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人民医院眼科 437500
摘要:目的:比较在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及超声乳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老年性白内障治疗患者96例,抽取了时间区间段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超声乳化治疗,治疗组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不同时期裸眼视力值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7d,1个月的裸眼视力情况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和超声乳化两种手术方式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中小切口超声乳化的术后并发症明显更少,可在临床中按照具体情况选择。
关键词:超声乳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老年性白内障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使得临床白内障发生几率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也成为致盲性疾病的主要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多以手术治疗为最终手段。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及超声乳化治疗是当前治疗的主要方式,为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非常重要。对此本文就选取的研究对象开展以上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研究,现总结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选取的患者对象抽取了时间区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为我院眼科收治的96例老年性白内障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经体格检查、眼内检查等确诊,排除了合并眼部感染疾病、眼球震颤、眼底疾病等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4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为60-78岁,平均年龄为(69±2.67)岁,病程为5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4.5±1.58)年;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为60-76岁,平均年龄为(68±2.58)岁,病程为5个月-3.5年,平均病程为(4.25±1.49)年,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超声乳化治疗,治疗方法为:取奥布卡因对患者实施表面麻醉,于患者眼部1点钟方向做辅助切口,并在11点方向做3.2mm巩膜隧道切口,黏弹剂前房内注入,连续环形撕囊,随后实施水分离。待水分离后借助超声乳化将晶体核吸除,并使用I/A将皮质吸出,囊袋内注入黏弹剂,并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将囊袋内及前房内的残留粘弹剂抽吸干净,维持有效的前房深度后,仔细检查切口的闭合程度,并为患者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单眼使用敷料进行遮盖[1]。
治疗组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治疗方法为下:取奥布卡因对患者实施表面麻醉,于患者眼部1点钟方向做辅助切口,并在11点方向做6.0-7.0mm巩膜隧道切口,黏弹剂前房内注入,连续环形撕囊,随后实施水分离,水分层,转核,在晶体核的前方、后方注入黏弹剂,用晶体劈核刀将晶状体劈成两半。然后在晶体核的下方,将晶体核使用晶体圈托起后,在切口处套出晶体核,残留皮质抽吸干净,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水密切口,维持有效的前房深度,为患者涂抹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后单眼使用敷料遮盖[2]。
1.3 疗效评价标准
分析两组患者的不同时期裸眼视力值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18.0,计量资料(术后视力恢复及角膜散光情况),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2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期裸眼视力值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1d,7d,1个月的裸眼视力情况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不良事件中,后囊破裂0例、角膜水肿2例、虹膜前房异常0例,总发生率4.17%;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中,后囊破裂2例、角膜水肿4例、虹膜前房异常2例,总发生率16.7%,差异明显(?2=4.0186,P=0.0450)
3 讨论
白内障是临床上一种最常见的视力下降性疾病,并且也是最常见的致盲原因,在致盲性眼病中所占的比例居于首位。临床中对于老年性白内障疾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主要依靠手术进行治疗。其中超声乳化手术是临床治疗白内障疾病的标准,虽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其设备价格昂贵,手术对患者和术者要求较高,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不良影响,特别是对高龄及晶体核硬度较大的患者,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情况,临床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是近年来临床新兴的一种技术,在治疗中无需借助超声进行治疗,不仅可获取与超声乳化手术效果相媲美的效果,也避免了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中的弊端。与超声乳化手术相比,能够适用于白内障进展任何阶段的患者,不论是软硬核均可实施手术治疗。同时在手术操作中,通过黏弹剂的使用,将切口温度降低,放置针头的热量对切口有灼伤作用,由此减少了切口的损伤,有效的避免了术后角膜散光,手术切口较小,散光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3]。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d,7d,1个月的裸眼视力情况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综合上述,在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和超声乳化治疗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中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的术后并发症更少手术,手术简单易操作,值得临床重视并进一步运用。
参考文献:
[1]李长兵,王斌,胡俊贵.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v.36(4):943-945.
[2]汪秀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6):99-101.
[3]张爽,高玉敬,洪云.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5):440-441.
论文作者:陈红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超声论文; 患者论文; 白内障论文; 切口论文; 手术论文; 晶体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