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市泷江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527200
摘要:洪涝灾害影响城市正常运转,并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而防洪排涝泵站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城市抗洪防涝工程的成效,因此本文对防洪排涝泵站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防洪排涝泵站;设计要点
引言
防洪排涝泵站是利用水泵提排城区洪涝水的工程设施,之所以要将防洪与排涝并列在一起,因为防洪与排涝是紧密相关的,洪水和涝水常常叠加起来形成更严重的水灾[1]。很多人会将洪、涝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是不同的概念。洪水是由本地区以外的客水引起的,如上游或周边地区的入境洪水,而涝水则主要是由本地区暴雨引起的[2]。防洪排涝的工程措施可以概括为蓄、挡和泄。蓄是把洪涝水蓄积起来,例如修建水库滞留洪水,通过消减洪峰减轻洪水对堤防的威胁。挡就是通过修建堤防、圩堤、防洪墙等,保护受到洪水威胁的地区。泄就是通过分洪道、河道、排水管网等排除洪涝水。当内河水位高于外江水位时,洪涝水可以借助位差实现自排;但外江水位高于内河水位时,洪涝水只能通过泵站提排。可见,防洪排涝泵站是防洪排涝工程措施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设计是泵站建设的基础环节,因此本文对防洪排涝泵站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
1 防洪排涝泵站设计概述
1.1设计目标
泵站设计目标也就是泵站设计需要产生什么样的效果。通常,防洪排涝泵站是防洪排涝工程的一个子系统,其采用的标准与应与防洪排涝工程选用的标准一致。但由于我国防洪排涝属于水利和市政两个管理部门,水利防洪排涝标准与市政排水防涝标准存在明显差异,以致河道排涝与雨水排水系统互不衔接,例如河道排涝能力充足而雨水管道排不及,或雨水管道排得出而河道承蓄能力不足,造成河水倒灌内涝现象,所以应分别采用两种标准进行计算或复核,以协调两者的差异。一般来说,泵站设计应包含以下内容:确定泵站类型、等级、规模、站址,完成泵站布置、泵房与进出水设施的设计,并以设计报告书和图纸的形式表达。
1.2设计方法
通常,泵站的设计流程如下:
应收集包括地形地貌资料、气象资料、水文资料、地勘资料、前期规划设计成果、水泵产品样本、相关规程规范等。泵站流程一般为:进水渠→检修闸→拦污栅→前池→水泵房→出水管→消力池→外江。工艺计算包括设计暴雨计算、设计洪水计算等内容,以确定泵站规模和其他主要参数,据此选择水泵类型和规格。泵站水泵常见类型有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和潜水泵,排涝泵站一般不需要很大扬程,所以多选用轴流泵或潜水泵[3]。水泵结构型式有卧式、立式和斜式三种,排涝泵站扬程较小,多选用卧式或立式泵型。水泵台数主要以满足设计流量的水泵台数和备用水泵台数之和计算。排涝泵站流量变化较大,并且要求短时间内排除涝水,所以应选用多台数方案,一般流量不超过4m3/s,可选用2~3台;流量大于4m3/s时,应选择3台以上。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的规定,排涝泵站站址一般应选择在排水区地势低洼、能汇集涝水并且靠近排泄区的地点,同时出水口应避开迎溜、岸崩、淤积严重的河段及水中桥梁、堤坝等建筑,并且不影响航道。泵站布置应根据防洪排涝工程规划要求,再结合地形、地质、水流、泥沙、供电、征地拆迁、施工、环境等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尽量减小占地,便于管理,运行安全。排涝泵站尽量利用自排条件,与排水闸合建,并采用正向进水、正向出水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受地形或规划条件限制,不便修建地面泵站时,可布置全地下式泵站。泵房、进出水建筑设计包括布置、型式等。泵房宜采用湿式,并满足安装、维护、检修要求。格栅宜采用机械清污装置。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时,主要建筑应进行抗震设计。泵站应采用专用输配线路供电,生活用电应与站用电分开。同时配置监控、通信系统,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并采用“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运行模式。其他配置还应包括通风、消防、雨量计量等设施设备。
2 防洪排涝泵站设计若干问题讨论
2.1 设计流量
