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消费函数理论看扩大消费的有效途径_消费函数论文

从新的消费函数理论看扩大消费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函数论文,有效途径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的消费函数理论及其宏观意义

收入是消费者做出消费决策的基础,对消费影响最大。凯恩斯因此而提出绝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者主要根据当前收入来决定消费,其消费函数公式为:C=ay;其中a为消费倾向,y为实际收入或当前收入,C为消费。①它表明,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比例越来越小,储蓄比例越来越大,因而消费需求不足是不可避免的。

但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理论只考虑当前收入,没有考虑未来收入,因而是不完全的。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收入假说和莫迪里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弥补了凯恩斯主义的这一缺陷。他们认为,个人的消费不是由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由其一生收入决定的,其中既包括当前收入,也包括未来收入,即消费者为了平滑一生的消费,要将一生的收入(包括财产)均等地分配给生命的每一期。因此他要在收入上升时,多储蓄一些;在收入下降时,通过信贷消费来保证消费水平不降低。其消费函数公式是:

其中括号里的项是消费者个人的一生收入,包括财产;T为消费者寿命。②该公式表明,居民每一年的消费都是相等的。

上述两个经济学家提出的重视未来收入的理论假说,为居民利用消费信贷来增加当前消费,提供了理论支持,这是消费函数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他们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居民信贷消费并不仅仅是为了平滑一生的消费,还有更深刻和更具体的原因(主要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只有找到这些原因,才能对消费信贷的大规模使用及其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提供充分的说明和足够的理论根据。

为此需要首先确定几个新概念:第一个是现款消费,它是居民根据当前收入所产生的消费,其公式为:现款消费=当前收入×消费倾向。例如某居民的当前收入为1万元,消费倾向为70%,他的现款消费=1万元×70%=7000元。第二个是贷款消费,又称信贷消费,它是居民根据未来收入所产生的消费。例如某居民的未来收入为30万元,他希望从中拿出10万元购买1辆小汽车。于是他向银行贷款10万元购买小汽车,然后每年用自己的未来收入归还贷款本息。这种方法就是贷款消费。它能提前使用未来收入来增加当前消费。第三个是当前消费,又称即期消费,它由现款消费和贷款消费组成。第四个是未来消费,即居民在未来生活中所进行的消费。上述概念的关系是:

第五个是当前储蓄,它是根据当前收入所产生的储蓄,其公式为:当前储蓄=当前收入×储蓄倾向。例如某居民当前收入为1万元,储蓄倾向为30%,他的当前储蓄=1万元×30%=3000元。第六个是当前收入,也称即期收入,或现期收入,一般以年为单位。它由消费和储蓄组成,即由现款消费和当前储蓄组成。第七个是未来收入,它由未来消费和未来储蓄组成。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其计算公式为:未来收入=当前收入×未来工作年限。例如,某居民当前收入为1万元,他还能工作30年,他的未来收入=1万元×30=30万元。第八个是未来储蓄,它是根据未来收入所产生的储蓄,在储蓄倾向不变的假设下,其计算公式为:未来储蓄=未来收入×储蓄倾向。例如某居民未来收入为30万元,他的储蓄倾向为30%,他的未来储蓄=30万元×30%=9万元。

在上述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深入探讨居民的消费行为。首先,居民怎样根据当前收入来消费,也就是现款消费是怎样决定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现款消费取决于当前收入和消费倾向两个因素,即:当前收入越多,现款消费量越大,而当前收入越少,现款消费量就越小;消费倾向越低,现款消费越少,而消费倾向越高,现款消费越多。因此,现款消费公式为:现款消费=当前收入×消费倾向,也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公式。

其次,居民怎样根据未来收入来消费,即贷款消费是怎样决定的。居民能否贷款消费,首先要看他有没有未来收入。没有未来收入,也就不可能贷款消费。但居民不能将全部未来收入都提前使用,必须留一部分用来维持未来的日常生活,因此居民贷款消费的基础只能是未来收入中的储蓄部分,也就是未来储蓄。它决定居民是否有能力贷款消费。这是影响贷款消费的第一个因素。

