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民族教育:发展回顾、时代转向与当代启示论文

俄罗斯民族教育:发展回顾、时代转向与当代启示论文

俄罗斯民族教育:发展回顾、时代转向与当代启示

刘 畅1,2,白红梅2,贺柏霖1,米 茵1

(1.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2.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43)

[摘 要] 俄罗斯是传统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教育作为俄罗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复兴的重要载体,积淀着俄罗斯最深层次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由此,透过俄罗斯民族教育曲折发展的历史画卷,审视俄罗斯民族教育的时代转向,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乃至对世界民族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民族教育;教育政策;多元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俄罗斯是传统的多民族国家。在其约1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超过190个民族。[1]他们分属于不同的几大语言体系,也具有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国家里,近百年来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和奋斗,在世界政治历史舞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俄罗斯也是传统的多民族文化大国,文化事业发达,文化影响力久远。俄罗斯多民族在广阔的欧亚大陆中繁衍生息、交流交往,形成了丰富而多样的民族文化,在近代世界文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今天,尽管俄罗斯不得不面对沦为“二流、三流”国家的命运,但在它的民族基因中,始终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维系着这个处于困境中的国家,这就是几百年来深深地积淀在俄罗斯人民心中根深蒂固的大国意识、强国理念,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2]同时,俄罗斯是多民族的教育大国,国民教育体系完备,人才培养成果卓越。俄罗斯民族教育在其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共同背景下,从扫盲教育开始到与普通教育“并肩前行”,其成就也是令人惊奇的。

醛类具有辛辣刺激气味,微量的醛对酱油的香气具有调和功效,其主要来源于微生物的转化和氨基酸降解[34],能与酵母代谢产生的醇类或硫化物反应,形成新的香气,使酱油的风味更繁杂。表3中,7、8号样品中检出6种醛类化合物,其中苯乙醛、3-甲基丁醛和2-甲基丁醛的相对质量分数明显提高,对酱油香气贡献很大,且样品7中相对质量分数最高;酮类化合物具有果香和甜香的焦糖气味,如表3,样品7中苯乙酮相对质量分数最高,且具有令人愉悦的香气,对酱油特有的风味具有一定的贡献。

目前,面对全球化进程的加剧,面对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面对俄罗斯文化复兴的决心,俄罗斯民族教育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由此回顾百年来俄罗斯民族教育的发展路径,阐释俄罗斯民族教育的时代转向,对全世界民族教育都具有启示和借鉴的意义和价值。

一、苏联时期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20世纪,是俄罗斯国家命运最为激荡的一百年。俄罗斯民族教育也深受其历史因素和国家政治框架的影响,经历了一条曲折发展之路。尽管少数民族学校要求提高他们的文化地位,但在国家框架范围内,学校教育的实际内容却反映了族群内部进程中国家的观点。[3]俄罗斯的民族学校不仅是教育工具,而且还要完成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俄罗斯社会精神一体化任务。[4]总的来说,俄罗斯民族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是与俄罗斯历史发展的总体过程密切相关的。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采取“愚民”政策,文化教育事业非常落后。根据1897年俄国第一次人口调查资料,9-50岁以上的居民中,识字的只占人口的24.0%,妇女识字只占人口的13.7%,4/5的少年儿童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5]其中,苏联东方与北方各民族,大多数在文化方面都是落后的。将近有40个民族,在十月革命前连自己的文字也没有,少数民族文盲和半文盲大量存在,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更是凤毛麟角。可见,苏联建立伊始,民族教育的基础薄弱,但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一)1917年至20世纪30年代初期苏联民族教育

1917年10月由列宁领导的党推翻了沙俄的统治,进入了苏联时期。新的布尔什维克党人致力于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使苏联跳跃到高度发达的后资产阶级文明阶段,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实现各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与融合。列宁认为“国内各民族绝对一律平等,任何属于一个民族或一种语言的特权都应认为是不能容许的、违背宪法的事情”[6],为“大力加速各民族的亲近和融合”俄罗斯民族就“现实生活中事实上形成的不平等”应向其他民族作出补偿。[7]1918年9月29日,人民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少数民族教育部门,使其能够领导非俄罗斯人民的整个文化转型。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解决社会文化领域长期滞后的问题,特别是普及教育和建立学校网络,扫除文盲。

