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二医院急诊科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124例院前心脏骤停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设置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溶栓治疗,观察组行急诊介入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后,取得的总治疗有效率为88.7%,大大高于对照组的62.3%(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休克及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明显,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低,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介入;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sis the 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ombined pre-hospital cardiac arrest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in March 2015 to March 2015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124 cases of pre-hospital cardiac arrest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respectively,62 case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given thrombolysis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erapy,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wo kinds of treatments.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erapy,after achieving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8.7%,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62.3%(P < 0.05);Heart failure,shock and bleeding incidenc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interven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ardiac arrest effect is obvious,and the low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suggest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the emergency intervention;Pre-hospital cardiac arrest;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curative effect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严重,其发病原因通常是心律失常引起,很可能会造成患者心脏骤停,如果不能及时采取科学措施给予治疗,很容易诱发死亡。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为静脉溶栓治疗,然而,因为该疾病发病速度较快,同时病情容易出现恶化,单纯依靠静脉溶栓治疗是难以彻底治愈的,其起效时间也比较晚[1]。急诊介入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冠脉血流状况,实现对患者临床生命体征的有效控制。为了研究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24例院前心脏骤停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给予溶栓治疗和急诊介入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24例院前心脏骤停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别设置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男32例,女30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50.2±2.6岁。观察组男31例,女31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1.8±3.3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接受相关临床检查,均被确诊为院前心脏骤停并急性心肌梗死,其临床诊断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院前心脏骤停和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相符。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急诊介入治疗。对患者实施常规吸氧治疗,实时监测其血压水平以及心电图水平。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针对性治疗。若患者自行服药,可选择300毫克阿司匹林肠溶药物以及300毫克氯吡格雷片,给予药物治疗;若患者不能自己服药,可通过胃置管途径,由护理工作者辅助其进行用药。治疗过程中,应综合分析患者个人病情,科学给予肝素钠注射治疗,合理控制患者药物使用剂量,禁止随意改变药物剂量,防止造成严重并发症。完成手术治疗后,应叮嘱患者持续接受阿司匹林肠溶药物治疗,并按时、按量服用氯吡格雷片,坚持接受一个星期的肝素钠静脉滴注治疗。另外,配合良好的降脂治疗以及降压治疗等[2]。
对照组给予溶栓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吸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科学的血压及心电图监测。按照每分钟6000U对患者进行尿激酶冠状动脉内连续滴注治疗,滴注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值得强调的是,正式给予滴注治疗前,应静滴肝素2500U至10000U。12小时后,选择40克肝素钠,按照每天2次对患者实施肌肉注射治疗,坚持治疗一个星期。
1.3临床疗效观察
(1)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其临床生命体征无异常,治疗后2小时,患者胸痛现象消失;(2)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其临床生命体征有所改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3)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3]。
1.4统计学分析
经SPSS23.0数据统计学软件开展数据统计学分析和处理,以例数和%表示研究中的计数资料,给予X2检验,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组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后,取得的总治疗有效率为88.7%,大大高于对照组的62.3%(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对比上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院前心脏骤停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相对较为罕见,其病发率仅为8%,但是该疾病危害性大,极易导致患者死亡[4]。所以,必须要强化对院前心脏骤停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实现对患者的成功抢救,之后再持续推进相关治疗攻错。急诊介入治疗借助安装支架的办法,顺利打通患者被阻塞血管,促使患者心肌血液处于正常循环状态,能够及时减轻患者相关症状,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与传统静脉溶栓治疗相比,急诊介入治疗克服了时间因素的限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后,取得的总治疗有效率为88.7%,大大高于对照组的62.3%(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休克及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王宏刚关于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数据基本相符[5]。这充分证明,急诊介入治疗确实能够在院前心脏骤停并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发挥良好疗效。
总而言之,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明显,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莘.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07:61-63.
[2]贾红莉,杨黎明.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3:35-36.
[3]周静.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18:3566-3567.
[4]刘楠楠,朱芳一,祝存奎,马生龙,刘彦民.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研究[J].青海医药杂志,2016,07:1-3.
[5]王宏刚.急诊介入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4,15:30-31.
论文作者:李晶,陈剑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4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急诊论文; 患者论文; 心脏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疗效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