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教师实践智慧的校本教研形式研究_课堂教学论文

提高语文教师实践智慧的校本教研形式研究_课堂教学论文

提升语文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校本教研形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本论文,语文教师论文,形式论文,智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践性智慧,是在实践上知道怎么做的知识类型和推理形式,它不等同于任何脱离主体而存在的客观知识,它是人在客观世界中知道怎样做的知识和经验。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的不断提升。实践性智慧是缄默的,隐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更多地与个体的思想和行动过程保持着一种“共生”关系;是一种根植于直觉思维的课堂艺术;是教师个性化的一种艺术创造;是教师熟能生巧、巧能生花的艺术表现;是教师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力、准确的判断力和灵活的调控力等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的表现。实践性智慧又是情境性的和个体化的,不能通过文本阅读或他人的直接讲授而获得,而是来源于课堂教学经验,只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经提升、内化而形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自悟、发展和完善。

一、专题研究,在问题解决中提升教师实践性智慧

实践性智慧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对具体教学情景、教学行为的反思,它在教学理论的具体应用过程中积淀、发展。理论虽不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但却能为处理具体问题提供原则、思想,从而对处理实践问题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正确地把握理论,是实践性智慧产生的基础。可是随着新课程的推进,理念解读落实中存在误区,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这些问题提炼筛选作为教研组活动研究的专题,在具体的教学问题实践探讨中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智慧。

案例:语文教研组的一个系列专题研究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的关键是创设宽松、民主的和谐氛围,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对话的基础要细研文本,对话深入的难点是教师的有效点拨引导。可在实际操作中步入了很多误区,产生了很多问题:(1)课堂上时时对话,处处对话,左一个交流,右一个讨论,缺少真正有研究价值话题的“泛对话”;(2)教师为体现尊重学生,任由学生天马行空随意发挥,漫无边际自说白话,严重脱离文本价值取向的“空对话”;(3)停留在形式上的问与答,理解上的“浅表层”,缺少思维的交锋思想的碰撞,缺少教师有效点拨引导的“浅对话”;(4)重拓展,重人文,联系生活经验谈感受说体会,望文生义无边无际展开交流讨论,丢掉了对文本的品味、赏析、内化、积累和运用,忽视文本工具性的“偏对话”;(5)学生注重自己的见解,不注重倾听与反思,不能自主建构知识,缺乏有效建构的自我对话……

根据上述问题教研组进行了“提升对话的有效性”的专题研究活动。选题确定后,首先对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然后教研组长发动大家收集阅读与该专题有关的理论文章、理念解析文章、经验案例。如:《对话理论与语文》《巴赫金对话理论的现实意义》《阅读“对话型”课堂基本特征》《运用对话理论,指导阅读实践》《在对话中实现个性化阅读》《有“矛盾”的对话才有创新》等,让全组教师在阅读中得到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与理念的提升,明晰自己努力的方向,商讨出解决问题的没想。开展验证设想的系列活动,如结合研究专题约请本组的优秀教师上示范课、研究课,引导教师观察分析研究,课后结合课例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坦诚的心灵对话与思维碰撞,探寻提升有效对话的途径,借助群体反思逐步归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规律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实践,再反思存在问题,提出修正方案,然后再实践反思,如此循环直至把问题研透,从而归纳出提升对话有效性的一些方法、规律:(1)挖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话题选择方法;(2)有效引导学生细研文本的策略;(3)在对话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点拨引导;(4)如何对待对话中的生成;(5)把对话引向深入的途径;(6)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对话的方法……这些方法和规律建构和丰富了教学理论,从而指导改进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

专题研究来自问题,问题的产生源自鲜活的课堂教学实践问题,问题解析融合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问题的化解也归宿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提升。在专题研究中教师的教学认识不断得到建构、反思、提升,教学实践不断得到控制、评价、修正。教师的研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教学理念得到提升,课堂调控能力、应变能力得到提高,实践经验丰盈,实践性智慧得以提升。

