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以来欧盟防务一体化的成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防务论文,冷战论文,欧盟论文,成就论文,结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时期,西欧国家也想建立自己独立的防务应对苏联的威胁,但由于诸多原因,欧共体的愿望束之高阁,只好仰赖美国提供的核保护伞以保卫自身的安全。冷战结束后,欧盟发展自己独立的防务需要日益紧迫。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欧盟发展军事力量开启了一扇大门,欧盟开始实行共同的安全政策,迈向防务一体化道路。在军事和防务领域,欧盟视西欧联盟为“防务臂膀”,并规定了彼得斯堡任务。1998年法英发表有关英国愿意为欧洲军事建设贡献力量的《圣马洛宣言》,为欧盟建立独立的欧洲军团扫清了障碍,2003年12月欧盟通过的《更加美好世界中的欧洲安全》文件指引着欧盟安全战略发展的方向,2004年欧盟通过了《欧盟宪法草案》进一步规定了欧盟的安全、防务政策,确信走防务一体化的道路是大势所趋。2003年欧盟终于派出了独立的军事力量在非洲执行维和任务,使欧盟独立的防务迈入实质性阶段。在冷战结束后的10多年间,欧盟在防务一体化道路上取得了不少成就。尽管《欧盟宪法草案》的表决在法国与荷兰遭遇挫折,欧盟的独立防务建设并没有受其太大影响,且正稳步地向前迈进。
一、实施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ESDP),制定共同的安全战略
1993年生效的《马约》将欧共体提升为欧洲联盟,“实施包括最终导致一种共同防御的共同防务政策在内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CFSP),并把它视之为欧盟的三根支柱中的第二根支柱,并且把“共同防务”确立为其发展的方向。欧盟的目标“通过实施一项共同外交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自身特性。这项政策包括今后拟定的共同防务政策,共同的防务政策在合适时机还将导致共同防务的建立”。欧盟表示要在北约框架内发展“欧洲支柱”,建设“欧洲安全与防务特性”(ESDI)。1999年赫尔辛基欧盟首脑会议决定建立6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该决定“实现了联盟的军事化转向”,使欧洲安全与防务政策(ESDP)从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中脱离出来,取代欧洲安全防务特性,“成为欧盟防务合作的重心”。(注:陈志敏、古斯塔夫·盖拉茨:《欧洲联盟对外政策一体化——不可能的使命?》,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239页。) 也就是说欧盟防务合作的重心不再是在北约框架内发展欧盟的安全与防务特性,而是走欧盟自己独立的防务,为欧盟防务发展确立了方向。
虽然欧盟提出了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开始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但因一直没有一个安全战略指导报告,欧盟军事力量的建设受到了限制。针对这种情况,为寻求统一欧盟的安全与防务政策的指导方针,欧盟于2003年5月发表、并于12月通过了《更加美好世界中的欧洲安全》,作为欧盟的安全战略指导文件。(注:A Secure Europe in a Better World:A European Security Strategy,12 December 2003,http://www.ue.eu.int/uedocs/cmsup-load/78367.pdf.)