1)从风机测压位置与计算公式推导过程2个方面分析可得,静压差法测得风机风量会大于真实风量,而动压法测得的风机风量更接近于真实风量,动压法风机风量测试结果误差小于静压差法。

1917—1931年,新教育体制的转变逐步推进。教育的“民主原则”被国家采纳和批准:所有的年轻一代不分出身、贫富和国籍都可以享受免费的教育。在1928-1933年间,各加盟共和国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在“各民族平等”政策的基础上,公立学校创造性地把本土文化和地方性知识融入到少数民族学校的课程中。甚至,1926年在莫斯科举行的鞑靼和巴什基尔教师的研讨会上讨论了此教育方案。根据一些研究者的观点,此教育方案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尝试高度契合,也唤起了儿童对周围现象的好奇和兴趣。但方案实施中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此方案与传统学科体系出现知识裂痕,教师教学水平不足,学生的培养质量降低。由此,民族学校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

在苏联建立初期,坚持“语言平等”政策和发展非俄罗斯民族语言文字,帮助一些长期没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创造了文字,鼓励在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中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字教学[8],培养少数民族教育干部。1918年10月,在苏联人民教育委员会特别决议中就强调:“所有居住在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人民都有在联合学校和高中使用母语的权利。在民族学校,要对人数居多民族的语言进行必要的引入性指导”。[9]1919年12月26日,政府通过《关于在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居民中扫除文盲》的法令。[10]根据这一法令,所有8-50岁的居民都必须用本民族语言或俄语读书写字。到1931年,几乎所有的民族学校都转变成了母语教学。由此,少数民族识字率提高,儿童入学率提高,也涌现出更多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

吴铁成一见到戴笠,就批评他说:“雨农啊,这几天,山城政界搞‘吼’了,都是你惹的祸啊。你那样搞法,自认为是忠于领袖和国家,那是你个人的想法,不一定是大家的想法。你给党国、给领袖帮了倒忙。你们做特务、情报工作的,要准确无误嘛。黄炎培虽然可恨,但他爱国和坚决抗日的态度,是众所周知的。说他家藏有日伪人员,没有哪个会相信的。下面有这样的情报来,作为局长,你应慎重地研判一下,不能糊里糊涂地下令叫部下去乱搞。雨农,你知道,我过去也做过半个情报人员的公安局长。我那时处理这类问题非常慎重。这一回你恰巧碰到天不怕地不怕的黄炎培头上,所以闹得你下不了台。以后,你一定要吸取这次的教训。”

(二)20世纪30年代初到卫国战争胜利时期的苏联民族教育

根据1897年全俄的调查结果,启蒙主义者预测要全面扫除文盲最少需要四、五十年。但是在1928-1937年间,苏联就有4000万人脱盲,全国的识字率已经达到了81%,白俄罗斯为81%,哈萨克斯坦为84%。苏联也通过文化和教育机构(俱乐部、阅览室、图书馆)开展了大量的扫盲工作。流动的文化机构和教育机构在偏远农村地区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模拟工作状态变化测试:通过用户的按键输入,能在LCD显示与总线数据传输上出现正常计数、短暂停顿技术、永久停止计数(表示工作正常、瞬时失效、永久失效)。

苏联从建立伊始,就如同加里宁在1931年所说的那样:“在苏联实际上,正在被锻造出来的甚至不是俄国人,而是在锻造一种新型的人,即苏联公民”。苏联存在着有关“民族是拥有共同的苏联国籍的人,又是拥有有关这个民族所独具的爱国主义(即民族主义)”的观念。苏联的爱国主义、“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与忠诚”被定义为苏联人的最为高尚的品质。30年代,苏联民族教育在为创设苏联各民族人民“共同体”的任务上,继续从扫除文盲、普及义务初等教育,对学校进行改革等方面开展教育“文化革命”。

在操作使用中,本组70例均呈仰卧位。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将甲状腺患病部位充分暴露。全方位检查甲状腺的性质、大小、形状、边界、内部声影、血流分布等情况。