设计流量是确定防洪排涝泵站规模的关键依据,而设计流量的确定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设计流量的来源。城市防洪排涝河道既要接受上游及周边地区的洪水,也要接纳本地区雨水排水系统排出的水,两种水量汇合后排入外江或下游水体。不同来水的设计重现期是不一样的。《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治涝标准》(SL 723-2016)主要针对较大范围暴雨洪涝水与雨水排水系统涝水的排除,《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年版))针对小范围雨水的排除。但是《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16年版)新增了内涝防治设计内容,而且重现期标准较高。以城市防洪工程保护区常住人口20~50万为例,按《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防洪工程等别为Ⅲ等,洪水设计标准(洪水重现期)≥50a且<100a,涝水设计标准(暴雨重现期)≥10a且<20a;按《治涝标准》(SL 723-2016),人口20~150万,设计暴雨重现期为20~10a,24h降雨24h排除;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年版)),人口在100万以下的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为20~30a。可见,《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与《治涝标准》(SL 723-2016)接近,但前者已经超过了另两个标准的重现期值。其次,流量计算方法多样。设计暴雨强度是确定设计流量的依据。而暴雨强度的确定可通过P-Ⅲ曲线推求,也可以利用暴雨成果资料进行计算,例如依据《广东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计算不同历时暴雨值[4]。城市地表汇流排水系统流量的计算可采用推理方法、径流系数法、下渗曲线法、等流时线法、单位线法等方法,城市河道排涝流量的计算可采用推理公式法、地区经验公式、排水模数法、调蓄计算法等。各种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适用性和不足,应通过多种方法的分析比较,选择适合的计算结果。对于内河和外江不同的雨洪遭遇规律,应选取两者不同重现期的雨水与洪水组合进行分析,以确定最恶劣状况下的设计流量,并作为泵站规模的依据。
2.2 设计水位
设计水位是确定水泵扬程的主要依据,防洪排涝泵站设计水位包括设计外水位和设计内水位。前者是指外江水位,后者指内河水位。设计外水位包括防洪水位、设计外水位、最高运行外水位、最低运行外水位等。设计内水位包括设计内水位、最高运行内水位、设计运行内水位、最低运行内水位等。防洪水位取决于堤防设计防洪水位[5]。设计外水位取排水期外江平均运行水位,最高运行外水位也就是外江防洪水位,最低运行外水位是指起排内水位加上一定裕量(如0.1m)。设计内水位一般取调蓄区平均水位,最高运行内水位取调蓄区最高蓄涝水位,最低运行内水位根据内河排水需要确定,设计运行内水位是最高运行内水位与最低运行内水位的平均值。设计外水位的确定需要根据水文资料并利用推水面线的方法,选取代表站点,分析断面流量控制,并经过多次核算确定。设计内水位的确定应根据暴雨及地表径流数据、河道规划资料来确定。
2.3 泵站规模
泵站设计规模的确定应根据防洪排涝标准、远近期规划、排涝方式、设计暴雨强度、排涝面积、调蓄容积等因素来确定。在满足近期防洪排涝要求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远期发展,并按远期规划征地。土建部分可以一次建成,也可分期建设,机电设备只需满足近期要求即可,但应为远期建设和改造留有余地。一般来说,确定泵站规模是一个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问题。如果按洪峰流量确定泵站规模,则形成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比较低,但是工程投资大,经济性较差,而利用河道的调蓄作用则可以节约投资。同时还应考虑运行时间和费用。较大的规模一次性投资大,但运行时间短,相应地运行费用可能更低一些,而且安全保障能力也更高一些。孰优孰劣,应该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规模。
3 结语
防洪排涝泵站设计是一个综合性课题,不仅与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成效有关,而且也影响泵站自身的造价和运行管理,因此设计人员应对泵站的技术条件进行全面分析,以相关规范和城市防洪排涝规划作为依据,遵循一定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多方案的比较和论证,从中选择技术经济效果最佳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郑雄伟,王霞,康瑛,等. 丘陵地区城市排水防涝标准及泵站规模探讨[J]. 给水排水,2016,42(11):21-24.
[2]高成,徐向阳,刘俊. 滨江城市排涝模型[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3]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 城镇防洪技术与设计导则[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4]吴娱,吴亚敏. 某城区排涝泵站设计流量计算方法初探[J]. 广东水利水电,2015(5):10-11,24.
[5]周刚平. 分析大泵站排涝规模及设计水位[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7):148-149.
论文作者:陈家然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泵站论文; 水位论文; 外水论文; 流量论文; 暴雨论文; 水泵论文; 标准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