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经济全球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本矛盾论文,马克思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社会论文,理论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理论界对经济全球化的探讨和研究, 见仁见智,认识和评价还很不一致。我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向全球 扩张的历史必然。因此,应当运用马克思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来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实 质、发展趋势和前景。这是关系我们“入世”以后能否正确制定和执行发展战略的重大 问题。
一
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 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 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 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 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95年,第32页)马克思这段精 辟的论断,概括了社会构成的两对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社会始终并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水平;其矛盾运动,推 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发展趋势和前景,也应 当从这个理论视角来理解。
第一,马克思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揭示了全球化的必然趋势。马克思认为,社会基本 矛盾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就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社会基本矛盾的特 殊表现形态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资本主 义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马克思指出,追求全球化是资本的固有属性。 马克思说:“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马克思恩 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391页)“资本一方面……要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 一方面,它又力求……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资 本越发展,……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33页)“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其条件是创造 一个不断扩大的流通范围,不管是直接扩大这个范围,还是在这个范围内把更多的地点 创造为生产地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390页)当今的跨国公司正 是这样做的,并且做得更加变本加厉,它把生产搬到国外,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劳动力为 世界市场生产,跨国公司占有国际贸易的大半,引起跨国银行的产生,导致金融关系的 全球化。(参见刘奔)
第二,马克思从商品经济和资本运动的规律揭示了全球化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固 有矛盾。通过将自身矛盾普遍化来克服自身的矛盾,这是马克思揭示的商品关系和资本 关系发展的规律性。随着商品货币关系转化为资本关系,这个规律得到更加充分、更加 疯狂的表现,其根源正是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由这个矛盾所决 定,资本主义生产必然发生周期性危机。资本也正是通过将这种危机的普遍化、跨国化 来克服这种危机,造成资本的不可遏止的扩张性。资本的扩张性的最终根源是生产的社 会化的趋势;而生产社会化的极限无非是生产的全球化。因而,经济全球化实际就是资 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向全球扩张的过程,是发达国家向外输出经济危机、摆脱困境的主要 手段。
第三,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十分清楚地描绘出全球化的 进程和各国之间的挑战、应战态势。马克思在1850年指出,随着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以 及新交通线的开辟,包括亚太和太平洋许多国家在内的太平洋两岸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 更为紧密,并会很快繁荣起来。“古老欧洲的工业和贸易如果不愿意像16世纪以来意大 利的工业和贸易那样衰落不振的话,如果不愿意让英国和法国变成今天的威尼斯、热那 亚和荷兰的话,就必须作巨大的努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263页)在当 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更为激烈。
第四,经济全球化没有改变、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而只是使 这种矛盾不断向全球范围扩张,并使矛盾尖锐化。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 问题。因此,只有用马克思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趋势和前景,才 能对经济全球化有比较透彻的认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
二
遵循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逻辑和方法,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 科技进步为基础、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金融资本为显著特征的资本主义全球化。
第一,经济全球化以科技进步为基础——其主要标志是信息网络的崛起,信息网络化 是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力基础。当西方发达国家还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马克思 就看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预见到直接劳动将过渡为科学劳动。信息网络技术运用于 生产过程,单位商品所包含的活劳动已经大大减少。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的劳动,有很 多不但能够创造价值,而且是能够创造大量价值的非常复杂的科学劳动。这种劳动为扩 大再生产创造了物质条件,促进了产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 升级。信息网络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经济,改变了企业经营 环境,世界性的企业管理和全球化的产业分工将成为现实;从根本上改造了金融,使金 融业竞争更激烈;深刻影响贸易方式,传统贸易中的那种原始的交易方式,将退出历史 舞台。
