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_投资论文

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与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直接投资论文,竞争力论文,外国论文,外贸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309(2002)03-0037-07

随着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我国的外贸竞争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利用外国的直接投资在引进先进的技术,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对于出口部门的产业结构优化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负面的影响。因此深入探讨如何制定和调整我国的引资政策,更好的发挥外国直接投资(FDI)在促进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无疑对提升我国的外贸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开始探讨问题以前,有必要对“外贸竞争力”进行释义。“外贸竞争力”是目前被国内学者广泛援引和应用来说明我国外贸状况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国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这一概念可以说最早源于“国际竞争力”的概念。真正建立起国际竞争力确切概念的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和世界经济论坛,这两个机构每年发布竞争力报告,推动了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而世界经济论坛则将其定义为“在比较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为国际市场提供好的产品、服务并同时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外贸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概念的推广,它反映了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当于在国际市场上的产业竞争力。

“外贸竞争力”概念是建立在“竞争优势”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波特提出)上的,而竞争优势理论则是对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它更强调一国的企业和行业在国际市场上所具有的动态的生产力的绝对优势。在当今科技水平突飞猛进的新时代里,依托高科技的新兴产业正日渐兴起,同时传统产业内部也经历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中国要提升自身的外贸竞争力就必须要完成比较优势高级化的艰难历程,在技术、规模和创新上建立起竞争优势。

一、我国外贸竞争力现状

1.外贸规模迅速扩大

近年来,我国外贸竞争力提高的一个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我国的贸易规模迅速扩大。1981-2000年19年间,我国进出口额平均每年增长13.78%。2000年我国进出口额达4742.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1.5%。由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2001年1-8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305.32亿美元,增长速度滑落,比2000年同期增长了9.6%,但在世界经济中仍属“一枝独秀”。随着我国贸易规模的扩大,我国进出口额占世界贸易总量的比重也不断上升,从1980年的0.9%上升到1999年的3.45%(见表1),我国的排名也相应地从世界第26位上升到第9位。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新统计显示,我国2000年全年进出口额在全球的排名已升至第7位。

表1 中国进出口额占世界总进出口额比单位:百分比

年份  1980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比值  0.98

1.65

2.80

2.76

2.99

3.01

3453.70

资料来源:(1)根据海关统计数据计算得出;(2)国际金融报2001年5月25日。

2.出口商品的结构不断优化

相对于贸易额的增加来看,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是反映我国外贸竞争力提高的更为深刻和重要的标志。目前,工业制成品已成为我国出口商品的绝对主导,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商品从初级产品为主到工业制成品为主的清晰轨迹。

表2 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变动趋势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贸部进出口统计数据(www.moftec.gov.cn)。

再从我国出口产品的出口竞争指数看,目前我国初级产品总体上已无竞争力,其出口竞争指数1995年转为负值,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指数则一直处于上升之中,1990年开始从负值转为正值,目前已具有微弱的比较优势,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处于国际竞争的强势状态。这说明我国贸易结构的初级转换是出口产业比较优势的转换。作为具有较高技术资金密集度的机电产品的出口,近年来增长势头强劲,1995年机电产品出口超过纺织服装产品成为我国最大类出口产品,2000年上半年其出口额为471.2亿美元,在全国外贸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达41.2%。另外,虽然我国的高科技产品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但近年来其出口也在不断地增长(见表3)。在2001年我国出口增速普遍下滑的形势下,高科技产品依然取得了41%的增长率,是带动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的主力。

表3 1998年至今我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长趋势

年份 

1998199920002001(1-4月)

增长率 

 21% 23% 50% 41%

资料来源:外经贸部科技司统计资料。

3.科技水平低仍然是影响我国外贸竞争力提升的瓶颈

从量上看,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然而“贸易大国”并不等于“贸易强国”。虽然工业制成品已成为我国出口产品的主导,但其中许多仍属初级加工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仅占一成五。事实上,在我国贸易额中,加工贸易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由于统计口径的原因,我国将出口产成品的要素密集度作为度量标准,一些出口产品虽被视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但我国其实只发挥了劳动力的要素。以机电产品为例,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中的75%以上是通过加工贸易实现的,这其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增值率很低,这说明,我国还没有在技术密集型领域建立起竞争能力。