但居民拥有未来储蓄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要贷款消费,还要看贷款消费能给他带来多大利益,做一番成本和收益的比较,以获取最大效用。贷款消费的好处是能提前消费,也就是先消费后付款。例如,甲乙两个消费者,他们的年收入都是2万元,储蓄倾向都是30%,未来工作年限都是40年,未来储蓄都是24万元。假定他们都想购买一套价值18万元的住房。甲采取攒钱购买方式,他要用30年的时间才能攒齐18万元,买到住房。到那时,他已近暮年,住不了几年新房就可能寿终正寝。如果运气不好,也许刚买到住房就一命呜呼,连一天住新房的福都没享到。与之相反,乙采取贷款购买方式,这使他当年就能住进新房,虽然他要用30多年的时间归还贷款本息。但只要利息不大,是他所能承受,他就愿意贷款消费。两种购买方式,结果却大不一样,一个能提前30年住进新房,一个要在30年后才能买到住房。贷款消费的好处就在这里,它可以用效用来表示。从上例看,假定住一年房子的效用为1个单位,甲乙购买的房子虽然相同,但乙比甲多住30年,因此乙获得的效用比甲多30个单位。由于能获得更大的效用,消费者当然愿意贷款消费。换言之,贷款消费的动机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但世界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贷款消费者也要因提前消费而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利息,它是贷款消费的成本。

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储蓄意味着推迟消费,储蓄者因此而蒙受一定的损失,需得到补偿,这个补偿就是获得利息。贷款消费者享受提前消费的好处,他也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向储蓄者支付利息。对贷款消费者来说,利息越低,贷款消费的成本也越低,他就越愿意贷款消费;反之,利息越高,贷款消费的成本也越高,他就越不愿意贷款消费;如果利息高到抵消提前消费的好处(即比攒钱消费多获得的效用),他将停止贷款消费。

由此可见,在一定条件下,决定居民贷款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未来储蓄,一是利息。前者是贷款消费的基础,决定居民能否贷款消费和贷款消费所能达到的最大规模;后者是贷款消费的“利益驱动器”,决定实际贷款消费的多少。

其中A为利率影响因子。

从公式来看,贷款消费与未来储蓄呈正相关关系,它随着未来储蓄的增减而增减;贷款消费与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它随利率上升而减少,随利率下降而增加。

将现款消费公式和贷款消费公式合在一起,就形成新的消费函数,其公式为:消费=现款消费+贷款消费;它的完整的表示形式是:

从新的消费函数公式来看,影响消费(指当前消费)的因素有4个:当前收入、消费倾向、未来储蓄、利率,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当前收入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因素,从短期看,可视为不变因素。消费倾向和未来储蓄是两个内生因素,并且变化方向相反,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原因是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即消费倾向上升,储蓄倾向下降;消费倾向下降,储蓄倾向上升。未来储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储蓄倾向,因此消费倾向下降所带来的储蓄倾向上升必会引起未来储蓄增加。例如,假定某居民的消费倾向为70%,储蓄倾向为30%,未来收入为30万元,他的未来储蓄=30万元×30%=9万元。如果该居民的消费倾向从70%下降到60%,储蓄倾向则相应从30%上升到40%,于是未来储蓄也随之增加,即:未来储蓄=30万元×40%=12万元,也就是说,未来储蓄从原来的9万元,增加到12万元。可见,消费倾向与未来储蓄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认识这一点至关重要,它为克服消费需求不足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从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来看,正如凯恩斯所说,它呈下降趋势,这将直接减少现款消费,导致消费不足,因而是一件坏事,但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件好事,会引起未来储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增加贷款消费来弥补消费不足。但这只是一种可能,能否变为现实,还要看利率的高低。如果利率太高,即使未来储蓄增加,居民也很难增加贷款消费。因此利率在4个因素中作用最大,直接决定贷款消费的多少。