第二,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是以其上层建筑、包括跨越国上层建筑机构来 推进的。曼纽尔·卡斯特认为:“开创全球经济的关键作用者是政府,尤其是最富裕国 家的政府,7大工业国以及附属的国际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世界 贸易组织。有3个彼此关联的政策创造了全球化的根基:国内经济活动解除管制(始自金 融市场);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以及公共控制公司的私有化(通常卖给外国投资者 )。”(卡斯特,第159页)发达国家大力在意识形态上推销这一套,采取种种手段胁迫他 国解除管制,开放市场;不仅以强大的军事手段对外侵略,而且用其舆论工具极力美化 资本主义社会,并以“帮助”他国之名,用“双赢”口号来掩盖他们对他国财富的掠夺 和占有;为达到霸占整个世界之目的,必要时施展政治暴力。
第三,金融资本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全球化的集 中体现。固然,资本包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但是金融资本出现以来一向 是资本里的支配部分。在经济全球化中,金融管制的放松,使许多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金 融业活动空前活跃。货币和资本市场的活动正在加强。这种竞争破坏整个国民经济的正 常运转,加重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激化资本主义社会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导 致金融市场的迅速转变以及巨型金融集团的出现。资本积累及其价值增殖,几乎都在全 球金融市场进行,无止境地利用商品来生产商品,以便通过货币来追逐货币。而这个市 场则由金融流动之无时间性空间里的信息网促动。通过这些网络,资本在全球各地投资 于各部门的活动:信息产业、媒体企业、服务业、教育、技术、文化、娱乐、旅游、贸 易、战争与和平等等活动。金融投机日益加剧。由于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和全球金融体 制的不健全,造成大量的泡沫经济并引起频繁的金融动荡和金融危机。日本泡沫经济在 上个世纪90年代的破裂,特别是1997年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经济 动荡。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东盟国家损失3万亿美元,陷入了30年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而 同时1000多亿美元转入美国。
上述三个方面是紧密相联的:以科技为基础的生产力发展,加剧了生产社会化与资本 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然而,建立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为了缓 解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极力推行资本关系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中,以金融资 本为显著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按其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伸向世界各个角落。这都是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第一,劳资矛盾依然存在,工人受剥削的程度日益加深。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使资 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变化;发达国家白领工人的比例不断增加, 而且工人的工资有所增长,工人持股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但是,探讨当今资本主义仍然 不能离开对资本本质的认识。资本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追求自身的增殖,资本的生产目的 是追求剩余价值,获取高额利润。基于这个前提,可以清楚地看出,其一,发达国家白 领工人比例的增加是资本家、资本集团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必然结果,是资本向国际垄 断变化的必然产物。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时,指出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立于 不败之地,获取超额利润,必然增加技术投入提高资本有机构成。这就势必导致生产所 需要的白领工人增加。白领工人的增加正是资本追求自身增殖、获取高额利润的结果。 在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有着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因而发达国家将从事非熟练劳动 的密集型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如:在彩电、摄像机、计算机等产业的生产过程中, 技术产权为发达国家所控制,产品设计、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一般限制在发达国家生 产,而将组装工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就使发达国家白领工人的比例提高。其二,发 达国家工人工资的增长源于劳动力价值的变量。劳动力的价值是劳动者维持其劳动力的 必要条件的总和,工人工资的增长是劳动者维持其劳动力的必要条件发生变化所致。同 时,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又为劳动力价值变量拓宽了范围。如:当美国将汽车生产 线转移到墨西哥时,本国失去一个30000美元的工作岗位,而墨西哥增加一个3000美元 的工作岗位。27000美元成为汽车公司的收益,该收益用来降低车价、提高工人工资、 增加企业利润。发达国家工人薪水的增长没有影响资本获取高额利润,仅仅是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值的变量而已。其三,发达国家工人持股并没有改变自己的身份 ,反而加深了受剥削的程度。在美国5%的家庭持有77%的股票,从全球规模上讲公司持 股人的数量恐怕不足世界人口的1%。这些大股东操纵着股票市场,盘剥着小股民的利益 ,操纵着小股民的命运,股票为他们带来了大量财富。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使所有资源已 经极端灵活化,数十亿的资本能够以光速流动。为寻求最便宜的基础设施和劳动资源, 跨国公司能够很容易地从一个地方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另一地方,因而具有巨大的讨价还 价能力。这不仅使劳动力价值发生贬值,而且造成公司企业输出国的就业岗位减少,工 人失业率上升。作为跨国公司企业输入国,从表面上看增加了所在国的就业岗位,然而 实际上,跨国公司带来的就业量远远小于被跨国公司挤垮的本国公司的失业量。工人面 临失业的困境更加严峻。
