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案治疗流产后宫腔残留的疗效评估论文_许洁玲

如东县人民医院 江苏如东 226400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治疗方案应用于流产后宫腔残留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的32例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进行此次研究,以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16例。对照组实施清宫手术,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米非司酮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HCG)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月经后三天内子宫内膜厚度。结果:观察组血HCG恢复正常时间为(26.91±4.25)d,月经后三天内子宫内膜厚度为(3.96±0.58)mm,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在实施清宫术之前予以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效果明显更佳,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预后恢复情况更好,能够促进子宫内膜厚度及血HCG水平更快恢复。

关键词:不同方案;流产后宫腔残留;效果

宫腔残留是流产后较为常见的现象,临床通常使用清宫手术进行治疗,极易引起各类并发症发生,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的同时,也影响其身体健康[1],如何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为研究不同方案应用于流产后宫腔残留治疗中的效果,选取了32例患者进行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32例于我院就诊的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以随机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获知情权,且自愿纳入此次研究。

对照组患者共有16例,年龄最大为36岁,最小为19岁,平均(27.89±2.35)岁,停经(50.21±4.04)天;

观察组患者共有16例,年龄最大为35岁,最小为20岁,平均(27.64±2.07)岁,停经(50.89±3.91)天。

所有患者以往月经均正常,流产后阴道流血超过十天,且无剖宫产史及子宫肌瘤等疾病。

两组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在基线资料的对比上,差异不显著,P值大于0.05,两者实验数据可以科学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清宫手术,引导患者取截石位,对阴道及外阴进行消毒、冲洗处理,使用宫颈钳对宫颈上唇进行固定,使用探针对子宫进行探查,扩张宫颈管,置入宫腔,保持负压,实施反复刮吸操作,保证动作轻柔。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米非司酮,连续使用三天,每隔十二小时给药一次,每次二十五毫克,第四天即可开始进行清宫手术,操作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两组患者均根据情况适时予以抗感染、抗出血预防。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的血HCG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随访观察月经后三天内子宫内膜厚度。

1.4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的血HCG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概率、月经后三天内子宫内膜厚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用SPSS20.0软件,血HCG恢复正常时间、月经后三天内子宫内膜厚度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概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如果两组数据之间的P值小于0.05,则说明两组数据之间的对比有明显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HCG恢复正常时间及月经后三天内子宫内膜厚度对比

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HCG水平(26.91±4.25)d即恢复正常,月经完成三天内子宫内膜厚度为(3.96±0.58)mm,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血HCG正常时间及子宫内膜厚度(n,d、mm)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仅为6.25%,较对照组患者而言明显更低,P值小于0.05,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n,%)

3讨论

宫腔残留常见于意外或人工流产,属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患者阴道会出现淋漓不尽流血,超声可诊断出回声团,若不及时予以处理,极易造成阴道长时间流血,引起患者贫血、感染的发生[2],甚至会造成患者闭经、不孕,对患者心理及身体均有严重影响,本文观察组实施米非司酮联合清宫手术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临床上清宫手术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有效将子宫内残留的胚胎组织进行彻底清理 [3],最大程度的降低流产后宫腔残留的并发症发生风险;米非司酮作用力较强,是一种抗孕激素类药物,能够对子宫内膜起效,属于孕酮拮抗剂[4],生物利用度较高,口服吸收后在一小时至三小时内即可达到血药浓度高峰,发生竞争性结合后抑制体内孕酮作用,其与受体结合的亲和力较黄体酮强的多,可进一步促使蜕膜坏死、变形,继发绒毛受损[5],促使残留物与子宫壁进行分离,另外还可扩大、软化宫颈。两者联合使用,先用药物将残留物松懈、分解,后实施清宫操作,手术操作简便[6],手术成功概率较高,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能够更好的减轻患者痛苦。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血HCG恢复正常时间为(26.91±4.25)d,月经完成三天内子宫内膜厚度数据为(3.96±0.58)mm,较对照组患者均更优,P值小于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37.50%),P值小于0.05。

综上所述,在实施清宫术之前予以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效果更佳,在清晰视野下实施有目的、定位、完整清除,能够最大程度避免伤害子宫内膜,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对于操作不全致使反复清宫从而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现象能够有效避免,患者预后恢复情况更好,能够促进子宫内膜厚度及血HCG水平更快恢复。

参考文献:

[1]徐晓琴,徐向荣,俞小英,等.人工流产术后宫腔内组织物残留的处理[J].重庆医学,2014,43(26):3497-3499.

[2]杨柳明,陈丽霞."流产术后方"对流产后宫腔残留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1,06(4):55-56.

[3]宋新慧.中西医结合治疗流产后宫腔残留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1):108-109.

[4] 徐晓琴,徐向荣.人工流产术后宫腔残留的清宫手术指征探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5):580-581.

[5] 曹江霞,林明理.米非司酮治疗人流术后宫腔残留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188-1189.

[6] 王金玲.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的中药治疗与刮宫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11):72-73.

论文作者:许洁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  ;  ;  ;  ;  ;  ;  ;  

不同方案治疗流产后宫腔残留的疗效评估论文_许洁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