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探析论文_卓鑫鑫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探析论文_卓鑫鑫

临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建筑施工现场更是屡屡发生火灾,造成重大人身及财产损失。这充分暴露了人们的消防观念淡漠,以及建筑工程的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建设施工人员 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火灾危险性的认识和相应的防范措施的缺乏。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此加强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管理,从而确保建筑工地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消防;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状况

一方面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客观环境。建筑施工现场除有钢材、石料、水泥等不燃难燃建筑材料外,还有大量电器设备、木料、板材、塑料制品、纸张、涂料、油漆、汽油及建筑工人的生活用品等可燃、易燃建筑材料,可燃易燃易爆物多,电器多,在一些装修施工现场,锯末、刨花、纤维板、宝丽板等堆放杂乱,堵塞通道;气割气焊的氧气、乙炔气钢瓶随意放置无人管理;做防水、打蜡及喷刷油漆稀料会产生松香水、苯油等易燃易爆气体,用火不慎或工人吸烟乱扔火柴棒,便会引燃可燃物发生火灾。另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主观环境。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出于各种原因,在施工现场随处可见非正式工程人员多为农民或下岗人员,没有太多的建筑施工经验,不懂安全施工操作规程、消防安全知识,主观上造成消防安全隐患较多。

二、施工现场火灾危险性分析

(一)可燃物多,临时用火频繁

在建筑施工现场中会存放大量的可燃材料,就像木材、油毛毡、沥青、粘合剂、油漆等,这些材料都会集中进行存放,并且存放的条件较差,有的甚至直接放置在施工现场。除此之外,工程现场中还会存在很多施工垃圾,而主体工程登高架防护网、遮雨防水的塑料雨布、混凝土养护的草毡等也都是可燃材料制成的,近些年正在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外墙保温材料主要采用的聚苯板、挤塑板、聚氨酯泡沫塑料被大量应用,而这些都是可燃材料,并且在施工过程中直接暴露在空气之中。这些物品只要接触到明火,就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

(二)防火分隔未实施完毕,火势蔓延迅速

施工期间,建筑内部尚未进行防火分隔,水平、垂直防火分区均未形成,整个空间处于连通状态,同时,楼梯间、门窗洞、电梯井、各类管道井等均未封堵,空气水平、垂直流通迅速,烟囱效应明显,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速蔓延扩大。

(三)功能区划分不明晰,火源、电源多

因为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施工企业中并不被重视,当前还是有很多施工现场的功能没有进行明确地划分,对于用火作业区、仓库以及材料堆放区、生活区等都没有进行明确地划分,在现场中的每一个功能区并没有空间上的区分,而且这些建筑大部分都属于是临时搭建,耐火等级都在三、四级,结构较为简易,并且这些危险品放置的位置大都是靠近一些职工宿舍,而且一些更为严重的是中间的隔离只有三合板。但是在施工现场的用火作业和生活区用火用电是需要经常进行的,尤其是在生活区,衣物、被子等都属于可燃物,乱拉乱接电线的现象比较突出,在冬季的时候,电暖气和电热被的使用频率较高,做饭大都也是使用电路,因为在施工现场中的功能区没有清晰的划分,火灾事故的发生就比较容易。

(四)疏散通道不通畅,易造成人员伤亡

在现在的建筑中,虽然疏散通道会有所建立,但是因为还是处于施工阶段,还有一些疏散通道不能发挥作用,也有很多疏散通道被各种施工垃圾或者一些材料堵塞,而很多施工现场中大部分都没有设置疏散通道,这样的话,只要有火灾发生,施工现象中的大量可燃物就会开始燃烧,在室内的施工人员根本找不到一条可以安全逃生的通道,人员伤亡事故就会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因为内部通道不够畅通,消防力量到场之后,灭火救援人员难以进入建筑物内部开展内攻及人员施救。

(五)边施工边营业(使用),增大火灾危险性

在很多改建、扩建、内装修工程中,出于经济效益和经营需求的考虑,存在边营业边施工或边使用边施工的现象,而且施工区域与营业区域没有进行有效地分隔,建筑物在营业使用期间,存在各类电气设备和火源,加大了施工工地的火灾危险性。同时,若施工工地发生火灾,也直接影响到营业(使用)部分,极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三、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及火灾预防措施

(一)加强现场管理落实相关法规

加强现场管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消防法》、《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106号令)中明确要求,施工单位要建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所以,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单位要制定并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尤其是动火审批制度和现场防护措施,并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而建设单位应当与施工单位在订立合同中明确各方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责任,监理单位也有责任对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当前全国正在全面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深入推动施工企业单位的四个能力建设,提高火灾防控能力。

(二)强化人员培训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针对施工人员大多数是农民工、临时性流动快且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防火灭火常识和自救逃生能力等问题,加强施工单位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及岗前培训。通过模拟演练火灾报警程序,掌握了火灾报警要点。不仅如此,更多的培训项目还能让大家亲身参与其中,如怎样用最快的速度把救生绳打出安全牢固的绳结,使用救生绳逃生时上升下降时的动作要领,发生火灾后如何正确按照疏散指示标志快速逃离火场等等,使建筑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不断得到提升,对于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应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将自防自救能力进行提升。

(三)合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储存足够消防水源,消防通道畅通

根据施工工地的面积和规模,配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和器材。此外,可以利用施工现场的一些设施作为临时消防设施使用。例如,利用施工水池兼做消防水池,确保足够的储水量。施工用水泵可以作为临时消防水泵,施工用输水立管也可作为消防竖管,要保证足够的流量和扬程,在各个楼层设置一定数量的临时消火栓、水带、水枪等,满足扑救初期火灾的需要。要确保建筑外部的消防通道和内部的疏散通道畅通,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可以及时疏散,消防车也可以及时到场进行灭火。

(四)科学制定施工方案,降低火灾危险性

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应当考虑平面布置、区域划分、用火用电、消防应急预案等内容,最大程度上的降低火灾危险性。例如,针对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实际,合理划分各作业区,特别是明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堆场、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设立明显的标志,将火灾危险性大的区域布置在施工现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尽量采用难燃性建筑材料,减低施工现场的火灾荷载,提高临时建筑的耐火等级且相互间留有必要的防火间距。

结语: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对于建筑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们不仅对建筑物本身的消防安全要作为重点,而且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浅谈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工作的几点思考[J].江西化工,2011,01: 196-198.

[2] 冯发勇.浅谈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现状及消防安全管理对策[J].江西化工, 2013,01: 225-226.

论文作者:卓鑫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6

标签:;  ;  ;  ;  ;  ;  ;  ;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探析论文_卓鑫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