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地理的学习中,自主学习和思维导图是两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现阶段老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学习并学会利用思维导图。本文主要讲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导图在学生和老师中的应用。具体从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帮助学生的更高效、更轻松的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导图;情境教学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的目的就是在减轻老师和学生负担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课前预习主要是让学生大致的了解接下来要讲的知识点的内容,记录自己不懂的地方,并学会其中一些不需要老师赘述的简单知识。要想做好地理的课前预习,首先要让学生进行熟练有效的自主学习,其次要自己绘制思维导图。
1.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也就是对地理产生兴趣。兴趣才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的最好工具。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老师,就会主动地去深入学习相关知识。而要想激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就应该展示地理的学科特质、展现地理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注意。一般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后,就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其次,就是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学习的兴趣是不足以学好一门课程的,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学习技巧。针对地理来说,要想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地理老师就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课本插图的能力。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地理学习是依靠插图来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的。这就要求地理老师在课堂讲解时充分利用插图,在详细讲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巩固识图技巧。做到以上两点,学生才能拥有在地理上的自主学习能力。
1.2课前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如果说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是课前预习的前提,那么做出思维导图就是课前预习的主要内容。思维导图是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手段。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手段,思维导图主要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思维导图是一种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有效方法;是一种简化学习难度的方法;是一种具有极高上限的可以不断让新知识系统化的方法。针对比较繁杂的地理来说,思维导图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记忆地理知识。要想让学生学会自己制作地理的思维导图,首先就要地理老师依据地理这门课程的特点,列出一个笼统的思维导图,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完善。学生想要做出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就要自主的对课本内容进行分解,就要依靠自己的理解来完善。也只有这样制作的思维导图才能真正的让知识系统化,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忆知识点。
2.课上教学
对学生来说,老师要在课堂上利用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他们对地理的学习欲望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自主学习。对老师来说,要善用思维导图来讲课,善于对课本知识进行总结,以达到学生能够更轻松的理解的目的。
2.1善用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对学生来说,地理的知识涉及面非常大,而且也都不太具体,高中生的经历大都很少,不能对全部的教学内容都有充足的理解,甚至对一些知识只是一知半解,根本没有概念。这无疑是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很大阻碍。这时就需要进行情境教学了,情境教学可以让知识更加清晰,但因其课前备案难度较高,老师只需要在一些难以理解的章节上准备情境教学即可。要想做到情境教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就不能再像以往那样读课本,而应该提前做好充分地准备,提前将本堂课需要的情境教学准备好,规划好讲课的节奏,使教学内容既涵盖需要学的知识点,又包括相关的例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时代的教师讲课可以充分利用新时代的产物,不是单纯地与书本、黑板、粉笔为伍,教师要善用多媒体教学,向同学们展示实际的地理地图,并在学生观看过程中进行讲解,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地图中来,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具体的变化,让同学们能切实的感受到变化,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昂,才能让学生快速的掌握难以理解的知识。
2.2 课上的思维导图运用
对老师来说,讲课最忌讳的就是照着课本读,和一讲一节课。人的精神集中的时间大概有十几分钟,过了这个时间人就需要缓解一下,所以,老师讲课务必要精简而有效,一堂课内讲课时间尽量不要超过15分钟。而要达到内容精简,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讲解。因为在课前预习中,已经让学生自己制作过思维导图,所以在课上,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拿出自己绘制的详细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比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发现其中的不足。其次,老师再按照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讲解,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有选择性地认真听讲,知识的掌握效率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老师的思维导图应该比学生的更加完善,更加贴近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仅仅是抄下来就行,必须要让学生有一个理解的过程,让学生进行思考后自己绘制。做到这一点,老师可以让自己的思维导图的“树干”和“树叶”部分十分详细,“树干”精简有效,“树叶”囊括进课本的所有知识,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自己填写“树枝”中的知识。
3.课后复习
3.1创建良性循环
现如今老师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责任也在不断加重,为了更好地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效率,需要适当减轻老师的负担。比如培养一个优秀的课代表。这是一举多得的事,也能创建一个良性循环。既能让老师的工作量得到适量的减少,还可以有效的锻炼课代表的能力。在课代表的帮助下,老师有了更加宽裕的时间来优化管理。这种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的减重应该提倡。老师可以集思广益,通过和其他经验丰富的老师探讨来创建更多的良性循环。相信在不断的探索中,更多的良性循环的产生会让老师的管理工作会越来越高效,教育出的学生素质也会越来越高,也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3.2 小组合作完善思维导图
在课后的复习中,老师应该创建一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中发现彼此之间的缺点并改正。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已经能让学生较为深入的掌握相关地理知识,但学生总会因为有一些细枝末节或者小的错误没有注意到而陷入困境。小组成员之间的思维碰撞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激烈的讨论才不会让学生闭门造车,陷入困境。在具体的讨论过程中,应该围绕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才是学习地理的快捷方式。老师要在这个阶段做的就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实时状况、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并在学生寻求帮助时为其耐心解答。这样,学生就会处于一个高效的学习状态中,能够快速的吸收新知识。
总结
综上所述,老师应该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讲述一些难以理解的课前准备情境教学,善于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授课,培养优秀课代表,并在课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学生在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后应该在课前进行一个较为认真的预习,大致了解要将的内容,学会一些简单的知识并标注好不理解的知识。课前自己绘制思维导图,课上与老师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并完善自己的,课后小组讨论进行思维碰撞。做到以上要求,学生的学习必然会变得更加轻松,更容易让学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若琳.试论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1):184-185.
[2]温建潘.浅谈高中地理有效学习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7):108.
[3]张沁太.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178.
[4]佘树平.谈有效学习高中地理的方法[J].成功(教育),2009(02):102.
作者简介:王艳(1990.04-),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学二级,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论文作者:王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老师论文; 地理论文; 课前论文; 知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