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_精神文明论文

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_精神文明论文

精神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农村论文,精神文明论文,重要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就提出了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要求,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物质文明的要求,“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落实;“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精神文明的要求,“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政治文明的要求,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体制保障。五句话三个方面相互融通、相辅相成。

由此可见,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没的同时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一、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1.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鲜明特征。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三个文明是互为依存、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关系。

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家宝总理指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推动力量。”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和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卫生、教育等全面发展的,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没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不是全面的农村小康社会。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利益,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点,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从农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让群众得到实惠。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和体现。

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并把“三个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占全市人口85%的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逐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相适应。

4.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创建出文明,文明出生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解决“三农”问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劲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尤其重要的是,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能够改变人们的一些落后观念,使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追求,主动摒弃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陈规陋习,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扫清思想观念上的障碍。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5.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农村阵地、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如果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去占领农村这块阵地,各种各样的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会去抢占。这不仅是当前农村思想文化建设问题,更是农村政治建设的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用积极向上的文化去占领和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开展多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把宣传引导群众与热情服务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6.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和农民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温饱问题之后的农村特别是开始走向富裕的农民群众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吃得饱、穿得好,而是表现为追求新的生活,呼唤新的文明。

标签:;  ;  ;  ;  

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