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目的:探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行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4月-2016年6月我院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75例作为对象,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联合治疗组。中药组单纯给予中药调周法;联合治疗组给予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治疗效果;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治疗效果显著比中药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仅有个别恶心呕吐现象,P>0.05。结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行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内分泌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药调周法;针灸;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6-0216-02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为常见不孕症类型,是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等内分泌失调或器质性病变导致卵泡不发育、或者卵泡发育但无法排卵所致。西医上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多采用克罗米芬等促排卵药物进行治疗,虽然可一定程度上促进排卵,但受孕率仍比较低,且副作用多。而中医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则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就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行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4月-2016年6月我院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75例作为对象,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联合治疗组。
其中中药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共37例,年龄23~41岁,年龄均数(29.73±5.18)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5年,平均(5.71±0.21)年。卵泡直径最小为0.2厘米,最大为2厘米,平均为(1.21±0.21)厘米。联合治疗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共38例,年龄23~42岁,年龄均数(29.45±5.28)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4年,平均(5.78±0.28)年。卵泡直径最小为0.2厘米,最大为2厘米,平均为(1.14±0.22)厘米。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常规采用西药治疗,在月经周期第五天开始服用克罗米芬,每次50mg,每天1次,服用5天,先治疗2个月经周期,在治疗后若仍无排卵,则在下周期增加治疗剂量至100mg/次。
在此基础上,中药组单纯给予中药调周法,方剂组成:紫石英、菟丝子、熟地、鹿角霜分别15g;肉苁蓉、巴戟天、当归分别10g;五味子、川芎分别6g。上述方剂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联合治疗组给予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治疗。中药调周法同上。针灸方法:月经周期第10天开始,对足三里、关元、神阙、子宫、三阴交、中极、太冲、太溪等进行针刺,每天1次,直至排卵后停止针刺。
1.3 观察指标和相关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治疗效果、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愈:成功妊娠;有效:B超下有排卵征象或基础体温为双相;无效:治疗后3个月经周期仍无排卵现象。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1]。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x-±s表示)。P值低于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治疗组患者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治疗效果显著比中药组高,P<0.05。见表。
2.2 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仅有个别恶心呕吐现象,P>0.05。
3.讨论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西医认为其发病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内分泌腺体正常调节作用失去平衡而导致卵泡不良发育或发育停滞不前相关,目前其治疗多以促排卵为主,但西医促排卵药物容易带来较多并发症,出现高复发率。中医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为“不孕”范畴,中医治疗应以补肾益气、滋阴养血、调理冲任为主要原则。通过中药调周法中调经药物的应用,可为新内膜生长提供条件,加速陈旧血液排出速度,促进新血液形成。中药调周法治疗药物具有多样性,且不宜出现耐药性和毒副作用,在停药后复发率低。而针灸治疗中给予足三里、关元、神阙、子宫、三阴交、中极、太冲、太溪等穴位针刺,其中,三阴交、中极可滋补肝肾、疏通气血和暖宫;关元可蓄血;子宫为女性奇特穴位,可直接针刺巢穴,有利于改善卵巢和子宫血液供应,促进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增强,诸穴合用,可促使精血直接作用于卵巢和子宫,诱发排卵。
本研究中,中药组单纯给予中药调周法;联合治疗组给予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治疗,两者联合可有效调节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改善内分泌系统功能,促进卵子质量的提高,促进卵子发育、成熟和排出,提高妊娠率[2]。
经治疗,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治疗效果显著比中药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行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内分泌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敬月.中药调周法联合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6,23(4):17-17.
[2]黄烨.针灸、HCG联合克罗米芬及补肾活血中药对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干预的对比[J].江西医药,2014,13(12):1487-1489.
论文作者:王勇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3
标签:不孕症论文; 中药论文; 患者论文; 障碍论文; 针灸论文; 卵泡论文; 发生率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