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金融竞争变化的思考_金融论文

对我国金融竞争变化的思考_金融论文

对我国金融竞争变异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论文,我国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的金融领域没有竞争,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金融领域里的竞争突然活跃起来,但是由于压抑的太久和金融体制改革不到位等原因,我国的金融竞争从一诞生就出现了变异现象。本文着重研究与思考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

一、可供选择的金融竞争领域

为了便于对照和分析我国金融领域竞争变异的状况,我们不妨把作为银行应该竞争的领域在这儿陈述一下。

1.信息竞争。完整、准确、及时的金融信息,不仅有助于金融企业吸收存款,增加存款量,也有利于金融企业正确决策,合理放款,促进资金的顺利回流。四通八达的电脑网络的通讯系统,既是提高业务效率的必备手段,又是增加企业超前意识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未来的银行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信息竞争。

2.服务竞争。在市场经济活跃、金融业务多元化发展的情况下,金融竞争的优势不仅取决于金融机构的数量,更取决于业务的多样化、服务的高质量化。金融服务是金融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金融与社会交流与合作的手段。金融服务是服务态度、服务形象、服务品种、服务质量、服务功能的竞争,更是服务艺术、服务实力的较量。目前的竞争主要是服务竞争。

3.形象竞争。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根本评价。一般来说,金融企业形象可分为三个层次、六个方面。三个层次即外显层次、组织制度和精神层次;六个方面是指信誉形象、管理形象、机构形象、领导形象、风格形象和环境形象。形象竞争是建立大银行的必要条件。

4.人才竞争。人才是最雄厚的竞争资本。谁掌握了一批既通晓市场理论又熟悉金融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谁就能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水平。在同等的资源条件下,卓越的人才有三项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成为金融企业贯彻各种战略的初始动力;能增加金融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易于形成人才竞争。总有一天人才会成为银行竞争的首要内容和服务的创新力。

5.价格竞争。金融业走向市场、资金也必然走向市场,资金价值的竞争就会充分暴露出来。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加强成本核算,严格按照资产负债比例来进行资金划拨和资金运用,并根据市场资金需求,制定本银行的存贷款价格标准。金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越高,经营成本就越低,就会在资金价值选择中获得较大的回旋余地,在激烈的资金价值竞争中击败对手,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

6.技术竞争。金融企业服务手段越先进,工作效率就越高,差错就越少,信誉就越高,因此,金融企业运用现代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进行成本型竞争,也可以通过提高金融服务质量转入品种型竞争。

7.管理竞争。管理竞争是金融企业开展竞争的基础。科学的管理是保证金融企业在营运中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它有助于增强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协调性,有助于理顺上下、内外各种关系,有助于建立业务经营的规范性和连续性。实践证明,在同样的环境下,不同的组织管理,效果截然不同。虽然组织管理并不一定使金融企业在竞争中获胜,但成功的金融企业一定始于科学的管理。一个管理混乱的金融企业,是不可能发展成效益好、周转快、调度灵活的企业的。

8.业务竞争。业务竞争是金融竞争的核心,金融企业的其它竞争都要落实到业务竞争上。只有在业务中,其它竞争的效果才能充分得以体现。目前业务竞争包括筹资业务竞争、拆资业务竞争、创新业务竞争。

9.资本竞争。资本是金融企业尤其是银行信誉的基石。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竞争实际就是一种实力竞争、信用竞争。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如果没有雄厚的资本作为基础,就会使信誉降低,失去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市场和赖以生存的客户。

二、我国金融竞争理论与实践的变异。

经过改革开放十多年的具体实践,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在金融竞争方面逐步构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然而,由于理论脱离实际,理论误导实践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金融竞争的变异与扭曲,却使我国金融业出现了阻碍其发展的不良局面。理论上的误导,突出表现为如下:

1.提倡充分竞争多,研究规范约束少。出于对高度垄断的计划体制压制的反感,企图简单地通过金融竞争来一蹴而就地解决中国长期以来形成并积累下来的所有问题,以至强调了竞争,却忽视了对竞争创新的有效规范和必要约束。

2.研究介绍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竞争多,适用于中国的少。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竞争多建立在高科技、高效率、金融机构发达和金融市场完善等基础之上。而我国目前才刚刚步入市场经济,在这个特殊的经济转转时期,需要一个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而又适合中国的金融竞争理论来指导具体实践。然而,现在是盲目效尤。

3.对金融竞争的外在形式研究多,对运行机制探讨少。过分依赖新增网点、新兴业务等表层性金融创新形成的替代效应来显示竞争,过于偏好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对金融竞争的助推使用。然而,星罗棋布的银行网点、五光十色的广告宣传、如火如荼的金融竞争,毕竟不能完全取代目前银行管理体制落后的运行现状。

4.有关存款业务的竞争研究多,对成本、资产及其风险规避探讨少。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存款种类、组织方式、经营模式等方面的理论探讨,而在银行经营成本和贷款风险方面的创新与竞争理论,则远远落后于具体实践。