“以母语为本”的原则是20世纪20、30年代苏联民族学校建设的基础。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半叶,斯大林主义的国家政治学说开始建立。此时,国家强调要建立社会和全国同质的平等社会,民族教育情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1938年至1956年,苏联少数民族母语社会功能在缩小,俄语的传播趋势在加剧。这对于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体系框架内的民族学校来说,意味着要向统一的国家教育内容转变。

价值观多元化,特别是西方化的趋势是近几十年来俄罗斯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在俄罗斯,多元文化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多元文化主义被看作是俄罗斯学者们研究国家民族政策的一种学术导向。俄罗斯科学家使用“多元文化教育”这个术语,意思是在社会文化多样性的条件下,为人类、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和教学。因此,俄罗斯学者们在多元文化教育中更注重民族因素。其中,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在文化价值等级中占有足够的地位。俄罗斯“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现代化应该反映出俄罗斯社会的利益以及俄罗斯公民身份的国家利益。同时,俄罗斯的多元文化教育考虑到吸收国外的教育经验,并在俄罗斯历史发展和社会成熟的基础上,为年轻一代开展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借鉴不同国家多元文化的教育经验,包括创新俄罗斯学校。

上述研究发现,我国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密切联系,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存在着相互促进、互相调节的关系,目前,学者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职业教育范畴,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产业大军、技能型人才的孵化器,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而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的研究文献甚少,亟待学者关注并加强研究,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引导中等职业教育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阻碍了这个新建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发展,这也使苏联的民族政策和社会意识形态又发生了变化。战争的重负、损失与艰辛,激活了苏联民众的宗教情结,人民纷纷开始公开地走进教堂。政府也对教会募集前线所需要钱物的爱国行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亦在承认教会的重要作用。苏联初期的无神论者联盟,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

(三)20世纪50年代到苏联的解体时期的民族教育

俄罗斯的多民族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创造灿烂的俄罗斯历史时,也使俄罗斯民族问题变得复杂而多维。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区域化成为俄罗斯国家形成和各个领域生活转型的基础。1992年,《俄罗斯联邦教育法》首先规定了教育自由和多元化,该规定赋予国家主体建立区域教育政策的权利和自由。俄罗斯各地区负责“制定和实施区域教育发展计划,同时考虑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人口和其他特点”。1997年,莫斯科的民族文化学校被纳入国家教育法规中,成为国家教育机构的一种特殊形式。目前,在莫斯科有超过50所这样的学校,民族高校在俄罗斯广泛存在。大多数人认为,俄罗斯人民都不会放弃其民族和文化身份,因此也不会放弃民族教育。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革,俄罗斯民族教育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样态,但基本原则依然是俄联邦教育的统一和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到20世纪50年代末,传播和巩固俄语地位的政策得以体现。1956年直到20世纪90年代,苏联自治共和国的母语社会功能大幅缩小:俄语全面教学,少数民族母语作为一门课程,学校失去了民族文化管理者的优先权。苏联认为,这是由社会现实的任务决定的:凝聚民族力量、降低战后教学费用。20世纪60年代,苏联学校的大部分民族学校,特别是七年的普及教育已经变为了俄语教学。在民族学校中俄语虽然被重视,但母语仍然是人们生活交际语言的主体,并成为形成族群认同的基础。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非俄罗斯人口中有19%的儿童在普通的俄罗斯学校学习,其余的儿童在民族学校学习。苏联全国学校中并存着18种民族语言教学,1-3年级有11种教学语言,4年级有4种教学语言。全国仅有四个民族在学校高年级用本民族语言教学:图瓦里人7年,雅库特人9年,巴什基尔人和鞑靼人11年。

总体来看,在苏联70年民族教育发展史上主要表现出了教育补偿模型和教育同化模式,民族教育发展与国家政策变化直接紧密相关。苏联境内的民族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因国外势力的干涉而渐渐变得严重起来。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的强势侵入,颜色革命在后苏联空间频频发生,使俄罗斯意识到文化安全的重要性。于是,随着苏联的解体,民族教育出现了具有新时代意义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