另一方面,9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革命及全球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使我国长期出口竞争力面临外部严峻的挑战,也凸显出了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明显差距。因此,优化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已迫在眉睫。

二、FDI在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中的作用

FDI即外国直接投资与其他投资形式相比具有的“一揽子”的特点,表现为伴随外资的流入通常还有技术、管理等。回顾我国外贸20多年的发展历程,FDI在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可谓功不可没。

1.在比较优势方面提升了我国的外贸竞争力

20多年来,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一直在扩大。截至2001年6月底,我国共批准外资企业37.63多万个,合同外资金额710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693亿美元。大量外资的流入,弥补了我国建设资金的短缺,大大改善了我国的资源配置状况,从而使我国已具有的劳动力优势从隐性转为显性,并在出口行业中显现出来,这极大地发挥了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某种层面上提升了我国的外贸竞争力。

2.FDI对我国外贸增长的贡献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外贸增长的二分之一强来自外国投资的贡献。1983年到1996年的14年中,外商投资企业完成的进出口总额以年均51.7%的速度递增,是全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速度的3.3倍。外资企业在我国进出口中的地位逐年提高(见表4),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额增长势头不减,上半年外资企业进出口占对外贸易总值的50.8%,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出口增量则占全国总出口增量的近90%。外经贸部近期公布了2000年我国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和进出口额最大的500家企业排名,从入选的企业构成看,外资企业有244家,占了48.8%,而且从排名位次变化上看,外资企业的位次也明显上升。

表4 1986-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商品总值统计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外经贸部外资统计(www.moftec.gov.cn)。

3.FDI引入的先进技术的扩散效应

FDI的流入对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和深刻的影响是随着外资企业的入驻所直接带来的先进技术和间接技术扩散效应,这对提升我国整体工业技术水平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设备投资和技术转移直接促进了我国技术的进步,我国引资较多的领域如电子、机械、化工、建筑、轻工、纺织等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以机电产品为例,机电产品出口对改善我国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外资企业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额为464.2亿美元,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额的比重已经达到60.3%,2001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更升至70%以上。1993-1999年间,外商投资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33.6%,远远高于同期内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年均12.5%的增长速度。

在某些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更是处于重要地位,如工业平板玻璃行业、建筑和卫生陶瓷行业、软件、制版彩印行业等。而通讯设备和通讯器材市场的80%为外资企业占领,外资在该行业的进入使该行业有了长足的进展,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军。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更是吸引了较多的跨国投资,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之一,居举足轻重的地位。1999年,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地位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中约占一半,申请的专利数约占高新技术产业申请专利数的三分之二,在高新产品出口值中约占四分之三。2000年以来,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地位继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例,外商投资企业所占的份额,已经由1999年的76%上升到2000年上半年的80%。“十五”期间,这个趋势将继续下去。

外商投资企业对协作企业的技术援助和培训等技术转移也对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如有些跨国公司主动寻找培植本地供货商中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对他们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从而提高了相关企业的技术水平。此外,还值得关注的一点是,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兴建,不仅给我国出口部门带来到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组织体制和理念,这些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商业惯例、手段和方法对当地的企业的体制示范作用在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许多外资企业采用新的技术标准或用国外品牌商标,并在产品生产中贯彻严格的质量管理是使出口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三、FDI对我国长期外贸竞争力的负面影响

