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繁荣我国软科学事业的思考_软科学论文

关于繁荣我国软科学事业的思考_软科学论文

繁荣我国软科学事业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软科学论文,繁荣论文,事业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逐步建立和健全了民主的、科学的决策程序,软科学在辅助决策和提供决策咨询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各级各类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一方面,尽管软科学影响日益扩大,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实经济社会系统不断涌现出迫切等待着软科学研究提供答案的问题,研究任务明显加重,研究深度、广度以及复杂程度和规模不断扩大和提高,可以说供不应求;而另一方面,软科学研究却不景气,突出问题是每年经费投入停滞不前或增加有限,实际人力投入也有所下降[1],似乎供过于求。为此,“九五”期间如何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软科学、繁荣软科学事业引起软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什么是软科学,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是“软科学就是支撑民主和科学决策的整个科学知识体系”,“软科学就是决策科学”的界定已为多数人所接受。从这样的界定认识出发,软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辅助各级各类决策者或决策主体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作出决策。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帮助决策主体对现实社会中重大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剖析,提供决策方案;(二)对未来发展前景、趋势作出科学预测和准确判断,提供预案,帮助决策主体进行超前准备。因此,基于这些认识,笔者认为,软科学研究便相当于市场中“供方”,决策主体则相当于市场中“买方”,“供方”发展则取决于“买方”的“消费行为”。本文引入经济学中“人的行为是理性的”概念,从“买方”(决策主体)行为是“理性的”角度出发,就繁荣我国软科学事业做若干思考。

经济学中,“人的行为是理性的”是指一个人在面临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时,会选择一个能令他的效用得到最大的满足的方案。“决策主体”的决策方式可能是通过委托,向“软科学”获取咨询,另一种可能是凭经验,拍脑袋决策。“理性的”“决策主体”选择哪一种“消费”方式,笔者以为取决于下列三种因素:第一,每种决策方式决策主体必须支付的价格,这里价格由两个部分结构,一部分是为做出决策进行的投入,另一部分是决策失误必须承担的代价;第二,决策正确、特别是决策不失误情况下,决策质量高低对决策主体产生的效益;第三,决策主体对两种决策方式的真实知识或信念。

为此,繁荣软科学事业必须做以下努力:

一、继续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的建立、健全,特别是针对不同的决策类型,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规范决策行为。如果决策失误不必承担一定强度的代价,如果决策质量高并不给决策主体带来一定强度的正面效益,那么“理性的”决策主体就会倾向于选择简单、便捷的“凭经验,拍脑袋决策”方式,追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动力便不足,从而作为支撑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知识体系——软科学便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现实中存在的接软科学项目靠人情、靠面子、靠关系、靠行政命令、靠利益交换;软科学课题委托“肥水不流外人田”,不顾条件地委托与自己利益关系密切的机构;企事业单位宁可拿上千上万元去大酒店消费一番,宁可用大量财力、人力拉关系、找门路、却不愿用一点费用和时间寻找信息咨询服务等等现象,除了决策主体对软科学研究缺乏信赖感之外,不能不说深受决策行为激励机制不完善的影响。

特别是规范政府部门的决策行为,对软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当代社会发展速度之快,知识更新和信息量增长之快,使得决策活动日益复杂,大量的决策问题客观上需要进行认真、严肃的软科学研究,这些课题的不断涌现无疑将为软科学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从国外软科学事业发展实践看,正是政府部门课题委托构成了这些国家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众多成功的软科学研究机构如兰德公司、法国巴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公司、原西德的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等,政府方面的研究合同收入在总收入中都占半数以上[2],可以说这些机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决策部门的“消费行为”。

规范政府部门决策行为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内部决策咨询机构的职能。现在不少政府部门内部都建立起决策咨询作用的机构,经们对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起了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由于各种机制特别是决策行为的激励机制和软科学成果质量控制机制不完善,产生了某些“肥水不流外人田”等消极现象,使人产生了内部决策咨询机构在减少或者降低外部软科学研究机构作用的误解。事实上,只要完善各种相关的机制,政府内部决策咨询机构在促进软科学研究事业和信息咨询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决策部门需决策的问题,往往内容广泛而庞杂,内部咨询机构人员总是有限的,以及受知识、经验、手段等限制不可能无所不能,但是政府内部决策咨询机构本身也就是软科学研究机构,它们熟悉专业和同行,能帮助决策主体就其所关心的问题整理、归类、拟定出课题进行对外委托。因此,笔者认为,可借鉴美国等咨询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政府内部决策咨询机构的职能,使它们不仅从事软科学研究,而且从事针对实现的、决策主体关心的问题拟定课题,并以适当形式向外委托,推动软科学事业的发展。