总之,当前收入由于比较稳定,可视为不变因素;消费倾向由于具有下降趋势,起着减少消费的作用;未来储蓄由于能随着消费倾向下降而增加,起着为贷款消费创造条件和机遇的作用;而利率最为重要,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贷款消费的欲望变为实际行动。

从新的消费函数理论可以看出,在效用最大化的刺激下,广大居民愿意贷款消费。但他们的需求有时会高于或低于社会储蓄的供给能力,需要升降利率,使之恢复平衡。根据这一规律,政府就可以对宏观经济实行有效调控,即在通货紧缩时期,消费倾向下降,现款消费相对减少,一方面引起当前储蓄增加,使银行有能力提供更多的消费贷款,另一方面导致未来储蓄增加,大大增强了居民贷款消费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降低利率,可以增加贷款消费,扩大有效需求,消除通货紧缩。在通货膨胀时期,消费倾向上升,现款消费增加,一方面引起当前储蓄相对减少,削弱了银行提供消费贷款的能力,另一方面导致未来储蓄下降,削弱了居民贷款消费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提高利率,可以减少贷款消费,缩小总需求,恢复总量均衡。而要做到这点,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有一个革命性转变,不是靠政府投资和赤字财政,而是靠增加贷款消费来对付通货紧缩和经济萧条。

二、消费信贷的巨大潜力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消费信贷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性机构向消费者发放的消费性贷款,它是居民信贷消费(即贷款消费)的基础和保证,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两者是一回事,信贷消费的增减直接表现为消费信贷的增减。那么,在现阶段,我国信贷消费或消费信贷的潜力有多大,它对宏观经济发展起何种作用呢?

首先来看信贷消费的潜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信贷消费,收不抵支和收支相等的人是无法信贷消费的,他们没有偿还消费贷款的能力。只有支出小于收入,也就是有储蓄的人,才具有信贷消费能力,并且储蓄越多,信贷消费能力越强。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城市居民(除贫困者)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如沿海地区农民)具有一定的储蓄,有些人储蓄还相当大,他们掌握着10万多亿元居民存款的大部分,人数约有6亿人,是当前我国信贷消费的主力。

根据国际经验,消费信贷的90%用于购买住房和小汽车,只有10%用于助学贷款、购买家电、旅游等。因此人们信贷消费的主要对象是住房和小汽车。仅从我国4亿城市居民来看,他们的人均住房面积约为20平方米,与发达国家人均60~80平方米相比,差距很大。因此他们具有较强烈的改善住房条件的欲望。假定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2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为2000元(这是当前全国平均水平),则4亿城市居民共需增加80亿平方米住房,总价值=2000元×80亿=16万亿元。

再来看家用小汽车,它是“活动的房子”,其购买者一生要更换多次,因此它的价格和日常花费要远远高于住房。相应的,小汽车的普及所创造的消费需求也会超过住房,达到几十万亿元以上。可见,仅从住房和小汽车来看,就能在现阶段产生数十万亿元以上的消费需求,并且这些需求只能主要靠消费信贷才能实现。一套住房或一辆小汽车要十几万、几十万元,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来说,如果攒钱购买要等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显然不如贷款购买更为有利。因此我国城市居民购买住房和小汽车大都愿意采取贷款方式。这从反面说明,如果消费信贷不大力发展,我国就会丧失几十万亿元的消费需求(至于消费需求带来的投资需求,其规模就更大),又怎么能不出现内需不足呢?