第二,发达国家之间争夺世界霸主地位的斗争愈演愈烈。二战后,世界霸主的地位非 美国莫属。美国拥有世界50%的生产力和70%的黄金储备,其竞争实力远在欧洲各国和日 本之上。当时美国的政策是利用美国统治的全部优势,为美国资本取得最有利的地位, 迫使各国开放市场,接受价廉物美的美国货,摧毁联邦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 利的经济,取代这些国家对殖民地的统治和影响;摧毁联邦德国、日本军事工业的计划 ,从根本上消灭这两个新兴工业强国的竞争力,以实现美国独霸西方世界的美梦。然而 ,随着美国商品大量输入各国和摧毁联邦德国、日本两国军事工业,欧洲和日本国内失 业工人大量增加,各国共产党迅速壮大。美国的统治精英终于发现,他们的头号敌人是 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因此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发生180度的变化,变消灭竞争 对手为扶植竞争对手。结果,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约 下降11个百分点,而日本所占的比重却翻了3倍之多,联邦德国所占的比重也增加了50% 。法国戴高乐领导的民族主义政府,退出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组织。越南战争爆发 ,大多数西欧国家强烈反对美国的政策,直接威胁美国垄断资本的长远利益,动摇美国 的世界霸主地位。于是美国政府的一批高级战略谋士,纷纷为美国的国际战略转变出谋 划策;英国积极向美国传授软硬兼施、分化瓦解之术,以求延长和重建英美阵营的全球 霸权。为此,美国以西方霸主的地位强迫欧洲各国和日本与其签订双边协议,要求各国 “自愿”限制对美国出口,要求欧洲和日本开放农产品市场,以减少美国的贸易赤字。 胁迫日本、联邦德国和其他国家放弃对亚非拉的大量工业投资计划。使用美国的拿手好 戏——汇率战。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美元对日元的比价从1∶360直落至1∶120左右 ,严重地削弱了日本经济的竞争力。同时,美、英两国政府、垄断金融资本和国际货币 基金,不断施加压力强迫日本推行金融自由化,诱导了日本的泡沫经济,在日本内部植 下了东京称为“金融艾滋病”的祸根。日本在20世纪整个90年代一直深深地陷入萧条之 中,至今无力自拔。
第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和斗争不断深化。马克 思恩格斯用毕生精力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 然胜利的规律。社会主义从思想、运动的发展到制度的建立,无不引起资产阶级的恐慌 和敌视。他们过去用武器、用原子弹和氢弹的威慑没有搞垮社会主义国家,现在企图采 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和平演变”战略,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颜色。前苏联解体东欧 剧变之后,社会主义中国成为美帝国主义“西化”和“分化”的主要目标。美国中央情 报局在20世纪90年代炮制的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表明对付中国的“和平演变”战 略更加完善。他们在公开的国际场合、公开的政府与政府首脑会谈中,都宣称“坚持一 个中国,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宣称“美国政府欢迎一个稳定繁荣和发展的中国 ”,暗地里却巴不得中国早日瓦解。并且,为了促成这一天的早日来临,他们从政治上 、经济上和军事上支持“台独分子”搞两个中国的阴谋;扶持达赖势力,妄图把西藏从 中国分裂出去。他们利用中国的对外开放,鼓吹西方的市场化和私有化,进而在此基础 上鼓吹市场经济的自由主义政治要求,在中国制造“政治突破”,引导中国改革由市场 化、私有化向政治多元化方向发展,加紧对中国推行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战略攻 势。在所谓“西藏问题”、“人权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上大做文章,企图从思想 上精神上动摇和摧毁中国人民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与理想,动摇和摧毁中华 民族的精神,迫使中国屈从于美国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价值观。他们利用各种所谓“基 金会”的筹款方式,豢养一批“持不同政见者”和邪教骨干分子,让他们拿着美元,充 当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的马前卒。他们利用不分国界的信息媒体进行思想文化战, 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搞“文化殖民主义”;进行生活方式上的影响,搞“网络民 族主义”和“网络种族主义”;放肆地制造对方国内敌对情绪,等等。针对美国为首的 西方国家发动的意识形态攻势,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要警惕和战胜美国和西方一些国 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他说:“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 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现 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又说:“美国,还有西方其他一些国家,对社 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美国现在有一种提法:打一场无硝烟的世界大战。我们要警惕 。资本主义是想最终战胜社会主义,过去拿武器,用原子弹、氢弹,遭到世界人民的反 对,现在搞和平演变。别国的事情我们管不了,中国的事情我们就得管。”(《邓小平 文选》第3卷,第311、325-326页)江泽民同志也一再教导和提醒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挫 败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我们的阴谋。这场斗争将是长期、尖锐和复杂的。
四
南北关系问题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当代最突出的表现。邓小平指出:“现在世 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 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其中,“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同上,第105页)“国际社会虽然提出要解决南 北问题,但讲了多少年了,南北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并且越来越大。 ”“南北问题不解决,就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障碍。”(同上,第281、56页)这就 告诉我们,和平与发展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问题,或两大矛盾,不像某些望 文生义者所宣扬的那样,似乎指和平与发展是已经实现了的状态。和平问题远未解决; 南北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还在拉大。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承认:“全球化对美国是 好事,对其他国家是坏事,因为它加深了贫富之间的鸿沟。”(转引自布马洛)造成南北 差距日益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生产力水平的极度不平衡。发达国家占据雄厚的科技优势,是科技高度集中地 。1990年7大工业国占了高科技制造的90%,掌握全球电脑运算能力的80.4%。北美的研 发支出占全世界的42%以上,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支出合计不及世界的1%。1993年,10个 国家便占全球研究发展的84%。