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市旺苍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元 628200)
【摘要】目的:研究对孕晚期孕妇实施临床干预对于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收集200例2015年到医院产前检查的要采取阴道分娩的孕晚期产妇,随机分为临床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的临床观察,每组分别为100例孕晚期产妇。对于常规治疗组的产妇不进行临床干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处理;对于临床干预组的产妇在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处理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产前干预和产后干预,尤其对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干预。而后观察这200例产妇产后出血率及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和产后二十四小时的出血量,进行记录、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观察,研究对象中的200例产妇在分娩结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状况,达到产后出血标准的有4例,其中临床干预组产后出血有1例,产后出血率为1%;常规治疗组产后出血有3例,产后出血率为3%,临床干预组的产妇产后出血例数比常规治疗组来得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干预组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273ml,常规治疗组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411ml,临床干预组的整体产后平均出血量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保障产妇的产后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临床干预;阴道分娩;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099-02
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和产褥感染、妊娠合并心脏病、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孕妇死亡的四大原因,其中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导致产妇的第一致死因素,尤其是在一些医疗条件较差的贫困边远地区。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结束二十四小时之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一般是在产后7~14天左右。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测量和收集出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实际发病率更高[1]。为降低产后出血率,减少孕产妇的死亡数,在产前、产时和产后如何预防产后出血尤为重要。为探讨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对200例产妇实施临床干预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的有效性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观察研究共随机收集200例2015年到医院产前检查的要采取阴道分娩的孕晚期产妇,随机分为临床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每组分别为100例孕晚期产妇。所有孕妇年龄均在23~37岁之间,平均年龄28.32岁;所有孕妇都是在孕晚期,孕周在38周及以上,平均孕周39.78周。两组孕妇均无严重合并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组病人在年龄、学历、孕产次、孕周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所有孕妇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并定期到医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
1.2 诊断治疗方法
随机收集200例2015年到医院产前检查的要采取阴道分娩的孕晚期产妇,随机分为临床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的临床观察,每组分别为100例孕晚期产妇。对于常规治疗组的产妇不进行临床干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处理;对于临床干预组的产妇在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处理的基础上,对产妇的怀孕次数、人流刮宫次数等进行全面了解分析,进行产前干预和产后干预,对产妇尤其对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干预纠正,包括产程延长、宫缩乏力、胎盘滞留等,在分娩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对症治疗,例如产妇产后出现宫缩乏力时,应予以注射宫缩剂等[2]。在产前检查中,要特别注意筛查孕妇是否有妊娠高血压、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若有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其可能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同时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孕期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并养成一个良好的孕妇心态。而后采用统一制定容积法和称重法观察这200例产妇产后出血率及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和产后二十四小时的出血量,进行记录、对比、分析。
1.3 纳入标准
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产后两小时之内或者二十四小时之内,产妇的阴道流血量在500ml及以上。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临床观察,研究对象中的200例产妇在分娩结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状况,达到产后出血标准(阴道流血量在500ml及以上)的有4例,其中临床干预组产后出血有1例,产后出血率为1%;常规治疗组产后出血有3例,产后出血率为3%,临床干预组的产妇产后出血率比常规治疗组来得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统计分析,在产妇分娩结束两小时及分娩结束二十四小时后,临床干预组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273ml,常规治疗组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411ml,临床干预组的整体产后平均出血量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如若处理不当,会在短时间内使产妇大量失血,导致血压急剧下降,甚至休克、死亡,因其来势凶猛,常常由于无法得到及时纠正致使产妇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极其危险。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生于产后两小时内和产后二十四小时内。经过临床研究表明,胎盘早剥、多产妇、宫缩乏力、重度妊高症、前置胎盘等都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应该在临床上加大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力度,进行预防和处理。
总之,阴道分娩属于自然分娩,若处理不当容易引发产妇产后出血,而实施临床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保障产妇的产后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江秀敏,罗丹丹,张玲玲,石秀红,魏慧娟.实施临床干预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J].中华护理杂志,2008,02:146-147.
[2]杨晓涛.临床干预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的临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6:108-110.
论文作者:唐义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产后论文; 产妇论文; 阴道论文; 常规论文; 产前论文; 孕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