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管理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的分析论文_欧义生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中医医院 424500

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中细节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进行血液检验的临床样本4387例作为本研究对照组,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的血液检验中进行细节管理,该时间段共进行血液检验4523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对比两个时间段其临床血样检验中的标本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中不合格的临床血液45例,其不合格率为0.99%,对照组中不合格的临床血液73例,其不合格率为1.6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两组临床血样的不合格中主要涉及采集时间不当、样本容量不足、样本溶血以及血液出现凝块。结论: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中结合细节管理能够显著降低其临床血样不合格率,同时在血液的采集中的不合格原因主要有采集时间不当、容量不足、溶血以及血液凝块,因此在血液样本的采集中必须要掌握好每个环节。

关键词:细节管理;血液检验标本;合格率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对疾病的不断探索,学科间的分类也越老越细,其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也越来越精细。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可靠性、敏感性和客观性都明显高于病人的主诉[1]。临床检验中准确的检验报告对患者的病情判断非常重要,也决定着患者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方向。血液检验结果是临床医师诊断的重要参考资料,因此在检验工作中需要准确掌握相关检验资料,同时让检验报告体现更多的检验价值。在临床血液样本的采集中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影响其诊断准确性,从而对临床医师的诊断形成误导,对患者形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2]。因此在临床诊断中确保检验的质量是提高诊断质量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对我院血液样本采集检验实施细节管理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从而探究细节管理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进行血液检验的临床样本4387例作为本研究对照组,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的血液检验中进行细节管理,该时间段共进行血液检验4523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两个时间段的病例对应患者的性别组成、年龄以及临床疾病类别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施细节管理前对照组血液样本采集按照常规的采集程序,观察组血液样本采集则结合细节管理进行,首先在进行前要对病人的情绪状态进行缓解,让病人在安静的环境下舒缓情绪,同时在采集过程中选取合适的体位,嘱咐病人在进行血液采集前一定要禁食12h,在此过程中避免服用药物和进水,同时病人的空腹时间不能超过16h[3]。样本采集过程中统一进行空腹静脉采血,同时在晨间7点至8点采集最好,对病人的各项检查指标做好时间的设置。采血部位也要尽可能一致,同时最好在患者静坐后进行抽血,对于发生体位改变的患者要静息15min后进行采血,同时对于有静脉滴注的患者避免在同一肢体上进行采血,不可在患者的近心端采血[4]。采血针头的选择中尽可能选用小号针头,可以一定程度避免溶血,结合止血带对患者进行止血,在采血过程中使用真空采血管,尽可能防止血液凝固,因此要对采血进程进行控制,采血完毕后也要准确记录血液的相关指标,同时贴好标签。在样本的送检和保存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和运送途中的耽搁时间,从而提升其检验指标的可靠性[5]。对比两组临床血液的不合格率,同时统计分析影响血液样本不合格的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的同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检验,P<0.05作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观察组中不合格的临床血液45例,其不合格率为0.99%,对照组中不合格的临床血液73例,其不合格率为1.6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两组临床血样的不合格中主要涉及采集时间不当、样本容量不足、样本溶血以及血液出现凝块,其中主要为溶血和血液出现凝块,详细数据分布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中很多细节都对检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做好各个流程的监控非常必要。在运动状态的血液样本对很多生化指标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6]。同时在采血前做好饮食控制,从而保证血液指标更为准确。同时在采血过程中尽可能选取统一体位,卧位采血和作为采血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很多检验结果中卧位指标低于坐位,坐位指标低于立位,因此在采血过程中尽可能选用静息状态的坐位[7]。在采血过程中使用止血带也要合理使用,其对静脉压力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对血液中的蛋白浓度有很大影响。另外在采血过程中尽可能避免溶血,选用大号针头很容易导致血细胞受到冲击进而出现溶血,并且尽量不选用注射器进行采血,用力抽血很容易导致血液标本出现溶血[8]。

本研究中,观察组中不合格的临床血液45例,其不合格率为0.99%,对照组中不合格的临床血液73例,其不合格率为1.6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两组临床血样的不合格中主要涉及采集时间不当、样本容量不足、样本溶血以及血液出现凝块。因此,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中结合细节管理能够显著降低其临床血样不合格率,同时在血液的采集中的不合格原因主要有采集时间不当、容量不足、溶血以及血液凝块,因此在血液样本的采集中必须要掌握好每个环节。

参考文献:

[1]谭江峡.消化内科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02(12):234-235.

[2]孙改河.临床血液细胞分析仪标本采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2006:1.

[3]孙媛媛,陈鹏.彩色模块式检验项目一览表在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中的应用与体会[A].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青岛市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2012:3.

[4]刘洪涛,李翠.血液检验标本150份误差的原因及预防策略[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9(07):87-88.

[5]王秀丽,梁启武,房永胜.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09(35):936-937.

[6]冉峧将.细节管理在肿瘤患者血液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09(02):162-163.

[7]李春艳.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120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9(15):288.

[8]阿里同彩次克,如先古力·卡德.门诊检验标本采集不当导致结果误差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11):556-557.

论文作者:欧义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  ;  ;  ;  ;  ;  ;  ;  

细节管理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的分析论文_欧义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