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县金川小学 江西 新干 331300
摘 要:随着新课标课改的落实,小学数学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上产生了本质的变化,它更多的是从生活当中的基础问题着手,将教学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将数学知识由原本的抽象变为具体化。要真正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以及存在的切实方法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命题,并解决数学现象。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优化措施
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深入了解,掌握数学思考问题的方式,锻炼他们的思维模式,培养数学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素养,能够基本地建立较为全面的数学体系,为今后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能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分析解决问题。原本应试化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的书面成绩,对学生的教学也趋向于功力化的试卷分数,以数学卷面分数的提升为主要提高的目的。而新课标对教学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选择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出发,教会小学生发现身边有趣的数学知识,让小学生从学习的被动地位解脱而出,学会怎么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真正地理解数学、爱上数学。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现状
虽然已经实行了新课标课改,但是想要彻底摆脱原本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还是具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忘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让学生按步就班地按照老师的方式一步一步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这种方法不见得完全不可取,也许会有一部分学生的确适合这样的学习方式,可是学生的性格不同,思维方式不一致,学习的状态更是千差万别,而教授课程的教师却只有一个,很难兼顾到所有的学生。这种单一化的学习方式,从长远发展上来看,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丧失自我审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故而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状态良好,吸收程度较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规则化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显得教学内容更加的呆板、乏味,时间久了,也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虽然对运用的公式十分熟悉,但是怎么得来的却并不知晓,而且具体的运用方式也不是十分了解。另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与学生的反馈以及互动,很容易使学生陷入无法解决数学命题的漩涡中。长期累积下去,会导致学生数学思维限制化越来越严重,到了最后难以突破的地步。而且这种教学方式还会导致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很难融入到具体问题的思考当中,跟着老师的教学方式有样学样,思考所有的问题都选择同一种方式。数学命题当中的问题思考方式是多元化的,需要开通学生全面的思维脉络,而单一的思考方式不仅不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对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造成了阻碍。
二、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方法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新课标的教程编写都是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状态而后仔细制定的,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以及积极的引导意义。教材当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全面的发展和各项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很好地利用课本,将教材的内容深刻地解析,使学生能够由浅至深地真实了解、确实感受。教师要首先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要了解到小学数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今后人生的重要启迪作用以及积极意义,将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教育着重体现在培养学生学科发展上,使学科当中的知识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要摆脱以往的老旧观念,学会尽量突破应试化的教育弊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多利用思维导图以及思考题的相关思考环节,学会利用图像以及动画的方式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学生展开数学内容以及数学具体命题的探讨,学会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将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在分析运算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学科知识当中深刻的生活智慧,并在学生不断提高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数学教学工具,比如可以通过一些影像、电脑视频播放的方式尽快地让学生了解到“1+1=2”、“5-2=3”等类似的加减法。甚至于让学生通过动画片播放的形式,通过视频当中出现了几只羊、通过白色的小羊和黄色的小羊总共有多少的数数的方式来进行加法减法的运算。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尽快地让学生掌握加减运算的技巧以及方式,尽快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运算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学生学习状况。
总之,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实际生活当中能够运用到的学科知识,就需要将这种固化的现象彻底解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思维方式,尽量打开以及扩张学生的思维脉络,使学生能够真正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的理论知识并运用到生活当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艳艳 常秀芹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8,(24):76-77。
[2]黄锦姝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缺失和重建[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9,(7):63。
[3]李丹丹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2):100-101。
论文作者:聂建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0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方式论文; 过程中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