二、课例研究,在精心磨课中提升教师实践性智慧

实践性智慧并不来源于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而是来源于课堂教学经验。课堂上,新课程理念的正确诠释,新教材的深入解读,课堂教学情景的有效创设,课堂生成的有价值信息的及时捕捉,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激发,自主探究的不断深入,教师有效的点拨引领……这些经验智慧都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经提升、内化而形成的。课堂实践不是盲目的实践,囿于低水平重复的实践,而是有计划的实践,是有反思改进的实践,是有同伴互助的实践,是有专业引领的实践,是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实践。开展课例研究,精心磨课可以引领教师研究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凭借新教材诠释新理念,落实新课标,促进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有效提升。

磨课通常分为准备、实施、总结等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精选课题、认真研读教材,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努力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预案。然后在教研组内说课,请同组教师审阅、评议、补充完善教案。实施阶段:开展多轮磨课活动。磨课教师借班试教,看看教学预案在实际执教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在教研组成员听课反思评议中,磨课教师再综合他人的想法和自己的反思重新修改教案。再试教——再反思评议——再修改——再试教,直到满意为止。重新修改教案时磨课者要批判性地对待他人的观点想法,不能在这其中迷失自我,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寻求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案。要磨理念、磨目标、磨教材、磨环节、磨细节逐步深化,每一次都要有深化、改进的设计与认识。总结阶段:做好经验总结,在多轮磨课课堂实践中感悟到的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评价,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如何组织学生深入探究……整理资料,整理一次次的教学预案、教研组老师的评议记录、自己的反思轨迹。整理精彩的课堂教学案例或片断,学生新颖多样的解题思路或典型的错误认识、错题解答,形成系列研究成果。

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构建了广阔的砥砺、淬炼教育智慧的平台,磨出了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

三、案例反思,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教师实践性智慧

教学经验在变化了的事件面前有时往往会缺失适应性,而实践性智慧在处理教学突发事件时,更能超越经验,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实践性智慧是教学经验经过内化、升华之后所形成的一种机智,因此,我们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后,整理教学案例,撰写教后反思开展案例研究。积累案例、交流案例、反思案例能有效地丰盈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教学反思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1)从学科层面,从学生学习层次是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有效生成,提高学习效率; (2)从操作层面反思,主要讨论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学技术和教学技巧问题,其目的是探讨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做才更好,解决“怎么做”的问题;(3)从理论层面反思,主要讨论“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更好”,对实践中的操作策略进行理论分析,主动建构和丰富教学理论。

教研组长定期组织开展案例交流反思会,让教师用案例的形式把自己近阶段教学中的收获感悟、困惑在教研组内和同组教师进行激烈地交流,自由地对话。分享彼此的经验,反思失败的教训,共商改进的措施,共享更多的教学资源。因为都是同学科的教师,有的甚至是同学科平行班的教师,所以谈的内容案例都和自己的教学息息相关,有的就是自己刚刚教过的内容,所以听得特别认真,记得特别详细,思得特别投入。他们的成功案例很多包含着实践者的创新成分,都是与新课程紧密联系的实践结晶,值得借鉴、迁移和运用,对启迪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有很大帮助。并且这些成功案例的剖析从操作层面提炼概括出了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

对失败的案例,针对教师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遇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又不知如何改进的,教研组长组织大家以旁观者的身份来“会诊”反思教训,共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同时也促使“旁观者”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有所察觉,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做出批判性反思,进而吸收新课程理念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实践性智慧。

案例

组长:不知不觉中有两个星期过去了,今天教研组活动请大家说说近阶段自己教学中成功的课堂教学案例,共享经验;谈谈失败的案例,反思教训,共商对策。

张雷:(案例:苏教版语文第六册“三只小猪”小组合作反思)“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可是我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有一种现象一直困扰着我,影响着合作的效率。小组合作交流时小权威大包大揽“一统天下”,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则过于依赖盲从,少数人讨论,多数人“搭车”,没有思维碰撞,达不到集思广益。请老师们给我支支招。

教研组诊断反思:

曹秀娟:这种情况我也碰到过,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小组交流前,未让学生有充分的独立学习思考时间,就匆忙进入交流程序。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还未想周全或观点还未形成之时,能力较强的学生已说出较完整的答案。能力较弱的学生无话可说,或形成思维定势,只能人云亦云。因此在小组合作交流之前一定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认识,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尽量鼓励学习能力较弱的先说,再让其他学生说,让学习能力强的做总结归纳。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和提高。

