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明霞
陕西省印刷技工学校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探究式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从创设生活情境、组织活动、开展课堂探究、投身社会实践四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德育课要走进生活,让学生在教学和生活中不断探究、感悟和锻炼,从而发现生活真谛。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中职生 德育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首先倡导的,经过后人的不断研究、发展和完善,逐渐构成的一套理论教学新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以课堂教学为轴心,以教材为载体,与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改变了以往的主导身份,在教学中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为学生设置教学情景,启发他们运用探究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中职生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探究、讨论中获取知识。为了改变以往受知识束缚的状况,新课程更加注重与生活的联系。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应走进生活,也只有走进了生活的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这也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更好的把探究式教学运用到德育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再现生活、发现生活
德育新大纲中提到: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在课堂中,通过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德育时时处处都存在。所以我在给学生讲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情绪稳定而愉快时",向学生分别展示了人在不同场合下的情绪:有兴奋、有急躁、有痛苦、有手足无措等,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健康的心理应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状态。然后让学生总结自己看到这些图片的心理感受,从而明白,健康的心理对自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这样一来,很自然就把课堂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了,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赋予生活的学习平台。学生由此再现和发现了生活,并在生活中体验、思考、总结,从而掌握了相关知识。
二、组织各种活动,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接受。如果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再现生活,就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体验和领悟。
如第一节《职业伴随人生》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辩论会。论题是"谋生和实现自我价值哪个更重要?"同学们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说当然要先解决谋生,然后才能考虑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哪有心情去考虑自我价值!有的说,应该从一开始就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去谋生。针对不同的看法,学生们在争辩、探讨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而且经过这样的辩论,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职业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这一论题贴近学生生活,跟他们以后的就业息息相关,所以他们非常感兴趣,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在讲授抽象理论知识时,也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知识。例如,讲到价值规律时,我让学生在上课前的周末去观察:早中晚菜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并做相应记录。让他们去超市观察打折促销商品的生产日期等等。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不仅可以使自己的课堂丰富多彩,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们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想到曾经学过的课堂知识,也就会不自觉地用理论知识去关注周围的人与社会。
三、开展课堂探究,了解生活、理解生活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学生的头脑决不是一个个需要被填满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新课堂倡导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作为教师就应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内容、感性材料与新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以《劳动和就业》一课为例,就业是和人们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之一。中职生毕业后,马上就会面临就业问题。虽然经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要找一份工作并不困难,但要想找一份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都还满意的工作确实不容易。针对这一问题,我利用教材中的漫画,组织学生分四组进行讨论,让他们对漫画中四个人物不同的就业观念进行评价,通过讨论让学生加深对我国就业问题的理解,明白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四、投身社会实践,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指出: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强化和巩固,才能真正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选择、推理、判断,独立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方法。
我常常鼓励所带学生利用假期去印刷厂体验生活(打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提前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以后所从事工作的环境和状态,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工作的辛苦和不易,从而更加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假期结束后,我还会要求他们写出找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经历和具体工作中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其实,这就是生活,就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具体运用。
总之,教育要走进生活,贴近生活,德育课更要走进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去理解生活、感受生活,并在生活中发现、感悟、锻炼,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生活的脉搏,在快乐中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惠连.初中政治课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应用[J].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黄红发.论情感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1).
论文作者:耿明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知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职论文; 课堂论文; 理论知识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