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射艺文化考述论文

锡伯族射艺文化考述论文

【文史论苑】

锡伯族射艺文化考述

张 欣

摘 要 射艺文化是锡伯族的特色文化和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锡伯族有着擅长骑射的基因,锡伯族人重视射箭礼仪,其独特的弓箭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成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需要挖掘和传承锡伯族射艺文化,并努力实现其经济价值。

关键词 锡伯族;射艺;文化与旅游融合

锡伯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祖先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600年前商朝东北地区的东胡族。东胡族繁衍至汉代分化出生活在蒙古高原的鲜卑族,鲜卑族在北魏政权时期大举汉化,由漂泊不定的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的农业生产,大部分人融入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留在东北的鲜卑人几经辗转与当地部落民族结合形成了室韦族,是锡伯族的直系祖先。锡伯族继承了东北地区游牧民族自古以来能骑善射的传统,射艺成为遗传基因融入锡伯人的血液,从锡伯族祖先开始的射艺文化伴随锡伯族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

一、锡伯族射艺文化的产生

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族在东北地区开始游牧狩猎生活,那时弓箭就是东胡人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和征战武器。长期的游牧和征战生活使骑射技艺经过东胡—鲜卑—室韦—锡伯几个种族的传承和演变,至清代已经与锡伯族射手的灵魂融为一体。清代的锡伯族人多“神射手”,“每当地方和边关风云变幻时,便立刻成为英勇的战士,冲向国家所需之地,与敌征战,死后也是伴着自己心爱弓箭一同踏入‘天国’的归途”[1],锡伯族人在清代为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锡伯族的射艺文化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游牧文化色彩。锡伯族的祖先世代生活在北方地区,从最初的东胡族到鲜卑族,再到室韦族以至锡伯族,主要的生活地区是蒙古高原和大兴安岭至黑龙江流域,大都以渔猎为生。夏季定居,从事少量农业生产,冬季逐水草迁徙游猎。从东胡—鲜卑—室韦—锡伯的传承脉落来看,锡伯族能骑善射的基因至清代,已经使弓箭与锡伯族人的灵魂融为一体,弓箭伴随锡伯族人降生和成长,即使在锡伯族人死后,弓箭也与其灵魂和白骨熔铸为一体。锡伯族的射艺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今世界各国文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发扬锡伯族射艺文化对促进我国文化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锡伯族射艺文化的演进

锡伯族的射艺文化在其社会发展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形态。锡伯族的社会经济经历了五个历史阶段,即东胡族时期的山林射猎型社会经济形态、鲜卑-室韦时期的草原游牧型社会经济形态、明代初期的游牧与农耕交织型社会经济形态和清代中期的农垦-戍边型社会经济形态,今天,锡伯族已进入市场经济型社会经济形态。锡伯族的射艺文化与其社会经济形态相适应经历了五次升华,即生产型射艺文化、军事型射艺文化、民俗型射艺文化、体育竞技型射艺文化和文化旅游融合型射艺文化。生产型射艺是为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料而从事的活动,军事型射艺主要为戍守边疆、抵御外侮。体育竞技型射艺使锡伯族的“骑射劲军”创造了许多奇迹,在国内外赛场上赢得无数荣誉,让世界认识了锡伯族。文化旅游融合型射艺在保护和传承锡伯族弓箭文化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射艺文化资源的开发,在突出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努力把射艺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与文化相融合的市场资源,创新开发模式,使锡伯族射艺这一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市场经济中再次创造奇迹。

三、锡伯族射艺文化的内容

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夏代就开始有了训练贵族士兵的射箭教育,商代时的射箭教育进一步发展,到西周时,射艺作为“六艺”之一已成为道德教化和军事训练的技能,“西周时期射艺在六艺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已经发展完备,是规范化、系统化的军事教育科目”[2]。春秋时期,射艺发展为军事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并随着各诸侯国的打猎活动逐渐传入民间,成为广受大众喜爱的健身娱乐和休闲活动。《礼记·射艺》记载:“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故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3]古代的统治者以礼乐修饰射箭活动,通过射礼树立德行,因此,礼仪在射艺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儒家修身养性的重要技能。锡伯族受儒家文化影响,尤其重视射箭礼仪,“以礼始,以礼终”是锡伯人严格遵守的射艺规范。锡伯族射箭比赛决出胜负后,输方群众要敲锣打鼓,吹奏音色优美的音乐,表示对胜者的祝贺及对所有选手的鼓励。此外,锡伯族教练训练射手射箭技术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射手品德的塑造和过硬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将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与课本歌曲或欣赏曲相融合,让学生产生“美感共鸣”,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人音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欣赏课《在那银色的月光下》,以其唯美动听、充满梦幻的意境表达了歌者对爱情的伤悲、思念和向往,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歌手费玉清和蔡琴的真情演唱,分析其音色特点和情感抒发的区别,再欣赏课本中的民族唱法,让学生从不同演唱者带来的不同体验中,加深对这首歌曲的印象。人音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欣赏完《爱我中华》《走向复兴》《多情的土地》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欣赏《我的中国心》《国家》等同题材的流行音乐作品,让学生从歌曲中感受浓浓的爱国情怀。

四、锡伯族的弓箭制作技艺

锡伯族射艺的精湛与其优良的弓箭紧密相关。锡伯族的弓箭造型优美、力度感强,被赋予驱邪和吉祥的美好寓意。制作锡伯族的弓箭对材料要求很高,有严格的制作流程和复杂的制作工序,因此,质量优于其他民族的弓箭。迄今为止,锡伯族的弓箭制作技艺都无法用现代机械代替人工,于2008年被列为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锡伯族的弓箭工艺设计承载了民族文化的内涵,是值得传承的宝贵遗产。

五、结语

锡伯族射手遵循一句名言:“人的一生如同射一枝箭一样短暂,要射中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有一种专注的精神,克服名利和虚荣的干扰,做到身心合一,全心投入,方可命中目标,而不虚度此生。”这是锡伯族射手努力追求的射艺意境,也是作人的精神准则,它指导着锡伯族射手排除名利等虚荣的干扰,专注于射艺的提高,全力投入并做到身心合一。因此,锡伯族的射艺才能和文化才在中华文化中大放光彩。如今,锡伯族的射艺文化已发展到旅游文化阶段,把锡伯族射艺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转化为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资源,为发展地方经济作贡献、为加快城市文化建设作贡献,是当今工作的重点。

总之,中职学校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致力将每位职业高中生都培养成职业技术型人才。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在开展中职学校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开放课堂,引入适合学生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此外,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庆化,锋晖.锡伯族弓箭文化及传承保护[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24-27.

[2]李宇.“六艺”中的“射艺教育”[J].文博,2015,(5):53-56.

[3]杨天宇.礼记译注(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834.

中图分类号 G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7725( 2019) 09-0250-02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度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常规项目“关于沈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创建锡伯族射艺文化为主题的沈阳锡伯族民俗文化体验馆的建议”(项目编号:SC19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欣(1967-),女,辽宁辽阳人,沈阳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主要从事清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王 崇】

标签:;  ;  ;  ;  

锡伯族射艺文化考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