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对与人方式的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阶段,我国大多数普通高中的育人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实现高中育人方式的创新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以为普通高中的育人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普通高中 育人方式 转变创新
社会的转变促使着普通高中的教育工作发生转变,在过去,无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和大学,都将“人才培养”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与核心,但是近些年,学校的教育核心发生了转变,即将“育人”工作作为教育的核心工作。育人工作一方面强调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素养的培育,另一方面,又注重通过普通高中的教育,引导学生提升包括社会角色和个性培养在内的综合能力。但是目前阶段,我国大多数高中的育人工作存在着包括培养重点出现偏差和育人方式单一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普通高中的育人方式的转变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育人方式的内涵
育人方式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与以“人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式不同,育人方式更强调回归“人”的本心,强调的更多的是一种育人理念和育人实践,可以理解为,人才培养模式更多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在社会和行业中更具竞争力的综合人才,而育人方式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如何“成人”,成为一个善良的和诚信的人,也可以理解为育人方式的核心是德育。
在第二个层次中,育人方式强调高中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和全面的教育。具体来讲,首先,育人方式需要实现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一般是多层次且丰富多样的;其次,育人工作强调人的能力发展,不仅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且要求学生掌握包括自然生存能力和潜在能力在内的全面的能力;此外,育人工作强调对人的社会关系进行引导和规定,“近朱远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最后,育人工作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在信息时代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人的个性的发展在当今时代正逐渐成为一种刚需。
二、目前阶段我国大多数普通高中的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1.偏离“人”的核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随着地球村在更大范围内的实现,各国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尽管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是毕竟现在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要想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就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工作。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对人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教育工作也越来越专业,甚至有学者断言,高中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产业化的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就是为高中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阶段,大多数高中依然以学生的专业素质的提升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忽视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对人才的认识不到位。
2.育人方式单一。
实际上,高中的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着培育模式单一的问题,大多数高中将高考成绩作为衡量自身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从近些年“衡水高中”等学校的火热可见一斑,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德行培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当代我国社会,尽管高考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的位置不变,但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也越难培育出高考人才,所以高中有责任加强对学生进行育人工作,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基本条件,包括经济条件,和学生本人的身体素质、智力因素,进行育人方式的创新和转变。
三、转变和创新普通高中的育人方式的对策
根据目前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学生本身的条件,普通高中可以将育人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具体来讲,在第一个阶段,学校应该在对综合素质的内涵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比如说,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当中,培养学生的同情能力和爱心,最重要的是,能够引导高中生树立社会责任感,进而建立起强大的学习和生活热情。
在第二个阶段,普通高中和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育人工作的内涵进行充分分析,并将素质教育融合在育人工作中,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第三个阶段,要求普通高中在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统整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时间安排,形成从高一到高三年级的整体课程方案。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普通高中应该转变自身的育人工作,将育人工作分为三阶段进行,这样才能不断为社会输送独具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江晓铃 科学整合“三大课堂”,探索全方位育人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09,(S5):12。
[2]马多勇 微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5):253-254。
论文作者:郭艳子 张晓民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1月总第2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方式论文; 工作论文; 普通高中论文; 学生论文; 阶段论文; 高中论文; 教育工作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11月总第29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