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效应的比较分析_货币供应量论文

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效应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政策论文,货币政策论文,效应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应对危机的冲击,取得一定成效,其中2009~2010年我国在这方面成绩表现突出,然而,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存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以及结构问题突出等一系列问题,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又一次引起社会和学界极大的关注并寄予殷切的期望。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研究具有一定现实的价值。然而,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研究,要么集中在财政政策的效应较多,要么集中在货币政策效应较多,而把两者结合起来实证研究不多。

本文分别用相关系数、格兰杰因果检验、VAR分析法测量我国财政支出对产出波动的效应,并与货币政策对产出波动的效应相比较,通过研究、比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得到我国货币政策特点。相关系数法主要测度财政支出与产出是否相关,格兰杰因果检验测度是否财政支出变化是导致产出波动的因素,而VAR分析反映财政支出变动与产出波动的动态关系,把研究结果和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的相关系数、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VAR分析的结果比较。通过对三种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作用的实践分析,得到我国货币政策与货币对产出波动的效应的特点。

二、我国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

(一)财政支出与产出的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具有相关性的最常用的方法,我们使用我国1996第1季度——2009第3季度数据,研究滞后三期的财政支出与产出的相关系数。其中,GNP表示国民生产总值,GNP(-1)表示滞后一期国民生产总值,GNP(-2)表示滞后两期的国民生产总值,GNP(-3)表示滞后三期的国民生产总值。FINANCE表示财政支出,FINANCE(-1)表示滞后一期的财政支出,FINANCE(-2)表示滞后两期的财政支出,FINANCE(-3)表示滞后三期的财政支出。

从表1看到,财政支出与产出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并且这种相关系数是正相关,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扩大产出也扩大。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财政支出的扩大导致了产出的增长,还需做进一步的检验。并且从相关系数中表现出财政支出对产出的影响可能有两到三期的时滞,T期财政支出与T期的产出相关系数达0.513,而与滞后一期的产出相关系数上升到0.576,与滞后两期的产出相关系数达0.817,相关系数在逐步扩大,与滞后三期的产出相关系数为0.822,又有小幅扩大。

此外,我们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的相关系数低于财政支出与产出的相关系数,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的相关系数在0.62~0.48之间,并且没有表现出时滞,而财政支出与产出的相关关系表现出了较长(3期)的时滞。

但是,仅从相关系数我们不能得到我国财政支出变化造成了产出波动这一结论,因为有可能是GNP的增长导致了财政支出的增长,因此二者保持了较高的相关性,存在所谓的反向因果关系。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做格兰杰因果检验以验证是否财政支出的增长导致了产出的增长。

(二)产出、财政支出、货币供应量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为了和VAR分析结合起来我们做产出、财政支出、货币供应量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由EVIEW5.0得到的由LNFINANCE、LNGNP、LNM1组成的VAR系统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其中LNFINANCE表示财政支出的对数,LNGNP表示产出的对数,LNM1表示货币供应量M1的对数,CHI是χ[2]统计检验值,P是接受原假设命题的概率,1-P是拒绝原假设命题的概率。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具体见表2。从表2格兰杰因果检验,我们发现以下结论:

第一,统计指标较强地支持GNP增长率是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以较大的概率拒绝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不是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GNP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联合是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也得到支持。

第二,统计指标显著地支持GNP增长率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格兰杰原因,支持财政支出增长率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财政支出增长率和GNP增长率的联合显著地是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1的格兰杰原因。

第三,从分析结果中我们看到,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LNGNP是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这一检验的经济学意义很容易解释,因为我国财政支出是受财政收入约束的,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与国内生产总值直接相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则财政收入上升,财政支出也增加。因此从统计指标来看这种因果关系也是十分显著的。

财政支出增长率是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从我国的宏观政策来看是由于我国国债的发行财政赤字,财政支出的扩大往往伴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我国国债的发行有一部分是由中央银行购买的,而中央银行是通过发行货币来购买,因此财政支出的扩大使得货币供应量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与GNP的增长增加了交易的货币需求等多种因素有关。

财政支出增长率是GNP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这是由于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带动国民经济增长。但对于我国财政支出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财政支出表现出较大的弹性,在宏观调控中处于最为重要的地位,并且财政支出还对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具有较大的影响。从检验结果中也可以看出,财政支出增长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是所有关系中统计指标最为显著的。

从格兰杰因果检验中我们可以看出,拒绝财政支出增长率不是产出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的统计指标的显著程度,明显大于拒绝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不是产出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的显著程度。这从一定的角度说明财政支出增长是产出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大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产出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我们还可以看到我国的宏观政策的一大特点,财政支出增长率是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我国财政支出的扩大从格兰杰因果关系的角度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扩大。我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仍然保持了较为密切的关系,政府支出的扩大可能导致中央银行被动地发行货币。如发行货币弥补财政赤字的行为,向中央银行透支以及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以购买国债等行为都会导致财政支出扩大,因此财政支出是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也说明尽管1995年后我国规定中央银行不能向财政透支,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没有实现完全“分家”。

