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四大国有银行一夜上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一夜论文,国有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不是黑色幽默,也不是荒诞话剧,这是一种假设:假设四大国有银行一夜之间都上市。
有人问你这种假设缘何而起,当然是事出有因:从2000年起,四大国有银行就一直在那里声张,要争取上市。特别是最近党中央召开了十六届三中全会,更是把四大国有银行上市提上了议事日程,提出了四大国有银行将通过实行股份制改造来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即国有银行可以产权多元化,可以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来建立国有银行的混合所有制。最近银监会高层也指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改变单一的股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如此一来,上市则成了四大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及股份制改造最重要的一环。
事实上,国有银行围绕上市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工作,并信誓旦旦:中国银行提出要在两年内整体上市;工商银行打算奋斗三年,抖落尘埃冲入海外证券市场;建设银行不甘落后,最高领导层也表示力争三、五年内,在国内商行中率先上市。真所谓盘马弯弓,跃跃欲试,群芳斗艳,竞相报春——这就是本文假设的缘由和前提。
然而,这毕竟只是假设,因为四大国有银行不可能一夜之间同时上市。既然如此,又如何要搞一个空假设浪费笔墨呢?这也是有缘由的。其一,几大国有银行上市的心情是同样的迫切,恨不得明朝就上市,使自己的经营状况一夜之间脱胎换骨,焕彩重光;其次,几大国有银行上市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想借此解决目前自身在机制转换、公司治理、盈利能力提高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其三,几大国有银行上市存在的问题也是相同的;不良资产比率高、呆坏账准备金严重不足、资本缺乏、盈利能力低。既然是这样,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一夜之间都上市其结果又将如何呢?
上市能解决中国社会信用水平低下的问题吗?非也。
当今,人们一提到中国国有银行上市便对那一大堆不良资产锁眉蹙额。根据银监会最近的数据,截止2003年9月末,已实行五级分类的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1.4%。为了得到这份成绩,中央、国务院下了多大功夫就不去说它了,有人说,这个比率中存在着令人担忧的以新不良淡化旧不良状况,也不去说它了,总之,为了消化它,从上至下使尽了浑身解数这是不争的事实。人们期望上市就是希望一上市这个麻烦和烦恼就灰飞烟灭了,因为人们总认为这些不良贷款只是国有银行现行的体制和机制产生的问题。其实错了。细细寻思,这个倒霉的不良贷款很大程度是社会的产物,是当今社会信用水平普遍低下结出的毒瘤。如今社会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国有银行的钱不贷白不贷,贷了也白贷”;“只要能贷到银行的钱就是创造了纯利”;“资得钱到是英雄,还本付息是傻瓜”。处于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谁能保证银行的贷款今后不呆滞,不沉淀,不出现新不良呢?所以,不良贷款的产生绝不完全是银行的罪过,杜绝新不良也不是银行一上市就能奏效的。
俗话说:乌龟变龙,横竖脱不了那张壳。国有银行也一样,你能上市,你却不能走出这片社会信用水平低下的沼泽,摆脱不了出现“新不良”的厄运。不是有人说外资银行体制如何好,制度如何严吗,据一则资料披露,在我国西北内地的一些城市有许多外资银行,他们的不良资产率竟然也达到了90%的惊人程度。这就应了一句古语: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若问为何,水土异也。在一片失去了信用的水土上,无论是上市还是不上市,都很难滋生欣欣向荣的新体系花朵。
上市能改变国有银行目前存在的受制于当地党政的现实状况吗?非也。
国有银行受制于当地党政已经是老问题了,这些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警示,由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情况有所好转,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好转。银行永远在当地党政的领导之下,这不仅单单反映在组织系统,还反映在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各个方面。这种状况不管上市不上市,它永远是这样。也许有人对此说不相信,那你可以看看当今不少城市新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许多银行,其实当地政府没有参股,但他们比任何股东的权力大。关键时候,政府叫银行站东银行不可站西,政府叫银行抓鱼银行不可捉鸡。当然,如果政府叫银行干的是有利于提高盈利水平促进金融发展的事,那自然应积极去干,可如今不少领导者叫银行干的大都是一些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许多贷款倒进去就如同进了无底洞,只见款子投进去,不见款子浮上来。有人会说:“我上了市,凡事就是董事会、股东说了算,政府指令的事凡不利于银行的就不干呗。”如果这样想那就是太天真了,现实生活中没有真空地带,银行永远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之下——直接的或间接的领导之下。
上市能解决目前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吗?非也。
有人说,国有银行患下沉疴,很大程度上是企业拖垮的。此话不无道理。我国企业从计划经济脱胎走上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带着一身病走出来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包袱沉重,自有资金严重缺乏,要生存和发展大部甚至全部靠银行贷款。银行当年为了支持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体制转轨和国有企业重组,硬着头皮发放了不少贷款。结果,烂了这些钱不说,还养成了企业对银行极强的依赖性。企业每逢工资发不出、税费交不了、原料进不来、厂房无法盖,不是从自身找原因,挖潜力,而是两眼向国家,双手向银行。银行呢,虽然不乐意,但往往碍于上面政策的面子,地方政府的面子和领导私下的面子,违心地放款,企业得了钱,认为来得容易便不加思索地花,花光了又向银行借,银行又碍于面子违心地贷。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银行上市之后,企业的状况就会因此改变?银行就敢斗胆向企业,向政府说“不”?这是不可能的。企业要借还得借,银行要贷还得贷,最终的结果是:不仅拖累了银行,还会拖累股市。
曾记得《扁鹊见蔡恒公》一文中,扁鹊说过这么一段话:“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今日四大国有银行之病不在于上市不上市,而在上市之外,其根治之途恐怕也在上市之外——不知有识者是否亦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