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_骆肖锋

关于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_骆肖锋

44162219861208xxxx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岩土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对岩土工程地基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基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对地基进行有效处理,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本文对岩土工程地基处理要点做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其具体应用。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基处理;常用方法

引言

岩土工程的地基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因其主要的施工材料多为浇筑性材料为主,使得其施工阶段成为了整个建设周期中最为脆弱的阶段。岩土工程的地基建设在施工阶段面临的风险和破坏通常是不可预知的,主要有自然破坏以及人为破坏等。岩土工程地基建设的施工阶段相对于其他工程的施工阶段来说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因地基建设在施工阶段的技术要求较高,且施工环境相对于其他工程来说不稳定,随着施工过程的进行,地基建设中地基夯实等施工要求所面临的问题越显加剧。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在岩土工程地基建设的施工阶段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同时养护管理的不到位则会使得此问题扩大化并最终影响整个岩土工程的顺利完成。

1 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要点分析

地基工程是所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核心,同样也是岩土工程施工最为关键的施工项目。岩土工程地基施工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和流程进行,具体的施工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岩土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预压测试,主要测试岩土地基是否出现横向位移、地基沉降或者土层水压是否满足要求等,同时按照测试数据结果对地基进行处理;其次,如果岩土工程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加固,则事先必须做好地下管线的防护工作,保证地下管线不受地基加固工程影响,确保土层强度能够抵抗地质运动造成的影响,同时在施工现场设置减震带,降低地基施工对周围建筑的影响;再者,岩土工程地基处理如需往地基中灌注水泥砂浆,则事先必须做深层搅拌试验,保证水泥砂浆配合比标准,从而实现最佳的地基处理效果;最后,要注重地基加固方法的结合使用,如对特殊岩土工程,结合应用化学加固和机械加固,利用机械设备做碾压和振动处理,提高地基加固处理效果,保证工程质量。

2 岩土工程中地基处理面临的问题

2.1地质形态问题

岩土土体结构具有不稳定和多变性特点,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各种环境的作用,会使工程出现空洞或风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使地质类型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施工负责人员需要提前解决这些问题,做好勘察工作。在实地勘察中,需要采集各类型地质结构的范围和位置及严重情况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有的放矢的处理措施,使岩土地基基础更加稳定可靠。

2.2勘察不到位

岩土工程地基基础处理依赖绝对真实可靠的勘察数据,如果勘察不到位,数据便没有参考价值,相关的地基基础处理方案也没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最终降低地基基础处理效果。在实际中,勘察人员多为施工单位内部人员完成,这些人员的经验和技术能力还存在进步空间,所以在勘察设计中,经常出现偏差,相关勘察资料的分析整理水平也不高,这不能准确反映工程地质状况。

2.3桩的倾斜问题

在桩基础施工中,桩体倾斜问题也是影响基础施工效果的因素。其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其一在岩石地质结构上施加桩基础,桩端有很大机会遇到障碍物,施工人员还需将其顶端触碰到的石块处理掉。其二装机安装不到位,其作用于桩体上,桩体的桩架很难保持端正,其角度可能会发生偏移。其三挤土效应也会对桩体产生侧向压迫,使桩体倒塌倾斜。该效应主要与桩体分布间距不合适有关。其四桩基础尺寸与孔洞尺寸存在偏差,在落实桩体时,桩体与孔洞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在落实振动锤击操作时,桩体自然会发生倾斜。其五基坑开挖过程中产生误差,造成桩体倾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断桩问题

断桩对岩土工程加固无益,反而会影响工程施工,其原因如下。其一桩体倾斜过大,使薄弱处无法承受锤击力度,进而发生断裂。其二桩基从制作场地到达施工现场再到吊装施工应用,都有可能发生质损,导致断裂。其三桩体制作材料或制作技术不合格,会使桩体成为劣质产品。其四在打桩过程中,装机打击角度、力度和速度等都会对桩基造成影响,如果这些参数过大,远超过桩体的承受力,桩体会断裂。其五桩体与基础底部接触部位处存在障碍物,桩体也无法与基底有效连接。

3 岩土工程地基处理常用技术分析及应用

我国在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环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高效的施工技术方案,很好地满足了现阶段岩土工程施工环节,地基处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实现了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

3.1机械强夯法

为了提升岩土工程地基的结构强度,在某些环境下,可以使用机械强夯法,机械强夯法操作难度较低,成本不高。在实际的施工操作环节,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相关要求,对起重机械的数量、夯锤的吨位以及夯实的高度等进行判定。现阶段我国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环节,普遍使用8t~30t 的夯锤,借助起重设备,将其抬升到6m~30m 的高度,对地基进行夯实。通过强大的冲击,使得地基土壤颗粒得到重新组合排列,将土壤孔隙之中的水分以及气体快速排除,进而大大提升地基的结构强度。从相关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来看,在机械强夯法下,地基的压缩性能够下降2倍~10倍,地基自身的承载力能够提高2 倍~5倍,而造价比置换垫层法要低35%左右。

3.2土木合成材料法

土木工程合成材料法是指借助于新型的土木材料对岩土工程地基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增强地基的结构强度与稳定性。与传统的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方法相对比,土木合成材料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高分子化合物的使用,使得地基处理的效能大大提升,有效增强了地基的排水能力,减少了流水对于地基的侵蚀。现阶段土木合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地基边坡之上,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有效改善地基土壤的渗透性,提升岩土工程地基的结构强度以及负载能力。

3.3置换垫层法

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环节,对于地基之中深度较浅的垫层,可以使用碎石进行置换,经过必要的回填工作之后,使得地基自身的结构稳定性大大提升。置换垫层法现阶段多用于地基深度相对较浅且地基中含有软土的情况,通过对软土的置换,来实现地基的有效处理。置换垫层法在实际的应用环节,要求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使用机械设备对地基之中含有的软土进行清挖,直到露出质地坚硬的土层。在此基础上,使用一定级配的砂石进行置换,并进行回填夯实处理。通过砂石的置换回填,使得岩土工程地基的透水性得到大大提升,地基的承载力也得到保障,能够有效应对地下水的侵蚀,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置换垫层法效果较为显著。

3.4砂石垫层加固地基处理方法

砂石垫层加固一般适合高层建筑物地基加固处理应用,具体的施工流程:首先,将工程基础面以下一定深度土层挖除,然后做夯实处理;之后选择高强度的砂石材料填充地基,此过程必须保证填充材料的强度,尤其不能选用有腐蚀性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材料能够作为持力土层进行夯实处理,这一环节也是砂石垫层加固处理最为关键的环节。

结论

加强我国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便利与安全的保证。岩土工程是一项关系国家发展、社会民生的基础性建设项目,地基建设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项目。施工单位应将“质量第一”的施工理念贯彻到地基建设施工人员心目中,不断分析总结岩土工程地基建设施工阶段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并针对这些技术问题不断提出新的改良方案,努力提升岩土工程总体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康洪,彭振斌.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多层次综合模糊评判[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03).

[2] 伊晓东,周国成,孙炜. 基于软地基下的变形观测数据精度与可靠性分析[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03).

论文作者:骆肖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  ;  ;  ;  ;  ;  ;  ;  

关于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_骆肖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