(三)向量自回归分析

我们建立以LNFINANCE,LNGNP,和LNM1作为内生变量的VAR分析,其中LNFINANCE表示财政支出的对数,LNGNP表示产出的对数,LNM1表示货币供应量M1的对数。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研究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通过建立VAR方程进行研究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产出的贡献有何差别,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有何影响,影响程度如何。通过把二者置于一个模型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在货币和财政政策中,哪一个的政策效应要大,相对地位如何。

以下是EVIEW5.0得到的由LNFINANCE,LNGNP,和LNM1组成的结构方程,其中LNGDP1(-1)表示滞后一期的产出对数,LNGDP1(-2)表示滞后两期的产出水平对数,LNM1(-1)表示滞后一期的货币供应量M1的对数,LNM1(-2)表示滞后两期的货币供应量M1的对数,LNFINANCE(-1)表示滞后一期的财政支出的对数,LNFINANCE(-2)表示滞后两期的财政支出的对数。

1.结构方程

从结构方程中可以看出,前一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对本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仍然是有一个负的影响,前两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对本期有一个正的影响;前一期财政支出的增长对本期GNP有一个较大的正的影响,前两期的财政支出有一个负的影响。结构方程可以看出前边两期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都会使得本期货币供应量继续增长,前一期GNP的增长和本期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是反方向的,前两期GNP的增长对本期GNP的增长。影响是正向的。前一期财政支出的增长对本期货币供应量增长影响为负,而前两期财政支出的增长对本期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影响是正的。

从结构方程可以看出,前一期GNP的增长对本期财政支出的增长有负的影响,而前两期GNP的增长对财政支出有正的影响;前一期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对本期财政支出的增长有负的影响,前两期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对本期财政支出有正的影响;前一期财政支出的增长对本期财政支出的增长有正的影响,而前两期财政支出的增长对本期财政支出的增长有负的影响。

从结构方程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政策对产出有较大的影响,财政支出的回归系数大,且t值显著。我们看到财政支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也较大,说明货币供应量是受财政支出、财政政策的影响和制约的。财政支出也受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但是影响幅度没有财政支出对货币供应量的大。

2.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反映财政支出对产出的动态作用过程,在VAR分析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财政支出对货币供应量的动态作用过程,以及货币供应量对产出的动态作用过程。以下是EVIEW5.0得到的由LNFINANCE,LNGNP,和LNM1组成VAR方程脉冲响应函数,其中LNFINANCE表示财政支出的对数,LNGNP表示产出的对数,LNM1表示货币供应量M1的对数,其结果如下:

从图1我们可以观察到,财政政策对产出有较大的影响,财政支出扩大后产出就开始扩大,大约在第二期财政政策对产出的影响达到最大,财政支出扩大一个百分点,产出扩大0.2个百分点,第三期后下降为零,第四期有小的负的影响。以后各期开始振荡影响逐步减少至零。

加入财政政策后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货币供应量对产出的影响大幅下降,开始两期几乎没有影响,第三期有小的负的影响,以后影响才又恢复为真的的影响。对于货币供应量对产出的这种与理论不相符合的变化,即货币供应量扩大产出有小幅的下降,笔者认为这是因为财政政策对产出的效应明显强于货币政策对产出的效应。并且财政支出的增长率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有较高的相关性,于是货币供应量的一部分作用就体现到财政政策中去了。

我们还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也有较大的影响,财政支出扩大一个百分点在第二期使得货币供应量最大增长0.11个百分点,以后影响呈振荡下跌。但在较长的时间内有影响。产出是影响财政支出的最主要的因素,第一期产出对财政支出的影响达到最大,产出增长一个百分点财政支出上升约0.2百分点。以后各期影响逐步减少,也呈振荡下降的趋势。并且产出对财政支出的影响也持续了较长的时间。这也说明我国财政支出虽然得到中央银行的一定支持,但财政支出的变化主要还是受到国民产出的影响。

因此,从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看到,我国的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效果要大得多,加入财政支出的因素后货币供应量对产出的影响下降很多,并且从脉冲响应函数看,产出对财政支出的响应幅度大,持续时间长,时滞短。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受到财政支出的影响,说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受到财政政策的影响和制约,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受到财政政策的制约。

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应比较

经过对财政政策与产出的相关系数,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VAR分析的结果研究,结合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实践,得到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应比较。

(一)我国的财政政策效应要比货币政策效应强得多

从国外研究借鉴和我国的VAR系统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财政政策的效应比货币政策效应强,这与西姆斯用美国的数据做的结果不同,西姆斯在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的VAR系统中加入利率变量后,发现货币供应量冲击的效果变得不明显了,而我国的包含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VAR系统中,利率冲击的政策效应不明显,反而是货币供应量冲击的政策效应明显。在我国在加入财政支出的VAR系统中,即包括货币供应量和财政支出的VAR系统中,货币冲击的政策效应变得不明显了,反而是财政支出冲击的政策效应要明显的多,这可以说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一大特色。