虽然,我国在引进外资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意图与我国引资目的并不完全一致,因为发达国家对外投资总是服务于自身的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他们往往倾向于转移在本国已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并且往往把发展中国家拉进其产业垂直分工的阶梯中,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差距进一步拉大。加之我国各地方在执行引资政策过程中又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FDI的流入对我国长期外贸竞争力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最突出的表现为有些引进的外资质量不理想,技术水平偏低,即出现了“丢了市场却没有换回先进的技术”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1.资金源与技术源相对脱离。据统计,1985年-1997年间,来自港澳台的直接投资占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44.5%,但1979年-1995年间,我国技术、成套设备的进口合同的74.4%发生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瑞士和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投资的企业,而这些国家的投资只占我国FDI的小部分。虽然近几年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据外经贸部外资司的统计结果显示,2001年1-6月,来自港、澳、台的FDI仍然占总数的42.98%,而来自日、美、英、法、德、五国的直接投资不满20%。港澳台是以轻工业为主的轻型经济,在80年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向大陆转移的是在本地失去竞争力的轻纺电子项目,这些项目一般都是属于劳动密集型,普遍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这类企业目前占了我国引进FDI的大头,无疑影响了我国引进技术的质量。但是这一格局的出现也有其必然性,它由我国的国情和比较优势决定,也是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的现实选择。

2.一些合资企业中的外方控制了关键的技术。由于跨国公司出于对技术垄断的追求,他们不会转移最先进的技术,而只把某些低技术工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最多进行当地化的外围开发。即使是一些成熟技术,合资企业的外方也总是对中方采取谨慎的态度。特别是在一些跨国公司的子公司里,一般不设产品研发中心,而由专门的机构负责技术从总部向子公司的转移,中方一般很难获得外方的核心技术。因此,“以市场换技术”可以换来比国内先进的技术,但很难换来在国际上领先的技术,更换不来核心技术。这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提升是不利的。当然,所换来技术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国内消化吸收技术的能力、取决于政府及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和政府的谈判管理能力,但最终核心能力的掌握还必须依靠自主开发,必须有能够自主发展的能力。

3.技术扩散效果不理想。企业产品的后向关联程度是FDI技术、知识外溢效应的一条重要途径。通常后向关联程度越高,产生的知识和技术外溢的可能性也越大。但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原材料和市场都在外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而这种“两头在外”的企业主要旨在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国内采购的比例不高,国产化率低,技术外溢效应是相当有限的。以机电产品为例,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对广东、上海、北京等近几十个省市从事机电产品出口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50%以上的外商投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国内采购的比例低于25%。另外,外商投资的行业结构也不合理,影响了技术的纵向扩散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剧了产业结构的失衡。

四、关于今后完善FDI的利用,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思考

综上所述,由于FDI在提升我国的外贸竞争力方面有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认真研究以更好地发挥FDI的正面作用,限制其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也正是意识到这一点,今年7月初,为期两天的全国外资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为新技术形势下的引资政策指明了方向。朱镕基总理在会议上讲话指出,要把利用外资同扩大企业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应当把引进外资工作的重点从单纯吸引国外资金为主转移到引进先进技术、引进现代化管理、引进专门人才方面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FDI在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短缺方面的作用已大大减弱,因此今后的引资工作应重点放在引进先进技术上。针对我国前一阶段在引进FDI方面的得失,今后我们应引导FDI投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在促进我国贸易发展和引进技术上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今后要着重发展国内配套产业,延长产业价值链。有关部门要加紧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努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另外,针对我国即将“入世”的前景,我国还要加紧研究“入世”对我国引进FDI的影响。

其实就目前来说,中国正处于吸收利用FDI的很有利的一个时期,因为近期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不景气,而我国的经济却“一枝独秀”,加之中国加入WTO和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的美好前景,外资普遍看好中国。据2001年美国全球商业政策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外商直接投资中国的信心指数为一点六九,居世界第二,是世界上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我们应好好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投资高技术的项目,建立一套针对技术的引资把关机制。要加强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鼓励更多的国内配套和外资的跟随投资及灵活地利用关税政策等。

总之,我国目前的外贸竞争力主要来源于我国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是当前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的写照,而未来的外贸竞争力必须体现在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升级之中,充分地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和努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是我国外贸战略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在这一过程中,吸收并利用好FDI无疑将是关键的一步。

收稿日期:2001-11-12

标签:;  ;  ;  ;  ;  ;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