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生态文明理念在近几年越发被国家及社会重视起来。结合生态文明理念进行矿山资源的开采,提出矿山保护和治理的新概念,是目前矿山工作的大势所趋,目的是为了改善矿山的开采环境,同时对我们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文章主要对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生态文明;矿山;环境保护;治理
矿山的开采能够为人们带来很多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但露天开采矿山在实施过程中会剥离大量地表植被,地下开采形成的工矿景观将改变原始景观生态格局与功能,还会对野生动物生境造成影响。矿山开采完毕之后,露天采场将形成深凹型采坑,地下开采将形成地表沉陷区和井下采空区,这都是闭矿后恢复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若恢复治理不得当还会导致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出现。
1 矿山环境保护
1.1 土地、植被资源保护方案
(1)土地保护。矿山建设工程不应扩大土地使用范围,尽量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产品堆场、临时堆土场、矿山生产设备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平台,减少对土地的侵占和破坏。有序堆放渣土,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杜绝乱堆乱放,矿石堆放坡脚不宜大于40°。开采过程中,表层废土石尽量用于复垦,减少其对土地破坏面积的扩大,开采结束后,废土石用于采场内回填及平整土地。
(2)植被保护。矿山各类工程均不得扩大林木砍伐范围,防止过度破坏生态平衡。生产过程中,对于大的乔木、灌木应异地移植栽培,已备后期植被重建时利用。对已形成功能的区块,适时补种合适的花草树木,以便缩短闭坑时植被重建周期。
1.2 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方案
露天采场废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掘进面开凿炮眼用水。大气降水冲刷采场及产品堆场,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变大。设计在采场外围山坡修建截水沟,将雨水引出采场;同时要及时清理矿区原有的积水,做到水流通畅。矿山设计开采矿体最低标高略低于当地侵蚀基准面,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局部地区低于周边地形标高,形成矿山局部积水,对地下水带来一定的影响,但矿石中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影响不大,不需要特别的保护措施。
1.3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方案编制区有引发、遭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因此,需要防治的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是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1)采场应严格按照“开采计划”选择合理的坡角范围进行开采,对边坡危岩及时进行清理,以避免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
(2)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的动态监测。
1.4 矿山的环境保护工程
(1)采场截水沟工程。截水沟:在矿区采场东北侧山坡修建截水沟,将雨水拦截排泄到采场外围而汇入工业场地复垦区域进行灌溉,防止采场外雨水冲刷采场边坡。设计参数如下:
断面尺寸下宽:深=500mm:300mm,内外边坡均为1:1,使用混凝土板铺砌,M10水泥砂浆勾缝。
(2)矿山道路工程。为了满足矿区闭坑后土地复垦、植被重建的需要,对原矿山道路进行维修、养护。
矿山道路设计参数:路面宽度为3m,厚度为0.2m,路基铺设碎石,两侧按2×2m种植灌木绿化。
2 矿山治理与保护中出现的问题
2.1 矿山环境治理过程中监管难度大
企业对矿山实际环境情况进行治理时执行力差,此类问题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并没有获得治理“三废”问题的高度重视。“边开采边复垦”治理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多数企业并未按照环评及恢复治理方案中时间要求进行复垦,同时监管部门对企业矿山恢复治理监督不够,在实际监管过程中也缺乏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企业和社会之间并没有较为完善的责任机制及社会管理机制。
2.2 过分追求经济指标
矿山开采能够为社会带来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企业在进行矿山开采时,存在不重视资源问题、技术问题、资金投入问题及环境保护等问题,会出现严重的违规现象,为了达到企业经济利益目标,对矿山环境保护及公众利益严重忽视。
2.3 矿产资源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管理矿产主要采用的方式是以行政管控为手段的资源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全球化发展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相关对策