这份欧盟安全战略指导是一份不过15页的精简文件。全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安全环境、战略目标以及对欧洲的政策含意,再加一页导言和四句话的结论。
导言开头就明确说明,冷战结束后,世界面临诸多危险和挑战,然而,“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处理今日复杂的问题”,在这些威胁与挑战面前,“欧洲必须准备共同承担全球安全和建立一个更好的世界的责任”。
文件第一部分的主题为安全环境,分为全球挑战和主要威胁。全球挑战包括全球化、战乱、贫穷、疾病、经济失败等,这些现象都与安全密切有关。虽然对欧盟成员国的大规模攻击已经不太可能会发生,但是欧洲面临的是一些更分散、更无形和不可预测的威胁:恐怖主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区域冲突、国家失败,以及有组织的犯罪等。正是这些构成对欧洲的主要威胁。
面对全球挑战和主要威胁,欧洲安全战略文件在第二部分提出三个战略目标:面对威胁、建立近邻地区的安全以及以有效的多边主义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就第一个战略目标而言,文件称欧洲已经采取一些措施来处理主要威胁,如防扩散的加强措施等。此外,来自远方的问题,如朝核问题,都与欧洲息息相关,因此,欧洲必须在危机爆发之前就要准备行动,行动的措施不仅仅是军事的,应采取多种措施和使用多种工具。第二个战略目标涉及欧洲近邻地区:巴尔干、南高加索、以阿冲突和地中海地区,欧洲在这些地区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建立良好治理的国家,防止国家失败的出现。在多边主义方面,主要目标是发展更强大的国际社会、运作良好的国际制度和具法律基础的国际秩序。欧洲不仅应与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组织保持密切合作,也应帮助那些自我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国家,使它们能够重返国际社会,并警告这些国家如果不这样做就要付出代价。
第三部分“对欧洲的政策含意”,是欧洲安全战略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对第一部分的安全威胁的应对之策。这一部分的核心概念有三个:主动、能力和一致。“主动”意味着欧洲必须要发展一项早期培养、快速以及必要时强力干涉的战略文化,并且有能力同时执行多个任务。一旦邻国出现危机、冲突或有扩散的迹象,欧洲必须有能力做出行动,预防性介入尤其重要,它可以避免事态复杂化。“能力”涉及军事性和非军事性能力的建立、军事转型、强化外交能力、共同的威胁评估、任务领域的扩大等。这些能力是对主要威胁作出快速反应的关键。在这方面,欧盟和北约的经常性协调可提高欧盟处理问题的能力。“一致”就是将欧盟与成员国的政策、工具和能力予以结合,使其有效。除了上述三个概念之外,该部分还提到伙伴关系,说明国际合作是必要的,要通过多边合作来达成战略目标。在这一方面,北大西洋关系居于首要地位。欧洲与美国的关系应该是有效且平等的。俄国是世界安全与繁荣的重要力量,欧洲必须与之发展密切的合作;当然欧洲也应该与日本、中国、加拿大和印度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四句话结论说明危险也是机遇,如果欧洲具备了主动性和具备能力,可对全球事务发生影响力,有助于建立有效的多边体系,朝向更公平、自由和统一的世界。
欧盟安全战略所阐发的观点和主旨在《欧盟宪法草案》中更进一步发展和阐明,各国要紧密合作,加强欧盟军队建设,在欧盟内外实施强有力的军事和民事干预,维护欧洲周边地区的稳定。虽然《欧盟宪法草案》的表决在法国与荷兰遭到失败,但欧洲人并没有否认欧盟安全战略的指导性作用。
2004年9月15日,由各国高官和学者组成的“欧洲安全能力研究小组”将一份题为《欧洲人类安全理念》的报告正式提交给负责外交和安全事务的高级代表索拉纳。报告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提出“人类安全”的理念。报告指出,在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跨国犯罪等诸多新的安全威胁面前,欧盟的职责不仅限于保卫传统的国土安全,而是应扩大到保护整个人类安全。其二,提出解决冲突的手段。欧盟新安全理念反对先发制人来解决(潜在)冲突,认为只有人道主义干预和多边主义才能真正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新安全威胁和挑战。其三,建议组建“人类安全干预部队”。报告建议组建一支由军人、警察和司法人员参加的“人类安全志愿者服务队”,负责地区冲突的预防、干预和事后处理,并为各成员国和欧盟共同外交政策协调提供依据。为实现此目标,这支部队必须接受7个原则,其中包括尊重基本人权、确保政治权力透明、奉行多边主义、合理使用武力等。索拉纳称,报告提出的新的安全理念是对2003年出台的《欧洲安全战略》的补充。(注:孙晓青、江穗春,《2004年的欧盟形势》,《国际资料信息》,2005年第1期,第30页。)
欧盟的共同安全战略指导着欧盟军事力量的建设,各国据此转型其军队,努力把军队打造成适应21世纪安全挑战的军队。