到了90年代末期,住在高收入国家的世界1/5的人口占互 联网使用者人数的93%以上。发达国家控制了科学机构出版物、研究基金和提名奖等。 此科学群的复杂劳动,能够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第二,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形成对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 。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90%GDP低于跨国公司的销售额,而GDP高于跨国公司销售额 的国家均属西方发达国家。世界500强中,1990年美、欧、日占81%,1997年西方占99% 。1998年世界前20强中,美国就占70%。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操纵着国际基金组织和 世界银行。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市场多数商品价格的决定权,因而他们随意抬高工业制 成品特别是高科技产品的价格,任意压低原材料和各种初级产品的价格,进行不平等交 换,使大量经济收益向发达国家转移,盘剥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例如:南非洲国家相对 于发达国家,拥有更高的出口,但由于这些出口集中于低价初级品,不均等交换过程使 非洲经济体至今仍然贫穷。
第三,从国际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之角度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凭借先进 的科学技术和经济优势,建立起军事强国的控制。美国并没有因前苏联解体削减军队、 收缩国防经费开支,反而不断增加,计划10年内增加450亿美元。美国军事战略的根本 目的是维护美国的利益,通过政治干涉、经济制裁和军事干预等各种途径,“防止重要 地区落入以美国为敌的国家控制之下”,以赢得最大国家利益。这是美国制定军事战略 的出发点和根本点,贯穿于美国历届政府中。美国不顾包括其主要盟国在内的世界多数 国家的反对,一意孤行加紧研发“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美国 频繁地举行军事演习,仅2000年以来,美军与亚太国家军队举行的较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就达50多次。这些军事演习主要是针对中国和俄罗斯的。这是因为亚太地区拥有巨大的 经济利益,以及亚太地区对美国战略运筹的影响力不断增长。美国借反恐怖主义对阿富 汗进行持久打击,其主要目的不在于本·拉登所领导“塔利班”政权,而在于阿富汗是 中亚、西亚和南亚之间的枢纽,战略地位重要,乃兵家必争之地。早在冷战期间美国就 支持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并向其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以打击前苏联。1998年美国对 阿富汗的本·拉登住所和训练基地进行导弹袭击。1999年决定对“塔利班”实施经济制 裁。2000年6月普京和克林顿达成协议,两国将联合打击“塔利班”的恐怖主义。2001 年10月7日美国以反恐怖主义为名,开始对其进行大规模打击报复的军事行动。这种只 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行为,才是最大的恐怖主义。它严重威胁着全世界人民的 安全,控制和制约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凭借科学、经济和军事的优势控制着世界经济组织,制定着 有利于自身的游戏规则,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 。致使劳资矛盾、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特别是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并使环境、资源、人口、生态等全球性问题 不断深化,陷入种种危机之中。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南北差距日益加大,这正是资本 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其固有的基本矛盾就必然 发生作用,南北差距还要继续拉大。
针对南北矛盾加剧的现实,某些西方学者开出了许多解决南北矛盾的“妙方”——极 力美化资本主义制度,呼唤资本主义一统天下。一些自由主义者,迎合资本主义的需要 ,认为全球化给全世界带来“福音”,甚至认为资本主义不再是资本主义,或者认为资 本主义在全球的统治是永恒的。这是违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第一,资本的扩张 性所需要和引发的科学技术,使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越来越不 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以公共 占有生产资料的方式取而代之。因此,建立在生产社会化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必然随着生产的进一步社会化而变革。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是不可抗拒的规律。第 二,资本具有“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的本性和必然历史趋势,实际上是在造就 跨国资本家阶级的掘墓人——跨国工人阶级。如果说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或者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各国无产阶级的联合还受国界和区域的限制,那么进入全球 化之后,这种国界和区域的界限就会逐渐消失,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 制度,建立一种新的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形态,将成为更加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第三,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当它还在压迫其他民族的时候,是不可能获得自 由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第309页)马克思也说:“奴役其他民 族的民族是在为自身锻造镣铐。”恩格斯还指出:压迫民族“用来压迫其他民族的力量 ,最后总是要反过来反对它自己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72年,第312 、586页)这无非是说:民族之间矛盾的解决和压迫民族内部阶级矛盾的解决是互为条件 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和发达国家内 部阶级矛盾的解决也是互为条件的。这就意味着,南北关系问题的解决最终要取决于资 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即社会主义运动的胜利。一个没有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全 球化”总是要实现的。
标签:经济全球化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有机构成论文; 经济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美国金融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美国社会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