二、必须使决策主体真正感受到,通过软科学研究提供咨询,能帮助决策主体做出更正确的、科学的决策,如果认为软科学研究帮不了什么,那么“理性的”决策主体也就不会去“消费”软科学研究成果,那么软科学研究也就成了社会的多余,显然软科学事业也就得不到发展。从我国软科学研究现状来说,既不乏“人口系统定量研究及其应用”、“京沪高速铁路重大技术经济问题研究”、“长江三峡重大经济技术问题研究”等成功范例,也存在何祚庥所批评的“那些名为‘软科学’的某些工作,其实不科学”,“一些不可比的量在那里硬比较,一些概念含义不同的量,硬把它统计在一起”等现象[3]。必须承认,软科学研究水平的参差不齐,确实使得软科学研究一定程度上在部分决策主体心目中未获得应有的形象和声誉,从而影响了决策主体对软科学研究的信赖感,好象软科学研究谁都能搞,似乎有软科学没软科学都一样。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我国软科学界来说,努力树立软科学研究的形象和声誉,这是繁荣我国软科学事业的前提,必须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增强决策主体对软科学研究的真实知识,增强决策主体对软科学研究的信赖感,它是推动软科学事业发展的动力。广告、宣传固然有助于产品的声誉提高,但产品的声誉和形象,根本上说要以产品的质量为依托。同样,树立软科学研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决策主体对软科学研究的信赖感,从根本上来说,在于提高软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提高软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除了丰富和发展软科学研究理论体系外,当前来说更在于增强选题的针对性、研究过程的质量控制、研究成果使用方面的可操作性等,这就需要有关方面共同努力,加强课题选择和课题组选择、成果论证、完成情况监督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具体来说:

1.增强选题的针对性。从软科学研究目的来说,一个好的软科学课题必须源于改革和发展的社会实践,必须是从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中提炼出来的、广大决策者和管理者普遍关心的具有共同性、本质性的问题。为此,国家、省(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可组织各政府部门内部决策咨询机构专家和社会学术机构专家共同研讨、编制好软科学研究指南,同时也鼓励、提倡软科学研究机构和实际决策(管理)部门结合,提出自选的申请项目,引导软科学研究资源的有效投入。

2.规范课题委托形式。目前各地各部门软科学课题研究的申请报告写作范式、审批程序很不规范,或细或粗,或严或宽。笔者以为必须严格把关,它是保障软科学课题研究质量的基本前提。由于软科学课题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对软科学课题申请报告写作范式做统一规定可能是不明智的。但是规定申请报告写作的若干基本要点是必要的。这些基本要点是:(1)立项依据,课题若是对未来发展前景、趋势进行预测和判断,必须阐明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若针对现实社会中重大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必须阐明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附参考文献。(2)研究方案。必须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等。(3)研究进度的安排及其可行性说明。由于软科学研究课题的时效性极强,这一点尤为重要。(4)研究基础和条件。软科学课题不论是针对现实社会中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决策研究,还是对未来发展前景、趋势进行预测提供预案,往往需要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诸多门类学科的知识,依靠定性定量相结合方法进行综合集成研究。因此,必须根据课题设定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详细说明拟投入课题研究的人力配备情况,说明参加研究人员的学历、已有的研究成果。(5)经费预算及对经费开支管理的承诺。在此基础上,委托方组织内部决策咨询研究机构或专家对提出申请的课题组进行评估,评估他们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评估他们为实现研究方案的人力配备情况,尔后择优选择。

3.加强对课题完成过程的规范化监督。课题承担单位确定后,要求课题组对其研究方案、人力配备、完成时间等以合同形式做出承诺。研究方案、人力配备的变动一定要取得委托方的同意,特别是人力配备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到课题完成的质量,因为软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多学科人才的协作攻关,若缺少了某一学科领域训练有素人才的参与,课题将无法很好完成。因此,要根据课题的设计,适时掌握课题研究的进展,检查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结果,检查经费使用情况。研究内容若未按计划完成,即应考虑落实问题的症结。若与课题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发生了重要变化,委托方特别是课题组要及时就研究方案是否作必要调整提出建议进行讨论,以保证研究结果的有用性。

4.规范软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作为决策咨询研究报告,形式上应该是既要求体现研究过程的科学性、逻辑严谨性,又强调报告的可阅性即有关的决策和管理人员能看得懂。不可否认,不少研究报告或过于偏重技术内容,充斥数学模型、专业术语,使得有关决策和管理人员拿到报告后如阅天书,无法操作;或过于忽视技术内容的说明,如或有定量分析的结论,却没有相应的数学模型;或建立了数学模型,却缺乏模型中确立相关参数依据的说明,使评审专家无法确定报告的科学性等等。因此,软科学研究报告撰写方面宜规范。参照国内外经验,软科学研究报告应该提供两种类型的报告:(1)首先是技术报告。包括分析研究过程的技术内容,数学模型,原始数据及其出处,计算机程序软件及其使用说明等等,供评审研究报告的专业人员评审其内容的科学性;(2)其次是主体报告。在技术报告完成的基础上,用非技术语言描述整个分析研究过程,包括背景分析,问题的阐明,分析的依据和设想、方案的筛选、结论,提供给有关决策和管理人员参阅,以便确定其可用性以及采纳后操作之用。

