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矛盾与冲突_政治论文

正确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矛盾与冲突_政治论文

正确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矛盾冲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正确处理论文,冲突论文,矛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的,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无疑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正是矛盾和冲突的不断演进,才使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不断发展和创新。因此,正确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矛盾冲突,对于做好当前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冲突

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冲突按其形式和性质来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1.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冲突

在社会转型和文化嬗变时期,价值冲突往往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矛盾冲突的核心。首先表现为社会价值冲突。众所周知,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引导教育对象接受社会主流价值,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尤其是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转换和社会行为模式的变迁,使一些原有的社会价值体系不再与社会系统相适应,两者互动关系解体,矛盾和冲突加剧,主流社会价值取向明显弱化,甚至出现价值真空。在这种“真空”背景下,新的价值认同标准尚未建立,因而使人们常常感到困惑不安。

其次,它表现为个人的自我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冲突,即人们常说的“小价值与大价值”的冲突。由于受社会和政治的影响,社会价值过分强调个人对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服从,习惯于把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人为地对立起来,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忽视甚至否定个人的自我价值。因而导致教育方式过于政治化,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此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把集体主义片面理解为与个性、个人利益相对立的存在物,因此贬斥个人欲望、个人利益、个性自由。这种过分强调集体、社会、组织,而漠视个人的虚假集体主义,强化了个体的人身依附关系,抑制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2.个体的需求与社会认同的冲突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根本上讲,人的物质利益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忽视或否定人们的利益意识,对人的利益必须采取“终极关怀”;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又不能只停留在满足人们的利益问题上,而应放在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和觉悟水平上。但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者由于把讲利与个人主义混为一谈,对利益观不敢多讲,即使讲也是遮遮掩掩,羞羞答答,致使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停留在讲大道理,甚至讲空话、套话上。不敢言利,并不表明物质利益的需求心理不存在,相反,这种心理由于受到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的挤压,开始扭曲变形,逐渐形成畸形的心理。在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人们的腐化和物欲膨胀,正折射出这种畸形需求心理。正如马克思所言:“‘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由于需求得不到一致的认同,往往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难以在教育对象的思想深处产生共鸣和形成良性互动。

3.主体地位与客体对象的冲突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视教育者为唯一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被理解为教育者的活动方式,而忽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忽视个人的自由民主权利,把教育者仅仅视为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这种命令主义、强制压服和单向灌输行为,使受教育者成为了没有独立、没有自主、缺乏创造性的对象。教育对象过于客体化,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性的功能,严重地挫伤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性。

4.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理想的冲突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只看重政治道德教育,教育内容过于政治化。尽管社会文明已步入信息时代,多媒体、网络技术不断为人们所应用,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调,内容过时,信息量少已为人们所畏惧。一方面,在教育目标和宗旨上,它突出培养和塑造的是听话、服从、谦恭、克己的人格和无私的形象,忽视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包括怀疑批判精神、独立自主精神、自我奋斗精神;另一方面,教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往往从教育者自身的条件、爱好出发,而不考虑受教育者的兴趣、理想、思想水平和接受能力,使受教育者对革命理想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理解只停留在形式上。因此,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有利于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却不利于个体的发展。

二、正确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矛盾冲突

以人为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矛盾和冲突是客观的,在所难免。在解决矛盾、化解冲突时,只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充分尊重人,理解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内容,就能够化不利为有利。

1.在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观的定位上,应形成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与客体都是人,对人的认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首先,要关注人的价值。个人对社会的价值、社会对个人的价值、自我价值在原则上是统一的。对于个人来说,只有对社会有所贡献,个人才能有所享受;对于社会来说,只有重视个人的需要,才能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只有确立个人的社会价值与社会的个人价值和个人的自我价值内在统一,才能促进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协调发展。其次,要关注人的需要。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原则,对物质利益追求是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基本的动力。马克思说:“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满足正当需要是人不可剥夺的权利。一切压抑人的正当需要都是违背人性的,都是从根本上否认人本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通过正当途径获得的个人利益,应当得到肯定和张扬。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实效性,化解矛盾冲突,就必须从个人与生存环境、生存状态的关系中探寻教育内容,通过讲物质利益,满足精神利益来激发人们的自我意识,进而树立爱集体、爱他人、爱祖国的人格品德。再次,要注重人的主体性。马克思历来主张把人当做人、当做实践的主体来看待,反对蔑视人和只把人看作某种“手段”。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主体性是不同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确立教育者主体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辩证统一的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主体意识显著增强,如果一味地强调灌输与接受,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步入形而上学的境地。

2.在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定位上,应实现灌输社会规范与培养个人理想相一致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人的理想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问题日益凸现,它们和社会规范的灌输一样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必须将两者统一起来。(1)要把现实价值和理想价值相融合,包括手段、方法、目的、内容都必须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现实社会和现实的人的理想为出发点,以社会和人的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觉悟,化解矛盾,减少对抗,解决问题,凝聚合力,从而促进社会和个人的进步。同时,理想与现实的教育要具有前瞻性、超越性、发展性和先导性,使个人在服务和服从现实需要的同时,也面向未来,既为社会和人的发展揭示理想的目标,又不断改变当前现状,提升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新人。(2)要把人格培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思想政治工作人格化是其性质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是千百万创造历史的人民大众。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人的思想政治观点、人格价值标准,也就需要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纯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根据人的生理、心理、需要、动机、情感、欲望等人格特征引导、启发、塑造人,以达到转变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对人格的培养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角,它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针对性、现实性。从一定意义上讲,如果思想政治工作离开了人格塑造,就失去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定意义。

3.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定位上,应形成互动的教育形式

教育者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是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严重缺陷,它导致了单一的教育者主体观,严重地挫伤和压抑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弱化了思想教育对人性提升的作用,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缺乏吸引力。事实上,思想教育的过程应当是互动的过程,互动产生平等,形成共振。互动的教育方式要求教育者首先做到以情动人。在社会和经济转型时期,各种利益矛盾交错,观念冲突日趋激烈,在此形势下,化解矛盾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是教育机制的内容和教育者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除此之外,教育者还要以身作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格的力量是十分显著的,它能调和矛盾,化解冲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在人们不愿听空洞说教的今天,教育者更应突出人格的力量,用无声的行动感召人。

标签:;  ;  ;  ;  

正确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矛盾与冲突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