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检测AST与ALT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检查AST与ALT的1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慢性肝炎、急性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各50例),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在本院检测科接受检查AST与ALT的50例健康受检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最后,分析两组AST与ALT的监测结果以及AST/ALT比值。结果:对比慢性肝炎患者、急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以及健康患者的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急性肝炎的AST/ALT比值具有向上攀升的倾向,慢性肝炎患者AST/ALT比值向上攀升的倾向,上升后比值能够超过1.0,肝硬化患者的AST/ALT比值向上攀升的倾向,上升后比值能够接近2.0。结论: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检测过程中,对患者的AST和ALT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加重,可根据病毒性肝炎检测AST/ALT比值分析患者病情情况。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通常是由2种以上的肝炎病毒所诱发的,它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途径复杂以及对人的传染性较强等特点[1]。当健康人类被传染后,极易出现恶心、呕吐、以及乏力等临床表现,对于人体具有一定的伤害[2]。目前在临床检查中,常常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两项指标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诊断[3]。临床研究表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是针对肝细胞损伤最为重要、最敏感的诊断项目,其中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常常存在于人体的细胞质中、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则存在于人体的线粒体中,对于肝损伤其指标量均具有不同幅度的升高。为了了解AST与ALT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对比1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各项资料。现将其结果叙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检查AST与ALT的1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在本院检测科接受检查AST与ALT的50例健康受检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中有80例男性,70例女性;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为(72.5±2.5)岁。对照组患者中有30例男性,20例女性;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为(70.5±2.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使用连续监测法测定对两组受检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进行检查。检查仪器:使用日立公司提供的新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试剂是仪器原装配制的。在检查时,根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的参数以及试剂说明的步骤进行。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AST与ALT的监测结果以及AST/ALT比值。
1.4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急性肝炎患者的AST为(105.45±80.06)、ALT为(246.95±210.40)、AST/ALT(0.60±0.12);慢性肝炎患者的AST为(120.05±115.00)、ALT为(120.05±42.95)、AST/ALT(0.95±0.16);肝硬化患者AST为(168.20±106.37)、ALT为(61.40±33.11)、AST/ALT(1.92±0.34);健康患者的AST为(21.05±4.71)、ALT为(19.15±6.85)、AST/ALT(1.15±0.30)。对比慢性肝炎患者、急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以及健康患者的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急性肝炎的急性肝炎具有向上攀升的倾向,慢性肝炎患者AST/ALT比值向上攀升的倾向,上升后比值能够超过1.0,肝硬化患者的AST/ALT比值向上攀升的倾向,上升后比值能够接近2.0。
3讨论
3.1 ALT与AST的作用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通常是由两种以上肝病毒感染所引发的,对人体具有一定程度破坏,可到患者出现恶心、乏力以及肝功能损害等各类临床症状。临床研究表明,按照病毒性肝炎病情演变和病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以及肝硬化[4~5]。目前,在对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常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进行判断。国外的临床报道,认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是最能反应肝细胞损伤的治疗,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3.2ALT与AST的分布位置
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常常存在人体的肝脏内,而肝脏中的ALT常常存在细胞质中,仅有少量的ALT存在于线粒体中;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在人体器官中的分别较广,其中以肝脏和心肌的分别含量最多,其中有超过80%的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存在于人体的线粒体中,仅有少量的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存在于人体的细胞中。
3.3比值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肝炎患者的ALT的增高程度明显要大于AST,而急性肝炎患者的急性肝炎与其他类患者以及健康受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之所以急性肝炎患者的ALT的增高程度明显要大于AST是因为:在急性肝炎早期,增加患者体内肝细胞的通透性,而患者体内的线粒体则未被破坏,从而形成这类现象。在慢性肝炎中AST的增高程度明显要大于ALT,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在病变时,对线粒体具有累及作用,从而导致AST的增高程度明显,与本研究结果相同。肝硬化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通常是由慢性肝炎发展而形成的,若慢性肝炎患者的AST/ALT比值持续上升时,应注意患者是否在向肝炎化发展,并调整现有的治疗措施,在本研究中肝硬化患者的AST/ALT比值明显高于慢性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总结
总之,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检测过程中,对患者的AST和ALT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加重,可根据病毒性肝炎检测AST/ALT比值分析患者病情情况。
参考文献:
[1]张丽君.AST/ALT比值测定在病毒性肝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职业与健康,2005,21(9):1404-1404.
[2]倪宁,吕爱玲.病毒性肝炎血清TBA与AST,γ-GT,ALT测定结果的比较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4,33(5):475-475.
[3]牛文强,陈杰.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相关自身抗体、血清HCV RNA水平及AST/ALT比值的关系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09,04(14):73-74
[4]韩俞.异甘草酸镁与甘利欣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8):103-103,105.
[5]岳峰,沈敦,刘婕等.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LT/AST A/G比值与病变程度的关系[J].河南医药信息,2003,24(4):19.
论文作者:王爱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患者论文; 比值论文; 肝炎论文; 病毒性肝炎论文; 血清论文; 天门冬论文; 转氨酶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