二、欧盟独立防务机构陆续建立
在《马约》规定的共同外交与安全决策机制下,由欧盟各国首脑组成欧洲理事会负责制定“总方针和共同战略”,涉及到军事和防务领域,欧盟可委托独立于欧盟之外的西欧联盟负责实施。在《圣马洛宣言》发表后不久,欧盟决定发展安全与防务政策,决定在欧盟内部设立相应的军事机构负责欧盟的独立军事行动。2000年12月,在欧盟理事会下设立了与快速反应部队有关的三个军事机构:政治与安全委员会(PSC)、军事委员会(EUMC)和军事参谋部(EUMS)。政治与安全委员会为发展欧盟军事能力提供政治指导,一旦出现危机,负责向欧洲理事会提出处理危机的政治目标和解决危机的方案,对欧盟的军事行动提供政治控制和战略指导。军事委员会由各国防长组成,就欧盟的所有有关军事问题向政治与安全委员会提供建议,指导欧盟的独立军事行动。军事参谋部负责分析形势、制定战略计划、早期预警等。2003年12月欧盟决定加强军事参谋部的实权,并在其下设立一个民事与军事计划单位,负责欧盟独立军事行动的规划、协调与指挥,2004年6月欧盟首脑峰会上决定该小组最晚将于2004年底开始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军事行动中心,使欧盟具备规划与执行军事行动的能力。
上述机构的组建与完善使欧盟具备了独立发展军事战略计划和军事行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西欧联盟的一些相关机构和资源并入欧盟。鉴于欧盟军队的武器装备落后于美国的事实,这也是造成欧盟期望与能力差距(Expectation-Capability Gap)的主要原因之一,欧盟决定设立一个相应机构,协调各国军事能力建设,加强军备合作。这一点在欧盟的战略文件和宪法草案中有明确的规定。2004年7月欧盟正式组建欧洲军备局,接管1996年11月法德意英四国成立附属于西欧联盟的“联合装备合作组织”(JACD)的职责。欧洲军备局主要职责是加强欧盟国防工业;加强欧盟的军备合作;建设具有竞争性的防务装备市场。欧洲军备局及其前身在军备合作方面取得了相当成就,如军民两用的伽利略计划就是其杰作,该计划正在进行之中。由空中客车大型喷气客机改装成的军用运输机A400M被称为战略运输的“欧洲解决方案”。8个国家联合制造196架A400M运输机,总价值180亿欧元。这是欧洲国防工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采购合同。A400M机身在德国制造,机翼在英国生产,法国承担驾驶舱和飞行系统的生产,配件的生产则在其他国家进行,最后在西班牙总装成机。
经过半年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欧洲军备局于2004年7月12日正式建立,12月挂牌办公。新成立的军备局对欧盟理事会负责,未来由新设立的欧盟外长直接领导,成员国国防部长为决策机构的成员,索拉纳出任首任局长。军备局局长任务包括:评估、协调和提高成员国防务和军事行动配合能力;协调、管理和加强成员国的军备采购以及合作项目,推动开展新的多边军事合作计划;制定欧盟军备工业发展战略,建设军备工业基地,加强欧盟军备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规划欧盟军备科研活动和合作,提高科研效益。今年新任军备局长尼克·惠特尼为欧盟军备合作制定了四大任务:其一,提高军事合同和采购安排的竞标透明度,并在武器装备的测试环节进行统一协调;其二,制定欧盟的装甲车计划,以取代23个成员国的各自装甲车计划;其三,加强在指挥、控制和通信方面的合作。欧盟最宏伟的计划之一就是“作战群”(Battle Group,BGs)计划,即建立小规模的灵活部队,能够在数日内部署到位,并在战区驻扎一个月之久。惠特尼说,其成功需要通信和共同操作系统的支持,希望欧盟成员国在正在研制的无人驾驶飞行器的通信网络问题上进行合作;其四,他希望欧盟成员国在研究与发展领域加强合作,并增加在这个领域的开支。惠特尼希望通过上述几点能缩小与美国在尖端武器系统之间的差距。
三、在欧盟范围内进行国防工业重组,走一体化道路
欧盟国防工业首先在成员国内部进行重组,组建大型国防工业集团,如意大利的国防工业围绕芬梅尼卡尼公司合并,合并后的公司在欧盟防务工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其销售额收入排在世界最大的20位承包商之列。然后在欧盟范围内进行战略重组。德国宇航公司、法国宇航公司组建欧洲直升机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制造商;英国肖特兄弟公司和法国汤姆森无线电公司组建汤姆森-肖特火箭公司;2000年法国的宇航-马特拉、德国的戴姆勒-克莱斯勒和西班牙的航天航空公司联合成立欧洲航天航空和防务公司(EADS),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综合性国防和航天航空集团,其拥有80%股权的空中客车公司在2003年销售的客机数量超过美国的波音公司;2001年Matra BAe Dynamics与EADS的Aerospatial Matra和Alenia Marconi Systems公司组建成为欧洲导弹集团(MBDA),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导弹制造商。