5.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成果的评审工作,把好课题结题的验收“关”,这是提高软科学课题研究质量的有力保证。当前软科学课题往往组织各界专家或召开论证会或进行函审,一次评审完后,课题组依据专家意见做若干修改后即宣告研究工作结束。这样的程序,事实上难以把握课题成果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专家除了少数是多面手,一般说其造诣主要限于某一领域,这样仅从某一领域出发是难以对整个课题成果的科学性和有用性作出客观评价。比如一个数学模型专家,面对一个经济模型或作战模型,一般来说只能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对所建模型的逻辑严谨性做出评判,由于缺乏相应的经济学或军事理论知识,他就很难判断模型所蕴含的含义或经验解释,从而无从判断模型是否牵强附会,是否脱离实际,那么模型的科学性,有用性便无从判别;而一位经济学家或军事学家,面对一个数学模型,他能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合理性做出判定,但对模型的建模过程是否科学,严谨,模型中参数确立是有充分依据还是随意拼凑,由于缺乏相应的数学修养则可能无法判断。此外,各界专家由于工作特点未必对政府决策程序、对策实施环境和条件有很好了解,可能无法断定研究报告所提对策措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软科学课题所需知识往往横跨众多门类的学科或领域,方法上依靠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可以说一项软科学成果通常是众多领域知识包括经验知识有机构成的整体(系统),根据系统论的整体性观点,系统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整个系统性质的变化,也可能无伤大雅。因此,软科学成果评审和验收应该提倡这样的程序:组织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评审组,在没有外人参与下,由评审组专家与课题组成员对技术报告的科学性进行充分讨论、沟通,尔后商定修改意见,修改后,在技术报告基础上撰写出主体报告提交由实际工作经验的决策和管理人员组成的验收小组,由验收小组根据课题设定的目标,与课题组成员共同分析报告实用性、可操作性。笔者认为,软科学研究不同一般科学研究,其对象往往是有人参与的自然和社会结合的复杂系统,其所面对的问题往往是决策主体迫切需要处理的,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手段横跨众多学科和领域,还需要经验知识辅之,研究报告的结论、所提方案的实施效果常常又无法通过实验手段直接验证,同时它又直接服务于决策主体。因此,不同一般科学研究,软科学研究成果要精心组织相关专家和有丰富经验的实际工作者进行严格评审,唯有如此才可能不断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三、软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为决策主体提供决策咨询,软科学事业的生命力就在于其研究成果不断被决策主体采纳。微观上,对于某个特定软科学研究机构,只有采纳率高了,委托课题才会不断增多,从而促进其壮大、发展;宏观上,只有每个软科学研究机构的成果采纳率高了,整个软科学事业才会蓬勃发展。提高软科学研究成果采纳率,除了提高软科学成果质量外,还要善于和有关决策者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事实上“将研究发现告知决策者”本身就是软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步骤[4]。和有关的决策者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可以是书面呈阅也可以是口头陈述,其中口头陈述为佳。这是因为决策者通常工作较为繁忙,书面呈阅的材料很少有时间认真阅读、思考,只能委托其助手阅后归纳汇报,这样就存在报告未必能被准确理解、归纳上报的危险。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争取机会直接向决策者口头陈述,当然口头陈述时有不少技巧,不同问题陈述方法也各异,口头陈述除了语言表述,还可以借助于视听设备,这里不再赘述。其基本要点是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向决策者以易于理解的方式传递研究报告的信息。更进一步说,软科学研究工作者除了会做研究工作外,还要学会走出象牙之塔,进入现实社会,了解各种决策程序,特别是研究公共政策的课题,成果的采纳往往要涉及到许多部门,这时就得有能力有办法向这些部门决策者有效地传达信息,否则再好的研究成果也可能束之高阁。象兰德公司这样杰出的信息咨询公司,也总是挖空心思向白宫五角大楼报送研究报告,花费大量精力寻找其成果被采纳的途径。

世纪之交,如何进一步繁荣我国软科学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少专家学者都作了很好的研究,本文是根据笔者几年来从事软科学研究工作的体会,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做一点探索和思考,愿起抛砖引玉之用。

标签:;  ;  ;  ;  

关于繁荣我国软科学事业的思考_软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