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川:39年来,老人供养了17位“爸爸”_社会万象论文

殷川:39年来,老人供养了17位“爸爸”_社会万象论文

尹川:古稀老人39年赡养17位“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古稀论文,老人论文,尹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不是亲戚,是一家人”

春节过后,天气渐暖,天津市河东区万新村小区的居民们,又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满头白发的尹升老人,搀扶着另一位老人出来晒太阳。被搀扶着出来晒太阳的老人名叫宫树震,今年91岁,是73岁的尹升老人收养的第1 7个“爹”。尹升赡养这位老人已经8个年头了。

邻居宋树森告诉记者,十几年前尹升搬到这里来,就带来了他赡养的老人,最多的时候有三四位。曾有邻居好奇地问他怎么家里有这么多亲戚,尹升却笑着回答:“我们不是亲戚,是一家人。”

如今,尹升赡养的大部分老人都先后故去了,91岁高龄的宫树震老人身体还很健康。虽然不善言谈,但宫树震老人的脸上写满了宁静和满足。尹升每天都为他做四顿饭、早晨晚上洗脸洗脚,天气好时带他出去晒太阳。宫树震老人回忆说,2002年他被尹升接回家时,这间38平方米的小屋内已住着3个老头,尹升自己则睡在大书桌上。

在近40个年头里,尹升共赡养过17位老人。说起几十年的往事,尹升对自己的付出和遭遇的困难不愿多谈,然而,回忆起老人们的辛酸遭遇以及自己与他们的缘分,他却不止一次落泪。

1971年,独自在天津靠打草拾粪维持生计的赵永贵老人,因腹泻病倒在路边,恰巧被尹升看到。自那以后,尹升便经常为老人买粮买药,洗衣烧饭。唐山大地震后,尹升干脆就把赵永贵老人接到自己家中照顾。最后,老人以82岁高龄谢世。临终前,他拉着尹升的手说:“遇上你是我的福分,你的心就是金子,可别丢了。我来生再报答你吧!”

“有的老人刚开始时有些冷漠,那不是他们没有感情,而是内心积存的痛苦太多了,只有温情才能把他们的心暖回来。”尹升说,老人们终于能够认同这儿是自己家,是他心里最感快慰的时候。

“照顾老人需要爱心加耐心”

尹升尽管近几年已不用为赡养老人的经济来源发愁,但长期养成了生活俭朴的习惯,他现在还是很少买新衣服,每双袜子都要补上几十次。尹升曾经同时赡养过4位老人,其间,3个儿子一度全部失业,而他和妻子的退休费每月只有七八百元。即使这么困难,他都没有放弃对老人们的奉养。

尹升赡养的1 7位老人,最初都有不同程度的病患,但令人惊奇的是,只要由他开始照顾,老人们总能变得健康起来。这些被他赡养的老人全部都活过了80岁,其中有6位还活过了90岁。

尹升告诉记者:“照顾老人其实不复杂,就是需要爱心加耐心。”比如,老人们喜欢吃饺子。一般人包饺子都是拿生肉包,但他总要把生肉过完油再包,否则老人消化不了。再比如,给90岁的老人做饭,不是鸡鸭鱼肉就好,要吃得多样、少吃多餐,除了稀饭、面汤以外,每天要保证有几个鸡蛋和一斤牛奶。尹升爱干净,他经常给老人擦澡。“给老人擦澡的时候,老人的身上一定要蒙上被子,蹲在床前伸进手去擦,否则老人容易感冒。”他说。

老年人的共性问题是容易感觉孤独,尹升就经常与他们唠家常,让他们高兴。宫树震老人有夜游症,每次发作时,尹升总是抚摸着老人一遍遍地说:“没事,没事,咱们睡觉。”尹升还常骑着三轮车带老人出去散心。

“怜贫惜弱是人性固有的美好”

多年来,一直有人问尹升为什么这样做。每当这时,他总是反问:“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在尹升看来,每个人都会变老,都有需要别人照料的时候。给需要温暖的人送去温暖的同时,自己的内心也是温暖的。

在尹升看来,怜贫惜弱应该是人性中固有的美德。他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宁可自己饿着也要把吃的送给村里的孤老太太们。母亲的善举,给了他终身的教益。后来,他经历了饥荒、“文革”,饱尝人间冷暖,但总能得到好心人的接济。“人与人要多结善缘,我想我与老人们就是这样的缘分。别看我照顾他们,其实老人们在世情事理上给我的启发,也让我受益。我很敬佩他们,也打心底里爱着他们。”他说。

尹升的老伴比他大4岁,已年近80,几年来因脑溢血瘫痪在床,由儿子们伺候着。尹升说,老伴也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就是家里揭不开锅借钱养老人,她也没有一句怨言。

尹升的善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孙们。遇到老人生病,尹升实在忙不过来时,就通知3个儿子过来值班。逢年过节,他们还会轮流为老人们收拾房间,洗衣做饭。

尹升的孙女说,从她记事起,家里就有太爷爷们。小的时候,她常和太爷爷们睡一张床。

(原文标题:一位古稀老人与他的十七个“爹”)

标签:;  

殷川:39年来,老人供养了17位“爸爸”_社会万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