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客户用电需求的增加,电力已经成为生产经营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之一。供电企业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断的提高,供电服务的不断改善,以更好地做好供电服务,履行社会责任。然而,由于客户对受电设备管理的认识不够或重视不足,加上设备更新、技术的更新、设备的使用方式、设备运行环境等因素,供电企业面对客户设备管理面临着一定的难度和尴尬局面。
关键词:设备;客户需求;问题分析;防护措施;日常检查
引言
在2000年之前的强硬管理不断转为现在服务形管控的转变,客户从以前对供电的重视到现在的依赖,再加上客户对法律知识的进一步提高,使供电企业对客户受电设备管理更是有心无力。问题一天比一天严重,隐患随处可见,却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使问题一天天积聚,而得不到一个好的处理结果。
客户受电设备,从产权分界点划分产权责任,该责任在供电合同中已明确列出,哪里属于谁负责管理。很多用户在签订《供用电合同》时不看《供用电合同》内容收到用电检查结果通知书的时候再问,这不是供电局负责维护的吗?用电检查员需要在现场再向客户解释。导致误解。
一、提高客户受电设备管理水平
为提高管理水平,纵观全局,客户受电设备管理大至可分为接入前、接入后、常态管理三个阶段。
1、接入前
客户报装经过供电局的层层审批,包括报装受理流程、勘察流程、供电方案、委托设计、委托施工、审图、中间查验、骏工报验、接火送电等;为进一步节省客户投资,现在增加了业扩延伸。业扩延伸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生产规模较大,用电负荷较大,有计划逐步扩大生产的客户;第二种是用电负荷相对较小,配电工程短期投入使用期望就能的客户。业扩延伸是从产权分界点(即从公共T接点开始延伸至客户红线范围的高压电缆)延伸至客户受电设备,客户只需提供接入开关和位置,这个范围内的高压电缆都由供电局负责出资解决。从投资角度上讲,可大大减少客户的投资,客户只需做土建和接入开关后的设备投资。但问题是需时十分的长,节省的成本与客户付出的工资成反比,得不偿失。
从质量上讲,可以解决客户为节省成本而退而求次,从源头上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从产权界上讲,产权分界点之后属于客户管理,如果出现问题,将增加供、用双方的误解,难以厘清责任点,需要重重的解释。
2、接入后
在客户接火送电之后的管理是供电局的用电检查和客户电工。在用电检查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发现一些问题。
2.1用电检查人员只能粗检
从上级下发的管理细则和要求,用电检查人员按容量、等级进行分级,到现场检查。现场将发现的问题一一向客户电工讲解,应如何处理,达至整改目标,这里大至分为三类。
第一,积极型。当客户电工陪同用电检查人员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并将用电检查结果通知书客户联复印呈报上级,跟踪和落实整改结果;第二,被动型。客户电工将问题向上级呈报,而没有后续;客户电工或管理者将问题不呈报,管理层无法得知问题。而被瞒在鼓里;第三,爱理不理型。客户电工或管理人将发现的问题一概不理,不闻不问。
管控:用电检查人员在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的问题:如高压设备受潮、高压电缆终端头放电、防小动物网缺失包括油浸式变压器隔油池、进出线孔(洞)未堵塞、客户电工未具备《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高压绝缘设备污闪、油浸式变压器重载(过载)渗油、油浸式变压器干燥器损坏、架空隔离开关或跌落式熔断器断裂、高压避雷器损坏、变压器积尘等。在设备管理中,由于具备《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的客户电工相对较少,较多的是从事低压安装维修的工作,技能参差,且对高压配电房欠缺管理,使专变配电设备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纵观常平供电分局2016年因客户设备故障及外力破坏,导致故障出门率大幅提高,增加用电检查人员的额外出勤率,从2015年客户故障的66宗(包括跳半路开关和自身跳闸),提高至2016年的69宗(包括跳半路开关和自身跳闸),其中防风防汛8宗。但从管控措施方面,2016年的管控比2015年的严厉,在严厉的管控措施前故障率不降反升。分析原因:发生在配电房(第一接入点)前的有32宗,发生在配电房(第一接入点)后的有37宗。故障类型分:绝缘损坏26宗、过载12宗、小动物引起的有8宗,设备老化1宗,外力破坏7宗,飘浮物5宗,雷击5宗、设备受潮2宗、施工质量1宗(变压器基础下沉)、操作不当1宗、火灾引起1宗、防风防汛8宗。
2.2高压电缆终端头发黑现象