二、俄罗斯民族教育发展的时代转向

20世纪50年代后,苏联社会的变化恰逢全球的文化大转折期。因此关于苏联与民族未来发展的观点进一步被修订,认为近期的前景是将各民族自治发展为统一的苏维埃诸共和国,通过文化——民族自治的手段来确保各民族的进一步发展。其中,关于苏联“新共同体”的建立及其语言问题成为了苏联民族问题的核心,民族教育也围绕这一核心运行着。

(一)俄罗斯民族教育的学术研究转向:提倡多元文化教育

1938-1943年,苏联城市中实现了普及十年制中等教育,农村实现了普及七年的中等教育。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初步建立了民族高等教育体系,建立了一批综合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师范和艺术学院。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加盟共和国的科研机构也从无到有,得到迅速发展。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也都建立了科学院,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建立了全苏科学院的分院,初步建立了由196所科研机构组成的科学研究网。到1940年,全苏联非俄罗斯族科学工作者达到9.8万人。

在苏联,公立少数民族学校由人民教育委员会及其地方的少数民族教育分支机构管理。苏联共产党第十届大会确定要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建立全国学校网络。“党的任务是帮助伟大的劳动人民,帮助他们实现和发展广泛的课程和学校网络。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不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是为了加快培养当地的技术工人干部和各地政府的苏维埃工人。[11]此时,旧时代的社会意识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了扭转:将教会与学校分离;在国家集体利益基础上非俄罗斯民族接受同等教育;并以母语教学。因此学者们认为,苏联早期的民族教育发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发展框架。

(二)俄罗斯民族教育的保守主义转向:重燃爱国主义教育

21世纪初,一些国家领导人,如法国总统萨科齐、英国首相卡梅伦、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公开承认国家层面多元文化主义的失败[12]。实际上,一些国家已经在政策上开始扭转多元文化的方向,加强国家认同。[13]与此同时,世界社会文化向民族区域的发展威胁到俄罗斯社会文化和教育的统一。但是从苏联时期起,俄罗斯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基于社会主义制度之上的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在当时两极对立的世界体系中,将人民紧密团结起来[14]。21世纪以来,普京执政团队已经将保守主义政策化和官方意识形态化。[15]俄罗斯重燃爱国主义教育的热情,这使得民族教育在国家教育的放权和集中的教育新体系中依然保持着生机和活力。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首次出任总统时,便要求政府制定了《俄罗斯国民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纲领(2001-2005)》,由国防部、文化部、教育部等12个部门负责落实,编写教材,承办全国性活动;2004年10月,俄罗斯又制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纲要草案(2006—2010)》,加强指导军事爱国主义教育;之后又通过了《俄罗斯青年政策纲领》和《俄青少年公民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纲领》,并在俄89个联邦主体行政机构里设立了7000多个青少年教育机构,专门负责公民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16]普京将爱国主义定义为对祖国、历史和成就的自豪感,这是使俄罗斯成为更美丽、更富裕、更强大、更快乐的愿望……这是人民的勇气,韧性和力量的源泉。[17]俄罗斯要建立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其主要优先事项是文化、爱国主义和个人的公民身份。俄罗斯希望年轻人明白“他们的个人、家庭幸福、人生期望的实现和社会地位是与祖国相互关联的”。爱国主义教育应成为保存自己的精神、思想文化领域的俄罗斯心态,也是确保俄罗斯文明的基础。如此,不仅可以减轻“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且可以避免20世纪90年代国家分裂的现象。

此诗描写景物境界开阔,意境浑圆。诗歌的首联语言豪放而直白,有直指人心的力量。“眼界无穷世界宽”既是写山顶远望的景色,也是指豁达的心境和佛家所指的彼岸世界。颈联写山中近景,悬崖上的瀑布和苍翠的树荫,带给人清凉,也带给人澄澈的心境。颔联写来路的曲折,显出诗人心境与世俗世界的距离。尾联以飘渺的梦境结束,使诗作中的山水更显得飘渺空灵。在现实世界种种无奈面前,方干只能通过佛道麻痹自身,将情怀抒发并消解在诗歌之中。

