神经鞘瘤或神经倾向来源的有7例(38.9%),诊断为实性占位的10例(55.6%),诊断为囊性占位的有1例(5.6%)。诊断为神经鞘瘤的7例中有6例位于四肢,1例多发位于颈部及四肢,1例诊断为囊性占位的大小为12mm×7mm。

3.讨论

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髓鞘Schwan细胞,是周围神经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种。可发生于任何有神经的部位,更多见于四肢较大的神经干。本组病例中声像图特征有以下共同点:肿瘤与神经走行部位有关,多为单发,偶尔在同一根神经和(或)不同神经多发。肿瘤形态多为椭圆形、梭形或球形,内部多为均匀低回声,也有少数呈不均匀回声,发生囊性变或出血时,肿瘤内可见无回声,本组病例有一例诊断为囊性占位,即为神经鞘瘤囊性变。有时肿瘤内部出现点状或斑块状强回声,为钙化灶。肿瘤后方回声不减弱,边缘可见侧方声影。探头加压后可有麻痛感,在肿瘤的长轴端见与之相连的神经干细尾状低回声,神经干偏于肿瘤一侧,本组病例有七例明确见到肿瘤两端的神经干,这是确认肿瘤来源于神经的重要证据,因此不难诊断。CDFI:肿瘤内多数没有或仅有少量点状或短条状血流,少数有较多血流。较大的肿瘤可见周围血管受压移位、变窄。

恶性神经鞘瘤较少见,常常发生于坐骨神经、臂丛、骶丛等大神经干,本组病例发现两例恶性病例,一例发生于坐骨神经,一例发生于臂丛神经,生长较快,没有包膜,边界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内部见较丰富条状血流信号。

超声对浅表神经鞘瘤,可以定位和判断与神经关系,这就必须依赖检查者能熟练掌握周围神经干解剖位置及走向,这一点我们许多超声工作者尚待提高,并提高对神经源性肿瘤的敏感性,仔细观察肿瘤与神经的关联。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有:肿大淋巴结、神经纤维瘤、动脉瘤合并血栓形成以及其他软组织肿瘤。肿大淋巴结与神经走行无关,有的可见淋巴门,肿大的淋巴结一般内部呈较丰富的条状血流如树枝状,可与之鉴别。神经纤维瘤一般无包膜,多呈不均匀较高回声或中心高回声周边低回声,包饶神经干生长等,而非神经鞘瘤的偏心生长。有血栓形成的动脉瘤为动脉血管的延续,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不难诊断。

通过这18例神经鞘瘤的分析,我们发现肿瘤周围神经干的显示率较低,究其原因可能为:神经并未因受压严重而水肿增粗;当肿块位于神经浅表时检查者忽略了深部的神经或因位置较深难以清晰显示神经;对于神经干粗大的如臂丛神经颈丛神经位置表浅,超声易于发现,但对于细小神经甚至迷走神经,超声较难分辨。超声检查者因注意肿块长轴与神经走行的关系,重点观察两端有无神经相连,可提高其显示率,从而提高对神经鞘瘤的诊断正确率,为临床医生提供详细可靠信息,减少临床手术过程中损伤神经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神经鞘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清晰显示,当声像图显示“鼠尾征”等特征性表现时,可作出神经鞘瘤的诊断,但缺乏特征性表现时,应结合临床表现,适当按压肿块并询问病史,以提高超声诊断率。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6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427.

[2]彭雪敏,何燕妮,刘红梅.浅表神经鞘瘤的声像图特点及常见误诊原因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2):2888-2889.

论文作者:钱美娟,马新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7

标签:;  ;  ;  ;  ;  ;  ;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浅表神经鞘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钱美娟,马新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