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技工教育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技工论文,对策论文,机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技工学校自70年代复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为各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全国各地的技工学校在数量、规模、质量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办学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随着以知识经济为特点的新世纪的到来,对技工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现行的技工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日益凸现出来,技工教育如何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世纪技工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知识超越了传统的三位一体的土地、劳动和资本而成为巨大财富生成潜力的生产要素,导致了20世纪末,全球高新技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引发了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今后,我国传统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会不断下降,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数会逐步增加,知识更新周期会不断缩短,社会对就业人员的素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工教育担负着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的重任,与以往技工教育相比,知识经济社会将在培养技术工人的规格、层次、结构、素质等方面提出挑战。
当然,挑战面前,技工教育发展也存在机遇。知识经济在我国初露端倪,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刚刚开始。今后,一方面有大量职工下岗,需要再就业培训;另一方面,又有大量新增岗位,尤其是新产业岗位等待技术工人从业,另外还有相当数量在职工人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社会蕴藏着巨大的培训市场。据国际失业与就业委员会与中国国际人才发展交流协会的一项调查测算:仅中国加入WTO, 每年可增加1200万个新就业机会。来自业内人士估计:中国加入WTO后,汽车、 银行、电信、农业、机械仪表等行业会有110万人下岗,等待就业培训。
二、新世纪技工教育应采取的几点对策
1.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合理定位技工教育
我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规定: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应该对受教育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因此,新世纪的技工教育,在有限的学校学习时间里,既要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又要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既要着力向学生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又要切实培养未来劳动者必备的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和创业素质,充分体现未来技工教育的内涵,克服有些地方只强调技能培养而忽视其他素质培养的倾向,这既是我国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技工教育要动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
科技的发展,使就业岗位和劳动者的从业素质要求发生了变化。调查表明:美国在过去15年中,由于科技的发展,8000多个原有的技术工种消失了,与此同时,出现了6000多个新技术工种。即使同一技术工种,其要求的从业人员素质也不断提高。比如,现代模具制造中,普遍采用数控加工,机械手装配。另一方面,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知识经济对各地影响的程度会有所不同,这些都会导致各地对技术工人的专业、层次、结构和素质要求有所差异。
既然技工教育的宗旨是服务于经济发展,就应牢固树立“企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目标”的观念,努力做到技工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动态耦合,主动灵活地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综合技能及其他综合素质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办出特色,创出品牌,真正体现技工教育的生命力。
3.技工教育要切实加强文化基础课教学,奠定扎实的继续教育基础
知识经济社会,终身教育是其特点,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可能一次性地解决一个人的终身教育问题,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终身只接受一种形式的教育。那种学生在学校“一次充电”,就能保证一辈子在工作中“放电”的时期已一去不复返了。提高技校毕业生素质,应该从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准入手,在注重专业理论和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重视文化基础课教学。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不仅仅是在校期间学好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基础,更是今后发展的基础。按我国现行的技工教育对文化基础课的要求,培养出的毕业生大都缺乏继续学习的基础,必须加以改革。要加大文化基础课教学力度,切实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为有志于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学生创造条件,让望子成龙的家长认同技工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在与职中、综合高中的生源竞争中占有优势,技工教育才会生机盎然,蓬勃发展。
4.技工教育要实施“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实行学分制
“宽基础”,包括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含某个职业群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毕业后有较宽的择业范围,适应科技进步对职业演变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会发展”,充分体现知识经济社会终身教育的思想。
“活模块”,是指在第三学年,学校根据劳动力市场需要,按某个职业群不同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若干个专业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选择特定的专业模块学习。学校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选择两个或更多的专业模块学习,获得两个或更多的技术等级证书,使学生毕业时具有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技能和相应知识,在就业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同时,为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个性发展,应打破原有技工教育刻板的单一性,课程类型宜多样化,设立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逐步建立以实施学分制为核心的弹性学习制度。
5.技工教育要加快现代化建设
技工教育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必须加快专业现代化建设。
首先,要加快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新世纪对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要求,无疑对担负着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当前,技校教师队伍中普遍缺少“双师型”教师,许多教师学科单一,知识陈旧,知识结构不合理,跟不上科技发展,这已成为新世纪技工教有发展急待解决的问题。技工教育要切实落实教师终身教育制度,积极借鉴国外先进职教经验,教师必须接受定期脱产或半脱产的培训学习,到企业参加实践或参加项目研制开发,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要结合我国特点,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教师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制”,努力造就一支热爱技工教育,知识新、技能强,“一专多能”,具有高超的教书育人本领的现代化教师队伍。
其次,要加快教学装备现代化建设、实践性是技工教育的特点,只有通过科学的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现代化的教学装备是培养新一代技术工人的物质基础。当前,制约教学装备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少资金。从资金来源上,可采取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在财政上努力支持一点,学校自己筹措一点的办法。学校应把有限的资金集中投放在学校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上,添置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的教学装备。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应该允许公办技校建立股份制,引资进校,加快教学装备现代化建设。学校要积极主动建立校企联盟,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的技术工人,承担在职工人的继续培训,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或提供教学装备,按“双赢”的市场规则,谋求共同发展。
最后,做到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现代化。培训内容必须适应科技进步和生产革新的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比如:金属切削加工应增强“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的教学内容,计算机专业应增强“网络与通讯”的教学内容,电子电工专业增强“单片机与可编程控制器编程和应用”的教学内容等。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大力开发和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推广使用计算机仿真模拟,发展校园网。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有利于传授高新技术知识和技能。
6.技工教育应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和发展,要求就业者的素质也应不断提高,因此,不能把负有提高技术工人素质任务的技工教育,混同于短期培训,混同于单纯的职业技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有其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基础文化素质教育、职业技能素质教育和创业素质教育上。基础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创业素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通向21世纪的三本护照。技工教育要研究素质教育的内涵,掌握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深入探讨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摸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好更和谐的发展。唯有这样,才能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