其次,从我国提供消费信贷的能力来看,我国银行存贷差为4万多亿元,也就是说,银行没有贷出去的存款有4万多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例如2万亿元,可用于消费信贷。以上是从存量来看,从流量来看,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居民存款增加几千亿元,2002年更是大幅度增加,达上万亿元,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居民现款消费相对减少,储蓄倾向上升,并直接导致我国内需不足;但另一方面当前储蓄的增加也大大增强了商业银行提供消费信贷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当前储蓄的增加必会带来未来储蓄更多的增加。根据新的消费函数理论,未来储蓄的增加会大大提高居民的信贷消费能力,从而为信贷消费的增加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可惜的是,我国银行没有充分抓住这一机遇,以致大量居民存款积压在手里,每年白白支付几百亿元利息,也没有将它用于消费信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居民存款直线上升,存贷差越来越大而徒唤奈何。

总之,我国消费信贷的扩展空间极大,政府可以大有作为。从现实来看,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消费率在80%左右,而我国消费率只有60%,低于前者约20个百分点,难怪我国消费需求严重不足,以至不得不靠国债投资来弥补。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消费信贷严重滞后。2000年美国消费信贷余额约占可支配收入的80%。与之相比,2002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仅占可支配收入的18%左右,两者相差60多个百分点。美国消费信贷约占商业银行贷款的40%,而我国消费信贷仅占商业银行贷款8.1%,两者相差30多个百分点。显然,如果我国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不仅能大大提高消费率,消除内需不足,而且能提升经济增长率。据测算,消费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能带动经济增长0.478个百分点。③例如,2001年我国消费品零售额为37595亿元,比上年增加3442亿元,增长率约为10%,经济增长率为7.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信贷增加2000亿元,使消费增加额从3442亿元增加到5442亿元,消费增长率就能从10%提高到15.9%,从而使经济增长率提高2.82个百分点,达到10.12%,上升到两位数。

从理论来看,为了说明政府怎样通过信贷消费或消费信贷来调控宏观经济,需提出一个宏观经济模型。我曾借鉴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模型(C+I=C+S,即:消费+投资=消费+储蓄),提出了一个宏观经济模型:消费+投资+消费信贷=消费+储蓄。④根据新的消费函数理论,该模型可改为:C[,1]+C[,2]+I=C[,1]+S[,1]+S[,2]。其中C[,1]为现款消费,C[,2]为信贷消费,I为投资,S[,1]为用于投资的储蓄,其数额等于I,S[,2]为非投资的储蓄,包括用于未来消费的储蓄、用于投机的储蓄、出于吝啬嗜好的储蓄、为将遗产留给后人的储蓄,等等。从公式可以看出,由于I与S[,1]相等,因此公式两边是否平衡,也就是宏观经济是否平衡,取决于S[,2]和C[,2]。如果S[,2]大于C[,2],总供给将大于总需求,经济出现通货紧缩;如果C[,2]大于S[,2],总需求将大于总供给,经济出现通货膨胀;只有两者相等,经济才能达到均衡。

S[,2]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政府很难对其施加有效影响。相比之下,C[,2]在一定条件下受利率的影响很大,政府或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利率的升降来加以调节,使之与S[,2]达到相等,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例如当S[,2]大于C[,2]时,降低利率,增加信贷消费;在S[,2]小于C[,2]时,提高利率,减少信贷消费。近十几年来,西方国家就是靠升降利率来调节经济,取得了良好效果,至今仍是其主要的经济调控手段。当然,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利率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受到很大限制。例如现在日本的利率几乎降为0,但消费,包括信贷消费始终没有启动起来。原因之一是,S[,2]不只包括用于未来消费的储蓄,还包括其他一些储蓄,而利率对于后者有时是无效或效果较小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利率的作用还是比较显著的,特别是当消费者处于消费升级阶段,如主导消费品从轻纺产品转为住房和小汽车时,消费者迫切需要消费信贷来帮助他们实现这种转变。我国正处于这种状态。

三、扩大消费信贷的具体对策

当前,内需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消费需求是基础需求,投资需求(指社会投资,不包括政府投资)是从消费需求派生出来的。因此通过增加消费信贷来扩大消费需求,进而带动投资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这已为国内外实践所证明。但由于信贷消费的环境较差、住房价格过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备等原因,我国消费信贷规模远远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要改变这种状况,需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转变宏观经济政策的侧重点,将扩大内需的重心从国债投资转向消费,以消费信贷作为启动内需的主要手段,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大力扶持,使其迅速发展,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之一。

