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悲剧——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另一个侧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侧面论文,悲剧论文,幼儿论文,情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之初,性本善。在幼小孩子的眼里到处是和煦的春风和明媚的阳光,他们好像生活在美丽的童话世界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多快乐,多甜美。但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平宁静必然会被复杂的人生、社会打破。因此我们有责任也必须争取主动,逐步让幼儿尝尝酸甜苦辣的各种滋味,多给孩子体验各种情感的机会,特别是悲剧中的情感体验,以健全幼儿的心灵,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辨别善恶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的重要途径,但这方面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目前幼儿园所采用的幼儿用书上,无论是儿歌、故事还是看图讲述、散文等大都是充满母爱、童趣和轻松愉快的情感主题。幼儿固然能从这些情感主题中获得快乐,对社会、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但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童话世界,也不是到处有阳光和雨露。幼儿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温暖的怀抱和美好的想象之中,他们总有一天要长大走上社会。我们应当让他们的情感在生活体验和文学体验中得到正常的健康的发展。因此我觉得应该在幼儿教材中由浅入深地安排一些悲剧意味的幼儿文学题材,给孩子一些悲剧情感的体验,使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加强。
此外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现成的具有悲剧色彩的教材,比如歌曲、电影、电视以及周围的真实事例,这些对孩子的教育往往起到意想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向幼儿介绍一些具有悲剧色彩的儿童歌曲。如《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幼儿都能唱上几句,第一段歌词“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幼儿唱了有一种幸福快乐之感,而第二段“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凄凉、孤独,唱了催人泪下。这首歌可以使幼儿体验到失去妈妈的悲苦的情感,从而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增强了孩子们对妈妈的热爱之情,使幼儿学会体谅别人。
2.向幼儿推荐一些带有悲剧色彩的电视、电影。如电影《刘胡兰》,当孩子们看到刘胡兰从容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上即将牺牲的那一刻,孩子们爱刘胡兰这个勇敢的人物形象,当他们亲眼看到所爱的生命死亡之时,他们非常悲伤,一个个哭喊着:“刘胡兰不能死,敌人坏,鬼子坏!”这些声音发自幼儿的内心,这对幼儿是一个很好的情感体验的机会,它激发了幼儿的爱国热情。电视剧《三毛流浪记》中三毛的坎坷经历十分感人,孩子们看了随着三毛乐而乐,随着三毛悲而悲。孩子们从剧情中看到了许多表面装成好人的坏人,培养了幼儿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电视剧《我爱我妈》中的一个六岁男孩子小虎,先是父母离异,后是妈妈得癌症死亡,再是后妈虐待。小虎出走被一善良的农民企业家带回家,过了一段日子的幸福生活,最后小虎被大姨接回日本,在日本神户大地震时死亡。剧中情节复杂,起伏跌荡,充满了悲剧情调。孩子们看了为小虎的悲惨命运难过、流泪,同时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亲人。通过这些具有悲剧色彩的优秀作品的欣赏,孩子们在审美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苦涩味,陶冶和丰富了他们的情感。
3.通过谈话的形式为幼儿介绍他们身边具有悲剧色彩的生活事例。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幼儿的家庭都是那么幸福美满,有的幼儿家庭经济拮据,有的双亲不全,有的父母残废,有的父母离婚,还有的孩子是弃婴被别人抱养。这些家庭的孩子大都穿得较差,吃得也不好,教师要有意识地教育其他孩子尊重他们,同情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有这么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小女孩刚刚生下就被父母抛弃,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心地善良,把孩子领回了家,靠帮别人扫地、洗衣服,一口一口地把孩子喂养大了。老奶奶更老了,她不能再帮别人干活了,每月只能靠八十多元救济金维持她们的生活。小女孩的衣服全靠别人赠送,幼儿园为她免去了所有的费用。老师把她的情况讲给小朋友们听,孩子们刚开始都不愿和她玩,听了她的身世后,孩子们变了,他们有的送铅笔,有的送橡皮,还有的把自己吃的东西省下来送给她,平时大手大脚讲究吃穿的孩子也懂得节约了。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像一张白纸,全靠成人的引导。
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导的同时也要注意方法,不能让孩子感到整个世界都是悲凉的、灰暗的,还要给孩子以希望,让孩子知道社会不只是甜的,也有苦的、酸的,但悲苦的毕竟是少数,酸甜苦辣这才是生活。
让孩子们在成人精心安排的悲苦的情感体验中得到磨炼,才能为孩子将来适应复杂的人生,经受各种考验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