张淑君:我想课堂小组讨论形式过于单一也会造成这种局面。因此小组交流形式要根据研究问题或内容的难易灵活选用:(1)汇报协商式:小组成员依次轮流说出自己观点想法,然后小组讨论协商形成集体意见;(2)比较补充式: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观点想法,其他成员对这个方案进行补充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方案更加完美; (3)质疑辩论式:当出现两方意见时,引导相互质疑辩论。

四、优课引领,在观摩研讨中提升教师实践性智慧

在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教师需要有优秀课例的专业引领。教师需要既有讨论、点评又有与自己教学实际结合的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在教研组活动时播放名师、特级教师的优质录像课或请市内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引领教师观摩研讨。这些课不仅有思想的深度,也有教学技术的娴熟。他们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学艺术的追求,对新课程理念的诠释都渗透在每个教学行为中,因而每个教学细节背后都隐藏着意义。这些意义需教师在观摩中思考、感悟。每个参与观摩的教师都将激活自己的经验,唤醒沉睡的知识与同组教师对话,与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实践对话,从操作层面感悟如何凭借教材,将观念转化为具体操作。将静态的文本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从而实现思想的超越和教学行为的改善,建构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实践性智慧。

案例:观摩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林冲棒打洪教头”课例,高年级语文教研组研讨反思活动

组长:今天我们全组教师观摩了孙双金老师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录像,我和大家一样,现在的心情是激动的,是兴奋的。孙老师倡导情智语文,在他的课堂上教师引导点拨巧妙绝伦,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出人意料的精彩层出不穷,课堂中处处流淌着智慧。现在请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听课后的体会,给你的启迪。

张淑君(宜兴市教学能手):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孙老师能巧妙激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我更佩服孙老师处理学生问题的方法。我们很多教师不敢尝试质疑法教学,一怕学生提问无度,放得开却收不拢;二怕被学生的问题牵着鼻子走,问一个解一个疲于应付完不成教学任务;三怕学生的刁钻难题,自己的智慧跟不上应付不了。孙老师对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不当场处理,呆会儿在研读中自悟,个别问题需要用课外知识说明的老师精讲介绍,对脱离目标主线的问题老师直接评价引回思维,与本课重点难点有关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炼出关键的几个问题,作为探究的专题学生对话的话题组织全班学生讨论。本节课学生提了很多问题,但老师把“( )的林冲和 ( )的洪教头”作为学生研读的专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我根据此理念执教“狼和鹿”,也根据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提炼出两个关键问题,然后引领学生探究,学生情绪高涨,独到的见解不断,课上得比较成功。

陆云:说到孙老师的“导”,真是炉火纯青。面对生成,巧抓关键词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循循善诱,层层提升学生的感悟,成为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请学生读课文,一学生把“拔草寻蛇”读成了“拔草寻蛇”。他没有责怪学生粗心大意,而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拔草寻蛇”这个词,让读错的同学上台分别表演“拔草”和“拔草”动作,然后告诉学生,“拔草”,一般是用双手去拔,而“拔草”一般是手拿棍去“拨”,因此“拨”比“拔”字多了一根木棍,右边是“发现”的“发”字。接着,又让学生想象林冲“拔草寻蛇”的招式,然后和洪教头“把火烧天”的招式做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洪教头“把火烧天”招式是打对方的头盖骨,欲致人于死地。而林冲“拔草寻蛇”招式是打对方的小腿骨,是点到为止。从这两个不同招式中就可以看出林冲武艺之高强,武德之高尚,洪教头那咄咄逼人、不顾对手死活的丑态也跃然纸上。反观这一教学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联想,点拨学生领悟,最终让学生豁然开朗。真正体现了“循循善诱”的道理。

……

组长:课堂上孙老师用轻松幽默充满智慧的评价语言让课堂活跃和谐,用智慧的点拨引导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人及我,真正是用智慧去开启学生的智慧。孙老师的智慧源自对教学对象的全面了解,源自对教材的深入解读,源自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正确把握,源自对学生深深的爱,源自为一切学生发展的服务意识。愿我们的老师尽力提升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学生的智慧,让智慧也充盈我们的课堂。

标签:;  ;  ;  ;  ;  

提高语文教师实践智慧的校本教研形式研究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