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0
摘要:目的 为提高重症瓣膜病患者外科综合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总结及探讨其围手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02例重症瓣膜病患者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期情况。结果 52例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住院期间死5例,死亡率为4.9%,其余患者顺利,心功能术后恢复至Ⅰ~Ⅱ级85例,Ⅲ级10例,Ⅳ级2例。结论 经过充分和完善的术前准备、心功能调整和围手术期加强营养支持,正确地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加强术中细节处理,能有效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手术疗效。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
目前我国的心脏瓣膜病主要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由于对疾病认识和重视不足,就诊时心脏的病理生理和心脏结构改变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阶段,常常已经出现心脏病恶液质,以及由此引发的多脏器功能不全以及全身代谢障碍和紊乱。即使采取了积极和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和处理,但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仍很高。临床上将其称之为重症心脏瓣膜病。国内外文献报道其手术死亡率高并且远期疗效较差[1]。我院从2007年1月~2013年12月为102例重症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效果疗效较好,现就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45例,女57例,36~ 72岁,身高146~175 cm,体质量32~85 kg,病程10~46年。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47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21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病变34例,其中伴有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和肺动脉高压67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13例,合并左房血栓5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0例,合并心源性恶液质者65例,冠心病12例,其他心脏畸形5例,糖尿病16例,术前有脑血管意外病变9例,半侧肢体瘫痪6例。术前心功能Ⅱ~Ⅲ级78例,Ⅳ24例。胸片检查心胸比率>0.8者63例。心电图示有房颤心律82例。B超提示肝淤血、伴有腹水25例。肝肾功能不全者45例,高胆红素者31例,血小板减少及凝血机制障碍16例,贫血26例。术前心脏彩超提示左室射血分数(EF)值0.35~0.66,其中左室舒张末径(LVEDD)>70mm者65例,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55mm者62例,左房内径(LAESD)>55mm 56例。
1.2方法 术前静脉应用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硝普钠等血管活性药物和营养心肌药物使用,合并心脏恶液质者应用胃肠内外营养,积极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加强利尿、补钾,待水肿基本消退,心、肝、肾功能有一定改善后行手术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手术均为全身麻醉,常规采用胸部正中切口,中低温体外循环(25℃~30℃),中度血液稀释(Hct20%~25%),主动脉根部灌注冷血停搏液,心包腔置冰水或冰泥降低心脏局部温度;每30min左右重复灌半量。二尖瓣病变者经右房-房间隔探查,有主动脉瓣病变者经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灌注,需要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时结合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均采用间断带垫片褥式缝合。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多采用心包软环条垫片环缩成形,所有患者均常规安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左房血栓清除62例,Bentall手术2例,同期房颤外科射频消融术15例,二尖瓣置换4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膜置换34例,主动脉瓣置换21例,三尖瓣成形59例,三尖瓣病变严重,成形失败,行生物瓣膜置换2例,合并房缺修补5例。术后呼吸机辅助12~265h,静脉应用肾上腺素、硝普钠、硝酸甘油、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5~13d,应用连续性动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RRT)6例,低心排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8例,应用ECHO膜辅助2例。术后24h后常规应用静脉高营养,待肠鸣音恢复后尽早进食,需要呼吸机辅助者,术后第2d经十二指肠胃管鼻饲高能营养素。气管插管1w以上仍不能拔停机管,脱机困难者行经皮气管切开。
2结果
术后住院期间死5例,死亡率为4.9%,术后心脏功能恢复至Ⅰ~Ⅱ级85例,Ⅲ级10例,Ⅳ级2例。术后并发症28例,占总数的27.5%。其中术后低心排11例,应用 IABP 8例,应用ECHO膜辅助2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呼吸功能不全5例,气管切开2例,肝功能不全4例,肾功能不全6例,应用连续性CRRT治疗6例,消化道出血1例,急性脑梗死1例。术后住院期间5例,死亡率为4.9%,死亡原因为低心排3例、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脏骤停1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其余患者恢复顺利。
3讨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目前尚不统一,国内外学者根据各自的经验提出诊断标准,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重症的实质和程度,对临床都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随着手术技术的完善以及先进医疗仪器的临床应用,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更加苛刻。我们参考相关国内外文献[1],并且依据自己的经验由以下之一可可视为重症心脏瓣膜病:①全心增大,心胸比≥0.7;②心源性恶液质;③左心室增大,舒张末期内径(EDD)≥70mm;④小左室EDD ≤40 m m 或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DVI)≤60 mL/m2;⑤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者;⑥二次瓣膜置换术或者大于2个以上瓣膜置换术;⑦合并心内膜炎者;⑧急诊瓣膜置换术;⑨合并冠脉病变及其他畸形;⑩年龄≥50岁和(或)合并偏瘫。重症瓣膜病的特点是机体严重的病理生理病理改变,患者处于全身多器官严重失代偿状态,这类患者抵抗手术打击风险能力下降,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的应激创伤造成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围手术期心功能和全身营养支持和改善,正确地抉择好适宜手术时机,术中加强心脏功能和心肌保护,合理纠正病变,加强术后监护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重症心脏瓣膜病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宝仁,朱家麟.人造心脏瓣膜与瓣膜置换术[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91.
论文作者:安晓菲,边宁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术后论文; 心脏论文; 瓣膜论文; 手术论文; 主动脉论文; 重症论文; 功能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