现代社会提倡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保证循环经济及绿色矿业能够将高资源消耗及生态环境破坏模式进行取代。相关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从管理角度出发,对相关措施进行优化和推进。完善的环境检测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对矿山开采区域实际开采情况进行监督,能够对矿山实际环境污染情况关注到位,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检测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预防措施。矿山在实际开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植被恢复技术,将矿山区域实际环境不断改善。矿山在实际治理与保护情况下,能够变向对地区的实际经济状况进行反映,所以,必须将环境问题充分改善,才能保证当地经济的有效发展,才能将当地国民经济及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3.1 严格审批,建立法律制度,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环境治理问题必须从源头进行控制,治理过程中需要对环境污染情况严重的矿山进行充分把控,矿山开采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合理开采项目,审批过程中必须对这些项目进行整合甚至取缔。环境治理过程中企业严格执行“边开采边复垦”,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法规对其进行监督约束,只有这样,在环境治理过程中能够防止矿山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
3.2 建立诚信建设体系、社会监督机制及公众参与
利用现代经济手段及法律手段,同时可以利用行政手段根据区域内部不同的自然情况,针对环境保护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相关政策措施进行制定。生态环境若比较差,可以采取鼓励政策,利用差别化标准保证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能够按照绿色标准进行开发利用,将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保证节能减排性能的不断提升。机制建立过程中需要将社会责任落实到位,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节约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和谐安全生产,为矿山打造较为良好的环境。
3.3 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考核与完善
矿山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必须严格追究只注重经济利益不重视矿山环境而进行盲目开采人员的责任,对其进行终身追责。环境治理与保护过程中必须进行阳光行政,不断加强社会监督,对矿产项目实际开发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不断提升管理制度的法制化及科学化。
3.4 不断推进矿产资源使用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
矿山环境治理过程中必须将环境问题及资源税费制度进行改善及优化,确保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资源稀缺问题进行及时反映。为了能够将国内资源压力减轻,必须加大“走出去”战略实施力度,保证全球矿产资源体系能够早日建立。
3.5 建立较为完善的环境整治技术标准及规范
针对矿山在环境治理及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在现有技术及标准与规范基础之上,必须将环保部门的作用发挥到位,在环境技术治理过程中进行创新。与此同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将矿山实际环境进行恢复,将技术标准不断完善,改变将相关管理人员对治理问题的随意性。
3.6 完善规划实施管理体系
进行统一化管理,政府部门必须将环境保护规划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将矿山环境保护进行整体规划,建立较为完善的责任制度,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当地环境治理规划及目标。环境治理的同时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考核机制及评估机制,对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估,保证能够将为整体规划提供重要依据。实施较为完善的监督制度及管理制度,将程序及责任明确到位,将效率不断提高,加强依法监督,不断加强现场巡查力度,保证规划的权威性及严肃性。
3.7 不断加强公众参与力度及宣传
必须大力加强环保宣传,不断加强公众服务意识,采取较为有效的措施将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落实到位,不断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及知识培训,将矿山企业的管理理念进行优化及创新,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实际技术水平,对治理较为成功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保证社会良好风气的不断形成。鼓励公众不断参与,对周边居民进行相关法规及环保知识的普及,保证相关权利及义务能够清晰明确。开展群众举报渠道,依法履行公民环境保护环境义务,不断通过各种形式让公众参与其中,听取公众意见,进行群众监督,环境治理过程中必须实行民主决策。宣传过程中可以制定相关准则让公众及采矿人进行学习,将其责任及义务进一步明确到位,将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情况进一步落实,加强矿山企业管理人员环保观念,不断将企业自身环境保护意识及技能加强,营造良好的企业环保氛围。
4 结束语
矿山中所涉及到的环境问题非常多,不仅企业自身要严格按照开采制度规范作业,还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及开采企业必须将环境治理问题重视起来,从制度及技术等方面共同努力,保证我国矿产行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威.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下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分析[J].河北企业,2019(04):73-74.
[2]牛磊,赵志芳,曾诗卉.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研究综述[J].科技资讯,2018,16(25):31-35.
论文作者:陈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矿山论文; 过程中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植被论文; 生态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