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学前教育的发展_学前教育论文

面向21世纪学前教育的发展_学前教育论文

迎接二十一世纪展望学前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前教育论文,二十一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理论研究

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上提倡的“儿童优先”的原则,已成为九十年代国际社会的行动准则,它标志着人类对廿一世纪的展望,并为进入廿一世纪作准备。

1991年3月,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两个文件。继而国务院下达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了九十年代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十大目标,表明了我国政府关心儿童健康成长,实现“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的决心,在全社会倡导“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做表率、为儿童办实事”的公民意识,要求各级政府及各有关儿童工作部门必须结合各自的职责履行上述承诺。

我国是个儿童大国,每个儿童都有生存权和发展权,他们理应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受到保健与保护,并接受科学的早期教育。今天的学前儿童是廿十一世纪的主人,亿万宝贵的人才正从今日的学前儿童中产生。现代科学理论提倡的优生、优育、优教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生活实践也充分证实了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在各个方面都大大超出人们预料的发展。学前教育为儿童创造了良好发展的契机,为儿童接受基础教育作了高起点的铺垫。轻视学前教育的观念已经陈旧,急待转变。

着眼未来,展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建议在此下几个方面求得共识。

一、使学前教育进入每个儿童的家庭

家庭是儿童最早的生活环境,也是生活时间最长久的环境。我国的家庭结构不一,有传统的由三代人或四代人构成的复合型家庭,也有由两代人构成的现代核心家庭,还有少量变态型的单亲家庭(又称不完全家庭)。无论在哪种类型的家庭中,一般情况下儿童都是家庭中的宝贝,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许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倍受宠爱,并对他抱有莫大的期望,这是十分自然的,无须指责。但应如何疼爱孩子,如何促其健康成长,却并不是每个做父母的都懂得的,做好父母是一门学问,教育者应先受教育。

身教、言教、潜移默化、生活教育、单独教育等是家庭教育的特点。社会应对每个儿童的家庭给以关怀和帮助,向亿万儿童的父母提供学习保育和教育儿童知识的机会,教育家长应列为政府的行为,在《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此项工作已列入十大目标之一,即:“使90%儿童(十四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实现这项目标有组织地开辟多种渠道,向儿童家长提供教育。

家长应注意自身榜样的影响作用和恪守一致的教育原则,运用提示在前和善于鼓励的教育方法,创造适宜的育儿环境,如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的生活氛围,整洁、优美、富有情趣的环境布置,健康的文化生活以及有属于儿童活动的小天地。避免和排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父母对儿童所应有的适当的回避。

家长重教、懂教,儿童受益非浅。儿童行为中,言谈中,兴趣中都反映了父母的影子和家庭教育的烙印。为了下一代,我们应给予家长更多的帮助,使学前教育进入广大的家庭之中。

二、积极发展社区学前教育,不断扩大学前社会教育的受益范围

在经济发展的改革大潮带动下,以居民居住地域划分的社区,正在我国的城市和农村、沿海和内陆发展。社区生活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娱乐的、生活服务的广泛内容。适应社区中各种年龄、各种职业人群的社区教育是社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学前教育已在我国的一些发达城市兴起,如上海市的街道、居委会,普遍设有社区托儿所、儿童游戏场、玩具图书馆,家庭讲座、家庭辅导站、家长学校、家长参与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社区学前教育。农村的社区学前教育也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如福州黎明乡、河北农村、内蒙锡林浩特盟草原牧区、广西上林县等经济发达的、中等的和贫困的地区也相继建立了乡村社区学前教育基地,如儿童乐园、玩具图书馆、草原流动幼儿园、巡回辅导站、家长学校、家庭辅导站等。城乡社区中多样化的学前教育,贴近家庭,贴近儿童,便利灵活,受益广,可借鉴推广,让社区学前教育的火花点燃在城乡中。

率先发展社区学前教育的城乡社区领导,有眼光,有远见,重教育,从根基抓起,将学前教育列入社区发展计划中,配人力,创条件,动员群众,组织实施。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广阔的领域。可以预见,正规化的托儿所、幼儿园机构与多形式的社区学前教育的普遍发展,将为我国廿一世纪贡献众多的有良好教育素质的新一代。

三、倡导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社会在变革,时代在发展,与此相适应的观念理应推陈出新。现代学前教育新观念是现代社会的要求,是科学成果日益发达的产物。

八十年代以后,学前教育的科学理论日益成熟,带来了各国学前教育繁荣的态势,如学前教育内容的更新与扩充,实施形式的多样化,施教方案的多元化,教育手段日益现代化等等。多元的理论与多元的施教方案,有异有同,共存并生。

胎教学说已用于临床,不少孕妇接受胎教指导后,从而迎来了健康、聪敏的婴儿出世。

以儿童发展(个体与群体的发展)引导教育。教育为了儿童发展的新观念正在克服教育的非年龄化、非个性化的弊端,瞄准廿一世纪的社会人才标准,准备儿童的体能、智能、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务使每个儿童获得主动的充分的发展,因材施教。平均发展、千人一面是失败的教育。

学前教育在接受基础教育入学之前开始,具有教育的独特性。注重兴趣诱发,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促进社会性学习,发展潜能。教育者与儿童在教育过程中保持互动的关系;教育者保持对儿童的慈爱、了解、信任、等待、帮助与指导,可赢得儿童的亲近、威信、主动与接受,儿童可望获得充分的发展,取得发展的较佳效果。

四、呼唤全社会净化环境,为儿童提供优质服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学前儿童的消费渐渐成为市场追求发展的目标,以儿童衣、食、住、行、玩具、保健、医疗、娱乐的市场空前火热,一方面体现了全社会都在关怀儿童,为他们着想,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是可喜的值得庆幸的好事。但市场发展的现实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甚至令人气愤的现象,在关怀儿童的大潮下,泥沙俱下,假冒伪劣的儿童用品充斥市场,恐怖、迷信、色情、赌博等精神毒害物也挤进了儿童读物和玩具中。儿童衣帽鞋袜五光十色,市场繁荣,但长期型号不全,尺码不合格的现象无人问津。公共设施也缺乏为儿童考虑,令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在一些国家中,为儿童的服务内容、设施十分周到,精细方便,儿童随处感到温暖与关怀。希望社会各界,在政府的领导下,携手共创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变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为更加持久的、深入的关怀儿童的行动,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儿童,服务儿童,向儿童提供更多更实际的帮助。

标签:;  

面向21世纪学前教育的发展_学前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