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作为人们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的运用和说话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加强对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对于造就未来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字】说话能力;现状;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051-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加强对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对于造就未来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小学生说话能力现状
(一)小学生说话能力现状
1、写得出说不出的现象
现在有这么一部分学生,让他们根据一个主题用笔写个片段,他们或许能写得不错,但是如果让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也许一个字都讲不了或者讲得乱七八糟。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公众场合发言的机会太少了。发言主要是要有表达的自信,在没有机会锻炼的情况下,学生哪来的自信呢?
2、语言表达不完整
说完整话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体现,是清晰表达的前提。但是说话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思维短路,回答问题往往都是半截话或前后话题不一致,表达不清晰。
3、发言积极性不高
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回答者寥寥,或者回答时也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不能启齿,即使说出来,也词不达意,句子不完整,自己的思考与想法不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老师组织讨论交流,也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有些低着头,有些默默地听着、记着,就是不愿意起来回答问题。
4、与人交往时也存在着诸多毛病
一是缺乏起码的交际礼貌,有些学生说话常带命令性口吻或不顾场合的耍赖;二是欠规范的语言;三是交际自信心缺乏,不敢在公开场合发言。
当我们把当前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解为说普通话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和表达能力来具体分析,就会发现:在说普通话方面还存在不能用普通话交流、发音不准确、口齿不清楚,仪态不当等问题;在遣词造句上存在使用大量方言词、用词不准确、句子不完整、句式语气不正确等毛病;在表达上存在重复啰嗦、条理混乱、内容不具体、中心不明确、没有必要的过渡和照应等缺点。
(二)原因分析
1、说话能力训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设口语交际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常交际的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待人态度的培养。然而,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性的交际训练依然十分缺乏。培养学生具有敏捷、准确、文明、流畅的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国的教育模式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和教师则更注重考试成绩,忽略说话能力训练,说话能力训练也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内容。即使课堂教学中师生问答这种交际行为也很少被教师有意识地关注和利用,只重视学生回答的答案。少有老师对学生回答时说话能力进行点评。
2、交流欲望弱化和语言表达能力差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学校和教师的不重视,学生认识不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渐渐失去了交流表达的欲望,并越来越不想说,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会说,再到越来越不想说的恶性循环。整堂课上,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和老师进行互动,多数学生不善于提问,也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多数时候不得不滔滔的不绝地自问自答个不停。最终,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没有派上用场,仍然在唱“独角戏”,学生则充当“收音机”。
二、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的意义和作用
语言作为人们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的运用和说话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加强对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对于造就未来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说话能力的重经性
语文能力是由听、说、读、写诸要素有机组合而成。包括理解、分析和运用的能力。说话就是有在经过理解和分析后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我们用得最多的交流方式之一。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听和读是信息和经验的积累,说是口头语言表达,写是书面语言的表达。它们各有功能,相互促进。”现代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的综合训练效益常常大于片面的和单项的训练。因此,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以保障。我们这里所说的“说话”培养,不是指说零碎的话说俏皮的话或者简单的问答。它是指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说两三分钟以上,并且准确、周密、有条理、有头有尾的整段话、整篇话,它们有具体的要求:第一,要把话说得准确、得体,让人听了清楚、无误;第二,要用最少的时间表达最多的意思;第三,要重点明确,有头有尾,意思完整,条理分明;第四,要生动优美,符号规范,能够吸引人、感染人。因此,学生说话能力在语文结构体系中有其重要的地位。
(二)说话能力的培养作用
说话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将思维借助于语词,按一定的语法结果快速地转换为外部语言(话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为了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总是边想边说、边说边想,内部思维与口语表达迅速传递,不断交错进行着。“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学生在说的时候,不断地把自己本来较模糊紊乱的意识转化为清晰有条理的语言,同时还要不断地注意听者的反馈信息,以便调整自己的说话内容,其思维内容是积极的和亢奋的,远比表现为书面语言的思维频率高。因此,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立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和兴趣,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自己思维的广阔性以及发散性。因为思维的广阔性不仅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条件,还是促进学生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关键因素。老师要经常性的给与学生表扬和肯定,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表述。
(三)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信息交流和提高说话能力的过程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实现这一过程的双向交流,学生应有听有说,主动及时反馈信息;而且学生听的不仅是课文的内容和老师的语言,还有同学的意见,这就可以培养听的能力,发表订正性和争论性意见,有利于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提高小学生说话能力的方法
(一)语文课堂上培养听说能力