(三)俄罗斯民族教育的文化复兴转向:复兴俄罗斯传统文化

21世纪,在俄罗斯重返大国地位的过程中,以恢复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为主旨的文化复兴战略日趋完善,并日益占据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2016年2 月29 日,俄罗斯政府主席梅德韦杰夫(Д.А.Медведев)签署了《203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文化政策战略》,主要目标是形成一种以价值为导向的国家文化政策模式。该战略在教育领域的影响是“确保将俄罗斯历史和文化遗产用于公民教育”。实施该战略的预期成果包括加强俄罗斯联邦多国人民的团结和全俄的公民身份,建立该国的统一文化空间,预防与和平解决族裔间和宗教间的冲突局势,为外国人在俄罗斯联邦进行社会和文化适应创造条件。此外,加强俄语作为国家语言和国际组织官方语言之一的地位,为保护、学习和发展俄罗斯联邦各族人民的语言提供条件,保护俄罗斯原住民的栖息地和传统的生活方式。普京执政后,强调要将俄罗斯传统价值观和人类普遍价值观相结合,创造俄罗斯美好的未来。[18]普京认为,俄罗斯文化的包容性不能丧失,否则俄罗斯将会失去多民族的特性。

三、俄罗斯民族教育发展的当代启示

俄罗斯民族教育所描绘的历史画卷,以及所取得的建设成就在历史上独特而罕见。近百年来,俄罗斯文化不仅直接地、强烈地影响过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信仰,影响过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倾向,而且影响着世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格局的变化。[19]如今,审视俄罗斯民族教育,中国学者都坚持深厚感情与某种“谨慎心理同时并存”的客观态度。

(一)重视民族教育事业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俄罗斯是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大国。从列宁开始就坚持“民族平等”,并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19]。但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对各民族受教育权利平等的思想进行了扭曲,弱化民族教育工作,推行俄语同化政策,这既不符合世界发展规律,也不符合俄罗斯民族发展需求。俄罗斯作为多民族国家,非常重视国家复兴的民族教育发展之路。俄罗斯多民族孕育了文化的多样性,有一些亚文化(语言、性别、阶层)相对弥漫,却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国家制定政策时要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保障其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调整民族学校的合理布局,注重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做到国家层面政策稳定,地方层面大力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国家一体化发展,处理好民族认同和“共同国家”思想的关系

苏联从开始建国起,就希望各民族形成一个超民族的“共同国家”,但是并未成功。反而,民族自我意识被消弱,民族思想感情也同时被消弱,最终导致了悲剧性的后果。今天,俄罗斯人希望能够建立国家一体化的“俄罗斯思想”,这是俄罗斯族人、俄罗斯民族全体人民对自己的身份,对建立美好的人道与公平社会的共同道路、共同目标、共同责任和共同义务的认同。其中,民族身份、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是促进国家一体化的重要因素。民族身份是民族认同的前提,民族认同是国家认同的保障。同时,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首先要从文化上表现出来。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20]文化认同解决好了,对共同国家意识的建立、对巩固国家政治认同才是有效的。因此,处理好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教育的责任。

(三)坚持教育现代化发展,复兴民族传统文化

按照时间的性质,文化分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少数民族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冲突、调适的重大问题。[21]少数民族教育作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社会活动,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苏联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上,以民族语言为载体,通过国家语言的制定和使用达到平衡民族关系的手段,但在20世纪末,世界的全球化使得这种狭义的民族文化传承的政策破灭,导致了国家的分裂。俄罗斯作为具有悠久历史、丰富形态的民族文化遗产大国,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平衡现代文化,更要在世界文化的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各种载体通过习俗、仪式、节日和联谊等形式创设多元文化互动交流的局面,并凝炼各民族共同文化要素,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意识;另一方面,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教材中、落实在课堂上,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覆盖住学校内外更多的人群。[22]各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选择和凝练是实施民族教育的关键。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长久生命力,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23]只有以优秀文化以及以能够代表人类正能量的核心价值观为基石,才能成为大国、强国,得到全世界认同。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教育都是特定政治、经济背景和文化中的教育,社会通过教育传承文化,又通过教育去塑造、更新文化。今天,世界上很多国家面临相似的民族问题,值得相互借鉴。俄罗斯民族工作和民族教育的发展也要借鉴国外经验,特别是我国的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教育的新时代论断可以是俄罗斯学习的榜样。习近平主席指出:随着形势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可以完善、需要改革的可以改革,但不能在根本立场上动摇。既要继承我国特色的本土文化,又要防止西方文化的渗透;既要顺应时代的变革创新,又要保持我国的传统文化。[24]所以面对当前文化的多元态势,在国家传统的价值体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时,民族教育身在其中,既要培养公民国家共同体意识,保持民族自身文化特色,也要尊重不同文化,肯定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元价值,以大国意识、强国理念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俄罗斯少数民族[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10105326.2019-05-06.