另外在实践中大量的虚假而毫无意义的竞争又充斥市场,主要表现在:

1.竞争表层化。一些金融竞争常常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易于掌握、便于操作的外在形式的建设上,靠开设新面目的机构网点、变换业务种类等外延形式来创造市场竞争机会。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健全的运行机制却非常缺乏。

2.竞争单一化。有些竞争是在一些远离市场的小环境中设计运行的,尚不具备市场竞争态势,因受竞争者的层次、素质等因素的限制,致使内容肤浅,方式传统,手段落后,竞争方案单一。

3.竞争一刀切。任何一种竞争方案的实施都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环境。然而,近来各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全国上下,不论城市还是乡村,一律是分任务、下指标,层层加码;设网点,增人员,强拉客户。作为一项金融部分创新的借鉴或引进,理应首先考虑到高效率的繁华城市与低需求的偏僻乡村的差异,否则,即使再完善的竞争设计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4.竞争钻空子。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空隙和疏漏进行金融竞争是明智之举,本无可厚非。但现实中,明明是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严令禁止的,却还籍金融创新之名行从事破坏性竞争之实。典型的例子是在吸收储蓄存款过程中变换着花样向储户支付手续费、揽储费、好处费;贷款提前收息、扣收违约金、变相加罚息也属此类。这些都是钻金融监管乏力的空子。

三、导致金融竞争混乱的成因

金融竞争不规范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但关键的是体制。

1.竞争主体不规范。作为规范的市场竞争主体,必须拥有经营自主权,有获取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的欲望和要求。但目前由于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仍是有职无权的半独立经营实体,是上级银行的附属机构,使之我国的商业银行与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还有一定距离。以如此不规范的竞争主体参与和开展充分而激烈的金融竞争,竞争行为发生扭曲和变异是不言而喻的。

2.竞争目标出现偏差。对市场份额和资源的占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竞争的真正动机。现行金融竞争的动力,并非是对银行经营发展构成某种挑战、压力和威胁的外部因素,而是各商业银行上下级之间严厉的业务考核、强硬的量化指标等内部因素,这些因素使下级银行勉强地进入竞争行列。可见,建立在这种偏好上级监督、歧视真实经营之上的金融竞争,使银行竞争陷入低效与无序之中是在所难免的。

3.缺乏必要的竞争规则。金融竞争能带来效率和活力,但由于在竞争过程中,潜伏着许多不稳定因素,故需要一定的竞争规则加以约束和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忽视了这一点:主要表现在由于缺少管理规则,致使一些无规则竞争行为未得到查处。

4.金融竞争对象过于集中。一项成功的竞争措施,其功能差异性要明显地弥补以往服务的不足,或者明显地解决新出现的某种需求;但目前,广大顾客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要求虽有新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只是表现为量的增加,如企业的需求仍未超出原有的贷款、结算和其他传统业务领域,居民个人也仅仅满足于储蓄的存取。对金融服务需求的近似性,客观上就决定了金融竞争的狭小范畴。在同等环境下,具备几乎相同或相近水平、素质和经历的各级银行决策人,选择相同的竞争策略也是顺理成章的。这样,在业务领域过分狭窄,竞争手段和创新策略又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自然会加剧金融竞争的激烈程度,致使金融领域的服务能力严重过剩,进而造成秩序的紊乱、成本的激增和效率的下降。

四、金融竞争方式的正确选择

避免竞争是最明智的竞争策略,金融领域里的竞争同样也是如此。

1.选择金融竞争的空白点。所谓空白点,就是在金融竞争中,尚未被竞争者染指的潜在市场,它是金融企业在选择业务拓展点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现代市场学认为,寻找市场空白点是企业探索目标市场,确定经营领域的必由之路。在金融竞争战略上,要想竞争成功,必须在把握市场变化的过程中,寻找空白点。

2.寻找金融竞争对象的弱点。所谓弱点,是指竞争对手在满足顾客需求时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与顾客最满意度之间的差距。正是这一差异构成市场战机。如果金融企业有能力打击竞争对手的弱点,那么,该领域就可能作为目标市场,使竞争优势更为强烈地爆发出来,形成高屋建瓴之势。

3.注意先发制人。在金融竞争中,战略上的先发制人是指金融企业一经发现市场机会,就迅速集中资源,抢在对手之前,率先占领市场。这样不仅可以树立较高的知名度,而且能尽快进入市场,使顾客记忆深刻,终生与你发生联系。

4.力争准时出击。在金融竞争中,将金融资源投放到竞争点,将金融品种或服务正点送达市场是非常重要的。金融新品种滞后或提前投放市场都会惨遭失败。另外新竞争品种还必须在有成功把握的前提下,才能投放市场。如果条件不成熟,要耐心地等待进入市场的时机,准时出击,方能成功。

标签:;  ;  ;  

对我国金融竞争变化的思考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