从脉冲响应函数能够明显看到这一特点。从GNP冲击的脉冲反应函数图中中我们看到,财政支出对GNP冲击的波动幅度要大,财政支出变动一个百分点会使得GNP增长率最高上升(第二期)0.22个百分点,最低下降0.15个百分点(第三期)。而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的波动要小的多,最高达到0.03个百分点,最低为负的0.02个百分点,基本在0到0.03个百分点之间波动。因此货币供应量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取得的效果不明显。

我国财政支出的扩大财政投入的增加离不开货币政策的配合,但货币政策的效果没有财政政策明显,这从财政支出的增长率LNFINANCE与GNP增长率LNGNP的相关系数、货币供应量增长率LNM1与GNP增长率LNGNP的相关系数比较也可看出。

从表3可以看出,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相关系数波动幅度较大,从前三期的0.192到前一期的0.758,从相关系数中看出,财政支出增长率对GNP增长率的影响大约有一期的滞后期,并且影响程度是比较大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GNP增长率的相关系数在0.48至0.53之间,波动较小,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期,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产出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也没有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产出增长率的大,从相关系数中也说明了货币政策效应没有财政政策效应大。

(二)货币政策效应受到财政政策的影响和制约

从相关系数来看,财政支出与货币供应量保持了较高的相关性,从格兰杰因果检验中我们发现财政支出是货币供应量的格兰杰原因,这都说明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政策受到财政政策的影响和制约,脉冲响应函数更能从动态关系中看到这一点。财政政策的效果之所以比货币政策明显的多,一个原因是财政政策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即乘数效应,还有一个原因是财政支出同时带动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因此它还从另外一个方面影响经济增长。同时考虑到由于我国财政支出与货币供应量的高度相关性,模型中存在着较高的多重共线性,会使一些统计指标失效,可能使得财政政策的效应过于高估,而货币政策的效应被低估。

从表4中我们看到提前一期到两期的财政支出对货币供应量保持了较高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最高达0.924,最低也达0.869,证明二者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从格兰杰因果检验中,我们可得到二者互为因果关系,财政支出增长率是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的统计指标的显著性要明显强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财政支出的格兰杰原因的显著性。这说明财政支出对货币供应量可能有一种倒逼机制,财政支出的扩大可能使得政府为了平衡收支而增加货币发行,或者政府通过调节财政支出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如在通货膨胀时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减少社会总需求,从而抑制货币需求,抑制通货膨胀。

我们知道我国财政支出和货币供应量的这种高度相关性对我国宏观调控取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国在第一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通货膨胀治理中,就是利用二者的这种高度相关性,削减基础设施,楼堂馆所的建设,降低财政支出,使得货币供应量降低,通货膨胀率下降。在通货紧缩的治理中,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如降低贷款利率刺激投资,增加货币发行量等,但由于货币的内生性,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往往的不到实现,如1995年货币供应量目标值增长23%,而实际只增长了16%,1997年目标值18%,实际值只增长了16.5%,1998年目标值增长17%,而实际只增长了11.5%。1998年后货币政策为国债项目提供资金,既刺激了投资增长,也使得货币供应量增长。1999年目标值货币供应量增长14%,而实际增长了17.7%。

但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这种高度相关性,也存在些问题,如使得经济调控政策的弹性过大,一放就过热,一收就过紧。其次这种高度相关性不利于根据不同性质的经济问题,独立地采取不同的政策。特别当经济目标性质不同时,政策的有效性就会受到影响。

(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在短期内有效,长期是中性的

货币政策在短期能影响产出,长期对产出的影响是中性,在VAR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并且在脉冲响应函数中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出对货币供应量冲击不再有反应。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财政政策的中性,随着时间推移,产出也不对财政支出产生反应。我们可以从脉冲函数中看出,第三期财政支出增长率对GNP增长率的冲击达到最大,财政支出增长一个百分点会使GNP增长率增长0.23个百分点,随后冲击变小,变为负数,再变为正值,但冲击的幅度变小了,经过几个振荡后逐渐消失为零,因此财政政策也只是在短期内有效,长期是无效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GNP增长率的冲击类似,但幅度要小得多。这一VAR模型的动态特征与其他VAR模型的不同点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产生效应的时间都较长。这可能与我国财政投资政策主要作用于基础设施,基础建设不仅时滞长而且发挥带动效应时间也较长,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关性过大,受其影响影响较大,所以货币政策的时滞和有效期也变长了。

财政政策短期内有效而长期是中性的这一宏观经济事实,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知道由于我国的历史和制度的特点,我国对财政政策的依赖性比较大,从前面分析中我们也看到,财政政策对短期产出的影响也是显著的,但是这种效应只是短期的,长期的经济增长不能依靠财政政策的作用,这也说明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重要性,长期的经济增长只能依靠劳动力、资本的投入、依靠技术进步。西方国家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经济滞胀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也为我国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借鉴。

标签:;  ;  ;  ;  ;  ;  ;  ;  ;  ;  ;  

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效应的比较分析_货币供应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