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槐柏九年制学校 727403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数学又是抽象的,很多时候学生仅仅借助想象是很难理解数学问题,这时借助动手操作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理解题意,从而使所学的知识更加扎实、灵活。
关键词:数学课堂 动手操作 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靠机械模仿与记忆。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三方面作了分析。
一、有利于学习和巩固新知识
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地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的手脑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教具,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等活动过程,让学生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变被动地“学数学”为主动地“做数学”。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充分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还让学生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动手操作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在《观察物体(二)》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经历“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连一连”等活动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摆一摆”,让学生动手拼搭出几何组合体,生成观察的资源;通过“看一看”,让学生获得从不同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的表象,从而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形状表象去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通过“画一画”,帮助学生建立从不同位置看到物体形状的表象;通过“连一连”,加深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和建立起组合体的完整表象。
三、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多提供操作机会,让孩子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折一折。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的含义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引导他们按如下方法操作:(1)把12根小棒,每份分4根,可分几份?每份分3根,可分几份?(2)11根小棒,每份4根,可分几份?余几根?每份分3根,可分几份?余几根?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第(1)题和(2)题分下来的情况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分东西往往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余,这个余下的数叫做余数。这样,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学生对余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一步学习“余数要比除数小”打好基础,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逻辑思维。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新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四数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2):32-33。
论文作者:路志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1月总第1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学生论文; 余数论文; 数学论文; 操作论文; 表象论文; 同方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教育学》2019年11月总第1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