在日常检查中经常会发现高压电缆终端头发黑的一至两圈,更严重的是发白色一至两圈,发黑圈有两种原因,一是有可能是因为接口静电引起,灰尘积累,解决方法可以停电时清洗,隔一段时间再看看再产生的时长,如果在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出现,问题不大。另一种是发白色一至两圈,从收缩性来分:有热缩终端头和冷缩终端头。一般是热缩终端头较多,原因可能是一开始产生轻策微放电,时间长了,加上高压电缆头在比较潮湿的空气中会增加放电速度,造成高压电缆终端头护套击穿,引起线路闸,一种就是周围有色金属较多的环境下,粉末(比PM2.5还少)通过电磁场感应,吸附在高压电缆主绝缘外的铜屏蔽层末端,时间长了积累也越来越多,会引起电缆内部放电,再加上遇到天气比较潮湿,引起放电烧穿高压电缆终端头护套,甚至使高压电缆主绝缘问题严重时会导致相间短路。冷缩终端头一般是因为高压电缆有倒灌水和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质量不好,二是材质的原因,材质比较薄发生的比较多,三是雨水从高处的终端头进入,顺着高压电缆中间的缝隙往下灌,直到另一个终端头接口处积聚,经过一段时间的内部微放电,引起异常升温,使外部绝缘层绝缘降低,产生白色的一至两圈,再经过一段时间使终端头发产生放电跳火花的现象。如果这个时间还不及时处理,将会产生较大的放电,慢慢击穿绝缘层,最终引起线路跳闸和烧坏受电设备。
2.2.1材料问题
材料质量引起,材料厚度不足,由于材料纯度不足或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市场恶性竞争,使生产厂家利润不断被压缩,厂家想方设法节省成本,采用参杂的材料使价格下调,表面上查看不出。或是使用纯度足,但比正常要薄,以此达到目的。
2.2.2施工原因
由于施工单位与用户签订工程的时间限制和压接时所使用的设备比较老旧,达不到压接力量的标准。一般是时间比较短,施工时间相应比较短,隐蔽工程施工比较马虎。压接力量不足,施工价格下降,工器具投入少,使用的压接设备比较老旧或以次充好,快快完工。
2.2.3施工人员资质
电缆工的老师傅少,人员希缺,施工单位聘请来的年轻员工,经过一段短时间培训后,进入考试,考取证件后立即进入岗位工作,只看表面没有发现问题,根本不清楚一些真正要做好一个电缆终端头的严格要求所需。
2.3解决方法
培训供电人员对于中间头和终端头制作要求与规范,严格要求中间查验,中间头和终端头制作过程要供电人员旁站监督,竣工查验时要做局放(震荡波);推进业扩延,伸设置时限,做好材料验收要求,杜绝以次充好,规范时间要求;将施工单位进行准入制度和考核制度,把只有资质而没有工作实力的施工单位禁止施工。
2.3.2及时应对各种问题
由于用户的生产的特殊性,在报装时的预计上失误和投资的问题,往往会出现最大功率使用不足或超过报装最大容量运行,前者会发生高估生产和发展前景使大马拉小车现象,后者是预计与实际相符,但后续发展远高于实际需要,使报装跟不上进度,从而发生过载现象,在发生过载现象时,可能由于决策者的犹豫,而引起用户设备故障出门事件。
2.3.3防小动物措施不足
小动物进入到配电区域是用户设备故障出门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发现最多的是进、出线孔没有堵塞,防小动物网缺失,防鼠挡板变形、损坏或与地面之间的空隙过大,配电房门与地台的空隙过大,配电房门、窗损坏,变压器台架或架空线路周围杂草丛生等,这些属于最低级的管理失误。每台受电设备在进入配电房后施工单位会为用户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小动物进入配电房,在使用一段日子后,防护措施会出现缺失、老化等,又或者使用者对低压馈出线进行更改、更换等,在更改、更换后没有及时将防小动物措施重新巩固,小动物因周围的环境的变化,如热天下雨,冬天寒冷等原因,小动物从防护措施缺失的地方进入配电房,在配电房内乱窜,窜进高压开关或高压保险等地方,导致高压单相接地或高压相间短路,使变电站馈出线跳闸。
2.5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依据我国现行《电力法》第六十五条、危害供电、用电安全或者扰乱供电、用电秩序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或者拒绝改正的,可以中止供电,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和在《电力法》之下的《供电营业规则》的条文,第六十一条 用户应定期进行电气设备和保护装置的检查、检修和试验,消除设备隐患,预防电气设备事故和误动作发生。用户电气设备危及人身和运行安全时,应立即检修。多路电源供电的用户应加装连锁装置,或按照供用双方签订的协议进行调度操作。
3、常态管理
在法律条文的层面上没有要求用户在什么时间、什么条件下需要做预防性试。在宣传用户做好资产所属受电设备日常定期维护工作上,缺少了明确性、指导性的法律依据。用户在新装时已经做了交接试验,在规定中没有要求下一次试验的时间,使用户不清晰、不清楚和推萎,使预防性试验难以开展。专变设备投入使用后,用户普遍缺乏对设备管理的重视,疏于定期维修保养,导致用户受电设备长期带病运行。因此,有待国家对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更好地开展客户受电设备的管理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完善客户受电设备的管理,必须把控接入前、接入后、常态管理三个阶段。首先,供电方必须严格落实业扩流程的各个环节,特别中间查验、竣工验收的执行。总结线路跳闸事件中由于设备施工质量引起的,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设备的验收把关,从源头上提高客户受电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其次,客户必须明确对受电设备的管理的必要性和自觉性。在日常用电的同时,关注受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的消缺并做好定期预防性试验。
论文作者:周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客户论文; 设备论文; 终端论文; 高压论文; 电缆论文; 配电房论文; 用户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