[2]汪宁,纪悦生.俄罗斯文化复兴战[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1.

[3][美]白杰瑞.文化·教育与发展: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M].腾星,马效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2.

[4]阿依提拉·阿布都热依木,古力加娜提·艾乃吐拉.俄罗斯民族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时代转向[J].民族教育研究,2018,29(4):135-139.

[5][苏]列宁.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285.

[6][苏]列宁.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78.

[7][苏]列宁.列宁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59.

[8]张建华.苏维埃知识分子概念的形成及时代特征[J].国外社会科学,2010,(2):105-116.

[9]Управление делами Совнаркома СССР М.НАРОДНЫЙ КОМИССАРИАТ ПРОСВЕЩЕНИЯ РСФСР ПОСТАНОВЛЕНИЕ от 31 октября 1918 года“О ШКОЛАХ НАЦИОНАЛЬНЫХ МЕНЬШИНСТВ”[S].Известий Всероссийского Центрального Исполнительного Комитета Советов,1942.

[10][俄罗斯]米哈伊诺夫娜.文化理论与俄罗斯文化史.王亚民,赵秋长译.[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2003:274.

[11]А.А.Абакумов Общ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ая школа[Текст]:сб.документов1917-1973 годы/сост[M].Педагогика,1974:12.

[12]常永才,呼和塔拉.西方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理论局限及其超越[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3(6):59-63.

[13]新华网.荷兰政府称将放弃多元文化社会政策[EB/OL].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1-06-18.

[14]徐娜,肖甦.21世纪俄罗斯推进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特点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9,41(3):10-16.

[15]陆南泉,李雅君.曲折的历程:俄罗斯政治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40.

[16]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再出发[EB/OL].http://news.163.com/13.html 2018-11-05.

[17]А.Н.Вырщиков,М.Б.Кусмарцев.ПАТРИОТИЗМ НА СЛУЖБЕ РОССИИ[EB/OL].2005-06-23.https://refdb.ru/look/1623756-pall.html.

[18]于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文集(第3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124.

[19][俄]叶琳娜·米哈伊诺芙娜·斯科瓦尔佐娃.文化理论与俄罗斯文化史[M].王亚民,张淑明,黄宏伟,译.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3.总序1.

[20]人民日报评论员: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n/ 2014-10-10.

[21]杨丽,李娟.以现代文化引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前沿,2013,(24):9-10.

[22]冉丽娜.论“学校精神”文化现象的迷失与重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3,(29):1-2.

[23]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长久生命力,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EB/OL].https://www.1ni.cn/play/XMjY1NDU1NDU4NA/.2019-05-06.

[24]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EB/OL].http://www.sohu.com/a/206071331_114731.2017-11-23.

Russian National Education:Development Review,Turn of Times and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LIU Chang1,2,BAI Hong-mei2,HE Bo-lin1,MI Yin1
(1.School of Education,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2.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Inner Mongo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Tongliao 028043,China)

Abstract: Russia is a traditional multi-ethnic country,which has formed a rich and colorful national culture in the long river of history.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inheritance,development and revival of Russian national culture,national education has accumulated the deepest value pursuit and behavior orientation of Russia.Therefore,through the historical picture scroll of the tortuous development of Russian national education,to examine the turn of Russian national education era,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ducation,and eve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world has an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Ethnic education;Education policy;Multicultural education;Patriotism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G7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36(2019)05-0010-06

[基金项目]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课题“文化交融与社会和谐视域下民族地区学校多元文化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YJD2016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刘畅,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心理与教育研究;白红梅,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民族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理论研究;贺柏霖,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米茵,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荷 叶]

标签:;  ;  ;  ;  ;  ;  

俄罗斯民族教育:发展回顾、时代转向与当代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