法国的Thale公司仅在英国就拥有包括Racal电子公司、肖特导弹系统公司和Pilkington光电公司等,它是航空电子领域的“泛欧合并”。英国的GEC-马可尼公司和法国的Thale公司合并了两家声纳业务,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声纳系统制造商Thale-马克尼声纳公司。等等。这些被称为通过“合并中的合并”而重组的公司成为欧盟巨型国防科技工业,在国际上可与美国的波音、雷神、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相抗衡。欧盟委员会高级顾问委员会小组在2003年10月28日提出了组建海军船舶载台的国防科技工业的30项贸易政策和工业合并建议,想必不久的将来欧盟可能会建立如同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和通用动力公司。在航空、电子、船舶领域的合并也推动了陆军装备的联合。根据法国《费加罗报》2004年11月30日报道,欧洲的陆军装备也走向了联合,“联合新浪潮也波及到了装甲武器和弹药方面”,欧洲国防工业得到进一步强化。(注:《参考消息》,2004年12月2日。) 欧盟国防工业的一体化为欧盟防务一体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12月18日,法、比、西联合研制生产的“太阳神2A”集目标定位、制导等于一体的军用侦查卫星发射升空,可以说是欧盟国防工业一体化的典范。
四、组建快速反应部队,并独立执行军事任务
首先重新启动欧洲唯一军事集团西欧联盟,使之从论坛性组织转向为具备作战能力的集团。针对冷战结束后的欧洲地缘政治的变化和欧洲安全形势的变化,欧洲在德国彼得斯堡召开西欧联盟部长会议,决定建造一支欧洲快速反应部队,执行人道主义、维和、重建和平等,即通常所说的彼得斯堡任务(Petersberg Tasks)。英国在1998年英法发表《圣马洛宣言》中表示要与欧洲一道共同促进欧洲防务一体化的建设,为欧盟独立的军事力量建设打开了方便之门。欧盟国家的军队在科索沃战争中的表现震惊了欧盟,加快了组建欧盟快速反应部队的步伐。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中欧盟成员国的总兵力有200万,但能派出作战的兵力不足地面部队总数的2%;在历时78天的空袭中,欧盟只承担了约为20%的任务。科索沃战争表明,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军队呈现出结构性的不足,如缺乏空中加油机、电子战飞机、精确制导导弹、空间识别技术、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等等。“在(科索沃战争的)空中打击中欧洲盟国的作用无足轻重”。(注:Richard Medley:" Europe' s Next Big Idea:Strategy and Economics Points to a European Military" ,Foreign Affairs,Vol.78,No.5,Sep/Oct.,1999,P.20.) 科索沃战争暴露了欧盟在军事上的弱点。为此“欧洲人决心对他们的力量实行现代化,并发展独立部署他们的力量的能力。”(注:Kenneth N.Waltz:" Structural Realism and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5,Summer 2000,P.21.) 科索沃战争结束不久,当时的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约翰·汉默说:“在5至8年内,美欧差距会拉得更大,我们将无法一起作战。”(注:John D.Morrocco:" Transatlantic Links:A Crucial But Elusive Goal"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24 May,1999,P.28.) 为改变这种尴尬的窘境, 1999年12月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宣布在2003年底以前组建一支6万人的欧洲反应部队,在危机发生情况下,不依赖北约独立行动,要在60天内部署完毕,至少能维持一年。2000年11月,欧盟成员国签署《军事能力承诺宣言》,同意向这支快速反应部队提供10万兵员、400架作战飞机、100艘军舰。为此,各国要做如下努力:发展战略运输能力、智慧控制能力、情报与通讯能力;加强战术行动能力,包括战场搜索与营救能力;加强军工合作等。经过几年努力,2003年5月欧盟宣布这支部队已经基本具备了原有的设计能力,但与预订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为实现欧盟的安全战略目标,欧盟决心加快和加大军事建设力度。2004年5月17日,欧盟扩大后的成员国首次国防部长会议通过了“欧盟2010年军事能力建设的总目标”和“2004年军事能力建设纲要”,决定逐渐建立和完备欧盟独立的军事力量,提高欧盟联合作战、快速部署、后勤保障、战略运输与通讯兼容能力。一是,组建快速反应战斗分队。