第二,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这样,银行在储蓄急剧增加、存贷差增大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下调存款和贷款利率,促使消费信贷增加。政府和中央银行也要根据经济状态的变化,适时调整利率,特别在内需不足时要敢于大幅度降低利率。如美国为对付近期出现的经济衰退,不惜连续十几次降低利率。

第三,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居民对养老、医疗、失业等后顾之忧,使之能够大胆使用未来收入。

第四,将居民信贷消费的主要对象——住房、小汽车等消费品的价格降低到合理水平。我国住房需求在十几万亿元以上,但这主要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的需求。他们收入比较低,即使利用未来储蓄,也只能购买价格较低的中低档住房和经济适用房。房地产业要想获得长期快速发展所需的巨大市场需求,就必须把他们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将住房价格降到他们所能承受的水平。政府也应在降低地价、减少房地产方面的税收和限制暴利等方面发挥作用,为住房价格下降和住房产业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第五,加快银行体制改革,提高效率,简化手续,建立自负盈亏的内部制约机制和严格的指标考核制度,以形成必要的压力,迫使银行业务人员主动增加消费信贷的发放,减少存贷差,提高盈利率。

第六,逐步建立完善个人信用制度,特别是个人信用评估制度。

第七,建立、健全有关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以维护信用经济的正常秩序。

第八,宣传和介绍消费信贷知识,转变消费观念,提倡适度的信贷消费,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必能从根本上解决内需不足问题,为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事实上,消费信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日益显露出来。消费信贷余额从1997年的172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07万亿元,短短5年时间,增加了62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内需不足,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消费信贷不仅能利用未来收入来增加当前消费,还能成倍地带动投资增加。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高达9.9%,创1997年以来季度新高。有些人对此感到困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只能笼统地归结于经济自主增长能力的增强,或以我国正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来解释。其实,我国经济加快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近几年消费信贷的迅猛增长及其对消费和社会投资的巨大拉动作用。从消费来看,2002年消费信贷余额比上年增加3678.9亿元,增长率高达52.6%;⑤今年第一季度,消费信贷的增长势头更为猛烈,增幅远远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在消费信贷的推动下,今年第一季度,商品房销售增长52.7%,汽车销售增长99%,成为拉动消费的主力军。从投资来看,今年第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长49.7%,增幅比上年同期增加25.6个百分点,其中与房地产和汽车密切相关的冶金工业投资增长率高达153.7%,⑥房地产和汽车投资增长率更是创历史新高,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需要指出的是,由消费信贷推动和支撑的房地产和汽车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能有效带动冶金、化工、机械、装饰装修、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仅以冶金工业为例,2002年我国生产1.8亿吨钢,其中有一半左右用于盖房。由此可见房地产业对经济拉动作用之大。

对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一些人感到忧虑,担心过热,主张抑制房地产业的发展,严格控制消费信贷。其实我国经济增长率加快正是消费信贷对经济拉动作用的正常表现,如果消费信贷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还会更高一些,有可能上升到两位数,达到潜在增长率。反之,如果对消费信贷和房地产业实行打压,势必会缩小总需求,引起经济增长率下降,最后不得不再退回到靠国债投资来扩大需求、维持经济增长的道路。

当然,微调是必要的,要防止投资过快增长,特别是房地产更需要进行局部调整。高档房规模过大,已远远超过居民购买力水平,是造成楼房空置率上升、房地产过热和泡沫的主要原因,应该加以严格控制。但对中低档住房,特别是经济适用房,应大力扶持,以快速启动大众住房消费,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也就是说,要精心培育消费自主增长力和增长机制,主要是住房和小汽车消费的自主增长力,如通过降低利息(即减少信贷消费成本)和降低住房和小汽车价格(即减少居民购买成本)等措施,将数亿居民的数十万亿元的住房和小汽车的潜在需求逐步变为现实需求,为中国经济快速稳定持久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标签:;  ;  ;  ;  ;  ;  ;  ;  ;  

从新消费函数理论看扩大消费的有效途径_消费函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