一是还给学生一个“胆”,使学生敢“说”这是使学生在课堂上“说”起来的首要条件。首先,教师要完全抛弃批评,多一点赞美。赞美可以激发人的自豪感和上进心,马克?吐温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一次小小的赞美,足以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胆量,当学生主动发言或说得精彩的时候,老师不妨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翘个大拇指,说句“你真勇敢!”、“你说得真棒!”,或让全班同学一起鼓个掌,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无上的奖励。对说得不好的学生也可以从主动积极、发言大胆、有进步这些方面给予鼓励,教师切不可用恶语贬斥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其次,教师要能够使用一定的语言技巧促使学生开口。例如:使用“你看,大家都正在用心期盼着、等待着你发言啊!”、“你再不说,时间就一分一秒地过去,等于浪费了大家的学习时间,为了全班同学的利益,请你快说吧!”这些话都能够迫使学生尽快开口说话。再次,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说话。哪怕学生说得不好、不流利,老师也不要轻易插嘴或叫停,而应平心静气地听学生说完再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对站起来迟迟不说的学生,教师也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不要急于让学生坐下或立即换人,只要想办法能让学生第一次开口,自然就会有第二次。
二是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想“说”。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必须确认,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师生之间是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给学生各抒已见的机会,还要善于欣赏学生创意性的观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指出老师的失误:“老师,你的那个字写错了”、“老师,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好”,教师不要认为是扫面子,是捣乱,不要板着脸对学生怀恨在心,对大胆提出质疑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多一份鼓励和表扬。其次,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时机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教学。一次巧妙的幽默能够使沉闷气氛变得活跃,一句幽默的语言能够及时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只有课堂气氛达到轻松活跃,学生就会毫无顾忌地和老师互动交流,就会积极地去思考并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
(二)多方法多渠道加强说话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教学要领,采取多种听说培养方式。
1、问答式教学法
即有问有答,双边结合,让学生有听说、表达的机会。教师先把课文中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举手发言。也可以开展读讲名言,成语五分钟的活动。做法是:每堂课打预备铃开始,按学号顺序由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或成语,给所写的每个字注释。自读一遍,然后领全班同学读一遍,最后进行分析,说明为什么要选这一名言、成语,讲明出处与含义。其它同学可对读讲者的读讲进行评议,可谈自己的收获、看法,可提出疑难问题。课前五分钟读讲活动,能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思维活跃,阅读分析能力得以提高,思想受教育,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活动,收获甚丰。这样每个学生都愿意发言,就有了发言的机会,也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2、组织辩论会
辩论会上,辩者在听时必须听明白对方的意思,迅速归纳要点,找出自己刚才说的不足与失误,为下一轮的辩说确立方向与重点,做到说话清晰流利,有理有据地阐明观点,折服对方,征服听众。在辩论会上发现平常不发言的同学也能积极的参与到辩论中来。论战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3、开展演讲活动
演讲活动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或教师命题,或自由命题;或有所准备或即兴演讲;或看稿,或脱稿。可以开展每课一讲活动,在每一课结束后,组织学生就课文中出现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作文教学开辟新天地,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大有好处。如演讲《香港,璀璨的明珠》,不仅可以引领孩子们畅游了美丽繁华的现代化都市——香港,还可以积累词语理解和运用,加强语言的培养,达到培养的目标。
4、上好表演课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对话富有个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可以让学生排练表演。一是直接表演,如《孔子拜师》等故事性强的课;二是指导学生先把课文改编成剧本,然后再排练。编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文的过程;扮演角色演出,需要借助表情、动作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实际上是深入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过程,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会停留在浅层
上了。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激励诱导,克服心理障碍
针对学生自身心理上的障碍,可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激”。要激励学生说话,大力表扬本来“羞口”而现在敢于学着说的同学。根据不同的起点,提出相应的要求,并逐步提高。如讲故事,让学生学“说”,讲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训练学生对所学字、词、句的运用,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讲故事,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情操得到陶冶。经常讲故事,学生说话会更加连贯、流畅,表达会更为准确、生动。讲故事是多数学生的爱好,当他们搜集到一个离奇动人的故事时,总是迫不及待地想给同学们讲,所以让学生讲故事,他们都很乐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会给学生讲故事,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讲故事。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空闲时间和学生一起讲故事,还可以利用班会、活动课组织故事大王、故事会等形式的比赛。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语言发展水平都能得到提高。有了讲故事的基础,进一步可以让学生复述故事性强的课文,复述课文的时候,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而且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二是“逼”。要逼着学生发言。积极创造机会,使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并在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评估时给予鼓励。如“介绍”,“介绍”类的有“自我介绍、介绍我的家、介绍我的家乡”等。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力及敏感性,最终使学生达到能说会道。
三是“巧”。即根据学生素质,语文内容和培养目标等巧妙安排各种说话。如连词说话,介绍新闻,评述时事,评论影视,课前三分钟演讲等形式。要求:叙事要情感投入,情境合一;议论要旗帜鲜明,一语中的;说明要条理清楚,准确科学。
四是“严”。进行说话训练一定要严格。其一,要有确定的各级各类标准,力求准确科学;其二,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学生,从说的内容到说的形式都要达到具体要求。只有增强了口语训练的力度,才能大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读、写、听、说并举,尤其应把长期被忽略了的“说话”训培养得以重视,探索出开放型、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新思路,构建全方位的语文教学新格局,那么,我们的学生,不仅是能完成一份好试卷,而且还能读会说,能写善写,能说会道,具有良好的语文素质和出色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尹俊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J]. 新课程.2010(6).
[2]秦美华.紧抓“四点”快乐启航低年级后进生说话能力的培养[J]. 学生之友.2010(5).
[3]刘俊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说话能力的培养[J]. 素质教育论坛.2009(18).
论文作者:陆超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说话论文; 语言论文; 教师论文; 老师论文; 课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