10月22日,欧盟国防部长会议决定,从2005年至2007年,分阶段组建13支跨军种快速反应战斗小分队,每个分队由1500人组成,可在15天完成部署,并开赴欧洲6000公里以外任何地方执行作战任务。二是,筹备欧洲统一情报网络。在2004年3月马德里恐怖事件发生后,欧盟决定实施全欧洲范围侦查措施、设立反恐总协调官,11月又准备筹建欧洲情报网,在布鲁塞尔建立以各中央情报指挥部和间谍卫星系统。三是,打造特种精锐部队。目前欧洲各国的特种部队在编制、武器装备、作战理念等方面差距甚大,无法在战场合作行动。因此,11月召开的欧盟国防部长非正式会议决定,打造欧洲统一特种精锐部队。四是,组建欧盟宪兵部队。9月16日,法、意、西、葡、荷5国国防部长在欧美国防部长非正式会议上签署意向声明,决定组建一支3000人的宪兵部队,2005年投入行动,负责维护地区治安以及预防和处理地区危机。自以上计划提出后,各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如2005年春季法德等国组建了联合空军和海军,大大提高了欧盟的快速反应能力,为欧盟的快速反应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组建和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7月,在遭受两次恐怖袭击后,英国改变了以往对欧盟防务建设总是漫不经心的态度,开始增加投入,与欧盟其他成员国加快推进欧盟的情报网建设等。在伦敦遭恐怖后,欧盟其他成员国也加大了资金投入,加快了军事力量建设的步伐,以应对欧洲和全球的恐怖威胁。
组建的欧洲部队开始执行独立的军事行动,为欧盟发展一体化的防务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03年1月,欧盟警察团正式取代联合国国际警察特遣队开始在波黑执行维和任务。这是欧盟发展安全与防务政策以来启动的“第一个危机管理行动”。(注:Catriona Mace:" ESDP Goes Live:The EU Plice Mission In Bosnia and Herzegovia" ,European Security Review,No.16,February 2003.http://www.isis-europe.org/ftp/download/pdf.) 该行动表明欧盟防务一体化进入到了实质性阶段。2003年3月,欧盟领导下的350人的军队接替北约在马其顿执行代号为“协和”(Concordia)的维和行动。这是欧盟领导的首次军事行动,此次行动虽然借用了北约军事资产,但对欧盟来说是“第一次理想的军事行动”,使欧盟共同防务接受了一次“洗礼”。(注:Catriona Mace:" Putting' Berlin Plus' Into Practice:Taking Over from NATO in FYROM" ,European Security Review,No.16,February 2003.http://www.isis-europe.org/ftp/download/pdf.) 2003年6月欧盟向刚果(金)派出军队执行“阿特米斯”(Artemis)行动,这是欧盟首次在欧盟范围以外进行的军事行动,也是欧盟首次不依赖北约军事资产的一次独立行动。(注:European Commission:A Year of Europe 2003.http://www.europa.eu.int/abc/doc/off/rg/oneyear/index_en.htm.) 2004年6月的北约首脑会议决定在2004年年底前终止北约在波黑的军事维和任务,该任务由欧盟接替。欧盟为此准备7000人的部队,如果此次任务成功,那么“象征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的成熟”。(注:Rory Keane:" EUFOR Mission for Bosnia by the end of 2004" ,European Security Review,No.23,July 2004.http://www.isis-europe.org/ftp/Download/ESR%2023-print%20friendly.pdf.) 随着非洲局势的动荡,欧盟增加了在非洲的维和行动和军队,2005年7月,欧盟又表示提供军队在达尔富尔帮助非盟进行第二阶段的维和任务,并且计划在中部非洲建立军事基地,以便更加有效地推动和维护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和平,改变目前国际社会的单极化趋势,让世界力量对比重新趋于平衡。(注:http://www.qianlong.com.) 而且欧盟向印度尼西亚派出军事人员,监督政府和反政府武装自由亚齐运动双方执行《谅解备忘录》,并于2005年9月15日与东盟5国采取联合行动。这是欧盟军事力量在亚洲的首次行动。(注:Nicoletta Pirozzi & Damien Helly:" Aceh Monitoring Mission:a new challenge for ESDP" ,European Security Review,No.27,October 2005,PP.3-5.http://www.isis-europe.org.)
标签:军事论文; 北约成员国论文; 欧盟成员国论文; 科索沃战争论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