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养镇曼景坎村傣族的和谐语言生活论文_希利补发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勐养镇曼景坎村傣族的和谐语言生活。用统计的方法对傣族使用母语和语言兼用的情况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勐养镇曼景坎村;傣族;和谐语言生活

曼景坎村隶属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养镇曼景坎村委会。勐养镇为景洪市下辖镇,位于景洪市的中北部,距离景洪市政府驻地15公里。东部与基诺族乡和勐腊县象明乡毗连,南部靠允景洪街道办,北部与景讷乡、大渡岗乡接壤,西部与勐海县勐宋乡隔江相望。勐养镇国土总面积共688.5平方公里,下设7个村委会,共55个村小组,据2014年统计,全镇总人口16791人(不含农场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402人,约占全镇总人口的91.73%;傣族人口8247人,约占全镇总人口的49.12%。全镇拥有少数民族傣族、布朗族、基诺族和彝族等。勐养镇曼景坎村地处勐养镇西面,距离镇政府3公里,距景洪市24公里,据2018年统计,曼景坎村共有132户人家,共有人口584人。

曼景坎村的由来是随着历史的变化发展,宣慰使师与内地的交往日趋频繁,而急需健全勐养站,按照宣慰使旨意,第一个站建在勐养的坡脚,是有一棵“戈董”(茨通树)的地方,起名为“班董”,后称“大容树”。[ 岩温胆.西双版纳历史溯源[M].景洪:西双版纳报社印刷厂,2003:254-267.]至今都还有人使用“大容树”这个称呼来指称曼景坎。

整个勐养镇曼景坎村傣族的语言生活十分和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普遍稳定地使用母语

我们进行了挨家入户的调查,采样样本达584人,排除母语习得不完全的6岁以下儿童25人和非傣族14人,最后的合格样本545人。经分析(见表1)发现勐养镇曼景坎村傣族熟练使用母语——当地傣族的人数为545,占97.5%。其中“40-59岁”和“60岁以上”两组母语使用情况最好。其它两组相对较差,但是没有明显的代际断裂。

表1. 勐养镇曼景坎村傣族母语使用情况

(二)全民自觉地兼用当地汉话

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交往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勐养镇曼景坎村傣族能在使用母语的同时,根据不同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场合,自觉地兼用当地汉话。经统计(见表2)发现:468人熟练兼用当地汉话,占总样本人数的83.72%,其中“60岁以上”组很明显地不太熟练使用当地汉话,该组中仅有35.38%熟练兼用当地汉话。主要原因是多为在家的老人,没有太多使用当地汉话的必要,而且教育程度不高。

表2. 勐养镇曼景坎村傣族兼用当地汉话情况

“20-39岁”和“40-59岁”两组普遍兼用当地汉话,因为多数为在校学生和外出务工人员,接触其他民族使用当地汉话的机会大大增加,所以绝大部分这两个年龄组的人自觉使用当地汉话。

“6-19岁”组的儿童和青少年在家和家人沟通都用傣语,而主要学习当地汉话的途径是学校,低年级还辅以傣汉双语教学,所以相对来说此组兼用当地汉话的比例略低。但由于大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存在和他们普遍的语言态度,可以预测随着年龄增大,此组兼用比例会大幅度增加。

(三)大部分傣族兼用汉语普通话的现象

部分傣族人在熟练使用当地傣语和当地汉话之外,还能兼用汉语普通话。经统计(见表3),总共有85.68%的傣族兼用汉语普通话,其中“20-39”岁组的比例最高,达91.98%。当然绝大多数傣族都只能一般程度地使用汉语普通话。据调查,习得汉语普通话的主要途径是媒体,如电视等。

表3. 勐养镇曼景坎村傣族兼用汉语普通话的情况

(四)不同的语言功能互补、和谐共存

戴庆厦先生(2006)指出:在同一社会的语言使用中既有语言竞争又有语言和谐。语言和谐与语言竞争既有矛盾,又有统一。有矛盾,是说不同的语言在统一社会的交际中其功能的范围、大小处于不断的竞争之中。竞争之中,既有使用功能上的相互消长,又有互相排斥的一面,甚至会出现语言衰变和语言消亡。有统一,是说不同的语言在统一的社会中,虽然存在竞争,还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傣族要发展,就离不开与别的民族的交往。在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傣族往往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不同的交际对象,进行不同语言的语码转换。各种语言在傣族的语言生活中功能互补,和谐共存。如:

1.日常生活打招呼、聊天、生产劳动、做买卖和看病时,本族人之间用当地傣语,和 外族人打交道用当地汉话。

2.开会时,只有本族人,用当地傣语;有外族人在场,用当地傣语和当地汉话。

3.学校教育时,老师跟低年级学生交流用当地傣语和当地汉话,和高年级学生交流基本用当地汉话。

4.宗教活动中,基本都使用傣语。

5.节日集会、婚丧嫁娶、打电话时,本族人之间用当地傣语;和外族人交流用当地汉话。

(五)语言态度开放包容

勐养镇曼景坎村傣族普遍持有一种开放包容的语言态度。他们热爱自己的母语,希望傣语能够一代代传下去。同时,他们也认识到汉语的重要性,认为汉语使用得更广泛,更实用。对汉语普通话傣族人也能接纳,认为只有掌握中国的“强势语言”才能更好地与各族同胞交流、沟通。在他们看来,多种语言和谐共存、互补并用是最佳的语言生活。

(六)存在的问题

1.青少年母语能力有下降趋势。

我们利用傣语基础200词的测试方法,将能听能说的词标为“A熟练”;只能听,说要费点功夫,而且平时一般不主动说的词标为“B较熟练”;听了以后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回答出意思,平时不用的词标为“C一般”。就此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4),发现“6-19岁”组的个体,只能熟练使用86%的母语词汇,较熟练使用9.5%的母语词汇,一般使用4.5%的母语词汇。

表4. 傣语基础200词测试

2.青少年用母语交际的欲望不强烈。

“6-19岁”组的调查对象迫切希望“傣族人成为汉语单语人或傣汉双语人”;希望“到普通话和英语授课的学校学习”;希望“本地广播站、电视台使用普通话”;不希望“掌握傣语文字”。

3.少数青少年以汉语为第一语言。

语言习得的一般顺序是以母语为第一语言,兼用语为第二语言或第三语言。这也是勐养镇曼景坎村傣族绝大部分青少年习得母语的顺序。但也有少数人改变了母语习得顺序,先习得其它语言,而后才习得母语。如我们的调查对象18岁的岩双,先习得当地汉话,再习得傣语,还能兼用普通话,而且都达到了熟练运用的地步,成为真正的三语人。

4.文化流失比语言流失更快。

傣族章哈歌曲很多年轻人都不喜欢唱也不喜欢听了。许多年轻人也不会傣文了。现在的年轻人不会打傣拳、不会纺织傣族的织锦了。村里会主持祭祀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只有一两个,并且主持祭祀也不像上一代那样精细,形式上大至像就算了。年轻人,特别是读过书的年轻人比较喜欢汉族服装,不像他们的长辈那样爱自己的民族服装了。再过一两代人,傣族的服装、织锦可能会失传,但傣族的语言不会消失。唱章哈的都是老人,能唱的都是40岁以上的,20岁的会唱章哈的很少。

可见,勐养镇曼景坎村傣族普遍稳定地使用母语,没有明显的代际断裂。随着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和对外交流机会的不断增加,勐养镇曼景坎村傣族全民普遍自觉地使用当地汉话。通过媒体尤其是电视,汉语普通话不断渗入勐养镇曼景坎村傣族的语言生活中,大部分傣族兼用汉语普通话。在勐养镇曼景坎村傣族的语言生活中,不同的语言(傣语、当地汉话、普通话)功能互补、和谐共存。勐养镇曼景坎村傣族普遍持有一种开放包容的语言态度。

当然勐养镇曼景坎村傣族的语言生活中不光有和谐的一面,还有不少问题存在。如:青少年母语能力有下降趋势;青少年用母语交际的欲望不强烈;少数青少年以汉语为第一语言;文化流失比语言流失更快等。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出台相关的语言政策,在“每个民族都有使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的权利”的大框架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地开展汉语的普及和傣语的语言保护工作。这样勐养镇曼景坎村傣族的语言文化生活将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戴庆厦.西摩洛语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岩温胆.西双版纳历史溯源[M].景洪:西双版纳报社印刷厂,2003.

[3]戴庆厦.论语言关系[J].民族研究,1990(02):11-15.

[4]戴庆厦.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02):1-6.

[5]蒋颖,朱艳华.耿马县景颇族和谐的多语生活——语言和谐调查研究理论方法的个案剖析

[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04):107-111.

论文作者:希利补发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  ;  ;  ;  ;  ;  ;  ;  

勐养镇曼景坎村傣族的和谐语言生活论文_希利补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