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的护理研究论文_刘英

刘英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产科 116001

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康复护理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自然分娩初产妇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干预模式,于对照组基础上,指导观察组产妇进行产后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产后康复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尿失禁、产后失眠、子宫复旧不全、便秘与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产后14周时的盆底肌力情况更好,P<0.05。结论:产后康复护理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产后康复护理;产后;盆底肌康复;应用效果

研究显示,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出现的主要因素包括分娩与妊娠,虽然该疾病不会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但是会促使其社会功能、心理与生理功能出现退缩现象,进而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2]。在产妇围生期指导其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够促使其盆底肌功能状态得到有效改善。但是大多数产妇产后没有对盆底肌功能锻炼进行高度重视,不能对盆底肌锻炼方式进行充分掌握,所以产后难以获得良好的盆底肌康复效果。为此,本研究针对产后康复护理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总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临床资料

100例初产妇于2013年5月~2017年1月在我院自然分娩,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26.38±6.38)岁,平均BMI(25.36±4.69)kg/m2,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369.25±452.12)g,共50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27.01±6.65)岁,平均BMI(26.09±5.02)kg/m2,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372.01±452.68)g,共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对比价值。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产妇均在自愿情况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不存在分娩并发症与妊娠合并症者;自愿参与研究者;认知功能正常者;头位、自然分娩者。排除标准:以往存在有阴道前后壁脱垂、盆腔脏器脱垂、盆腔手术以及尿失禁地等病史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严格遵照医嘱,在其分娩之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危害以及并发症等;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指导、生活护理与心理干预。

观察组(产后康复护理):(1)第一节:指导产妇进行臀部运动,动作要点为:将盆底肌肉缓慢收缩,然后再将其放松,指导产妇在床上平卧,将臀部肌肉缓慢收缩,将双腿夹紧,感觉阴道往上提之后,放松肌肉,然后再将以上动作重复一次。(2)第二节:扭胯运动,动作要点是向外转动臀部,最大程度上将其向上提高,进行扭胯动作,最大程度上促使其向其中的一侧倾斜。(3)第三节:全身运动,指导产妇取站立位,将盆底肌肉慢慢加快收放,然后再将两腿分开到和肩部同宽的状态,然后再对盆底肌肉进行缓慢收放;然后再将两腿分开到肩宽两倍的状态,将盆底肌肉缓慢收放,在进行盆底肌收放锻炼的同时做下蹲、起立等动作。(4)第四节:指导产妇做提肛运动,包括提肛时保持小步跳跃、提肛时保持原地冲刺跑、提肛时保持大步跳跃等。产后第2天,由专职护士指导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操锻炼,在产后第1、2周进行第一节锻炼,控制每次锻炼时间为十分钟,每天锻炼三次;产后第3-6周进行第一节和第二节锻炼控制,每次锻炼时间为十五分钟,每天锻炼三次;产后第7-10周进行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锻炼,控制每次锻炼时间为二十分钟,每天锻炼三次;产后第11-14周进行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锻炼,控制每次锻炼时间为二十分钟,每天锻炼三次。产妇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配合锻炼。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尿失禁、产后失眠、子宫复旧不全、便秘与产褥感染。

(2)对比两组产妇产后14周时的盆底肌力情况,具体评定标准为:检查者手被牢牢抓住并有顶举感为V级;检查者手被较牢抓住并吸进为Ⅳ级;相较于Ⅱ级压力增大为Ⅲ级;有非震动样弱压力出现为Ⅱ级;没有肌肉震颤现象出现为I级。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和(%)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检验与卡方检验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尿失禁、产后失眠、子宫复旧不全、便秘与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1:

2.2盆底肌力情况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产后14周时的盆底肌力情况更好,P<0.05,见表2:

3.讨论

女性盆底肌肉的主要功能在于对直肠、子宫以及膀胱等盆腔器官进行支持与承托,除了维持以上各种盆腔脏器处于正常解剖位置之外,还会对排便、排尿等进行有效控制,促使阴道紧缩感得到有效维持。现阶段,临床上通常 采用非手术疗法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进行治疗,包括生物反馈、电刺激以及盆底康复操等[3]。

本研究分别对两组产妇进行了常规护理干预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产后康复护理,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尿失禁、产后失眠、子宫复旧不全、便秘与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产后14周时的盆底肌力情况更好,P<0.05,可见产后康复护理能够促使女性产后盆底肌力提高,将产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这主要是因为产后康复护理根据每例产妇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了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方案,具有简单易学、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通过指导产妇产后早期对盆底肌肉群进行舒张与收缩锻炼,以此来促使盆底肌力更好更快恢复。为了对产后康复效果进行有效确保,对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指导的同时,护理人员还要严格遵照医嘱指导产妇长期坚持锻炼,但要注意避免运动过度,一旦发现产妇有懈怠心理出现,便要及时给予其支持与鼓励。

综上所述,产后康复护理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促使产妇盆底肌力更好更快恢复,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栗光华.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238-239.

[2]覃媛,黄丽梅,陈淑瑜,胡冰,黄宝良.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0):98-99.

[3]黄宝良,胡冰,张晓瑜,吴红添,张巧云.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1,6(03):86-87.

论文作者:刘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的护理研究论文_刘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