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科学发展观须把握的战略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发展观论文,要点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730(2009)02-0105-08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定位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根本要求,从战略的高度对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把科学发展观推向“深入”、领导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好五个战略要点。
一、把握好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如从政治学、哲学、社会学、人学等不同的角度)可作不同的解读,但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坚持以人为本,归结起来就是两层意思:从宏观上讲,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其中的“人”,是指人民;从微观上讲,就是要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尊重和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包括尊重和保障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发展权以及宪法赋予的其他权益,关注每个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其中的“人”,是指“每个人”包括受我国法律保护的一切成员。十七大报告强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论断是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明确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之间内在的必然的逻辑的联系与一致性,为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好以人为本这个“出发点”指明了方向。领导科学发展,把握好以人为本这个“出发点”,在战略谋划和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三个方面的要求:
1.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强化公仆意识。权力观是如何看待权力、对待权力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政绩观是如何看待政绩的总看法,包括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态度和认识等。没有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就不可能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问题,只重视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乱上项目、滥铺摊子的问题等,就是权力观和政绩观错位的具体表现。因此,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强化公仆意识是把握好“以人为本”这个出发点的前提。只有真正树立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权力观,才能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真正树立了为人民造福的政绩观,才能自觉克服个人主义的、本位主义的、形式主义的、唯上是从的、急功近利的、追风赶潮的错误的政绩观,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2.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根本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把握好这个出发点,一是在战略谋划中要始终坚持着眼于“最广大人民”和“根本利益”这个前提。着眼于“最广大人民”和“根本利益”这个前提,就必须在战略谋划中一定要始终坚持人民的全局性利益、整体性利益、长远性利益至上的原则,决不能局限于为少数人的、局部的和眼前的利益进行谋划。二是要把握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的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实际上包涵着三层递进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实现好”强调的是可行性和必行性,“实现好”人民的利益,就是要求在实践中注意战略规划、政策措施可行性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尽可能地解决和满足好人民现实的根本利益需求;“维护好”强调的是政策的稳定性和制度的保障性,“维护好”人民的利益,就是要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尽可能地巩固好党与人民共同创造的已有的利益成果;“发展好”强调的是发展性和持久性。人民的利益是动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要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发展好”人民的利益,就是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立足高远,通过科学预测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利益需要规划好发展蓝图,并创造条件促进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地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三是在战略实施阶段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出发点”转变为“落脚点”。即在具体的实践中切实做到:在政治上,要尊重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经济上,要加强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人民经济利益和良好的生存环境,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文化上,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尊重和关心每个人的价值、权益;在社会发展上,要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尊重和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公平,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要坚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保障战略谋划尊重民意得民心。据世界银行估计,“七五”至“九五”期间,我国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在4000~5000亿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估算显示,因决策失误造成地方政府债务至少有1万亿元。国家审计署统计的数据还表明,仅2005年因决策失误所造的经济损失就多达245亿。①导致决策的失误有多种因素,不遵循科学决策的方法和程序,仅凭领导者个人主观愿望和兴趣随意拍脑袋决策是导致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有些领导干部有种惯性思维,总是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看得过高,决策时常常忽视群众的智慧和意愿,习惯于个人说了算,结果往往是那些“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的干部盲目决策造成了巨大的失误。实践证明:决策的科学化是实现科学有效决策的保障,决策的民主化是科学化的前提。缺乏民主的决策,不仅会带来因失误造成巨大损失的风险,也是对群众权利和情感的最大伤害。决策失误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是对群众物质利益的直接伤害,不尊重民意仅凭的领导者“一厢情愿”的决策剥夺了群众作为主人翁应有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是对群众政治权益的伤害。十七大报告不仅提出了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重要性,而且明确提出了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具体要求,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决策,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这些对于我们尊重民意坚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坚持尊重民意的决策,既能真实地了解民情,又能集中民智,不仅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还能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最重要的体现。
总之,把握好以人为本这个“出发点”,核心是要把握三个关键词即:尊重、依靠、为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一切依靠人民是解决促进发展的动力问题,通过尊重和依靠,发挥人民群众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切为了人民是解决发展的目的问题。通过发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把握好着眼点: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贯彻落实好“第一要义”,就必须着眼于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一要义”,是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理论建构层面强调的,指的是在科学发展观这个理论体系中“发展”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和观点。“第一要务”,是从实际工作任务方面强调的,指的是在党所面临的各种繁重任务中,相对于其他任务而言“发展”是处于首要的中心的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抓好科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才能落实好“第一要义”,二者相辅相成。当前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不能很好地把握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原因之一是对发展的科学内涵的理解上存在片面性,之二是对“第一要义”和“第一要务”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战略意义不够明确。因此,把握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眼点须从三个方面着手:
1.要准确理解“发展”的科学内涵,以科学的发展理念谋划发展。科学发展观所讲的“发展”,内涵是十分丰富而深刻的。从最基本含义上讲,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过渡与转化。从结构来看,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从价值取向来看,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强国富民为取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发展;从效果来看,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克服贯彻落实中的片面性,必须从理论上真正明确了发展的科学内涵;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谋划发展,才能推进科学的发展。
2.要明确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战略意义,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的中心的地位予以足够的重视。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个决定性意义是由我们面临的国情世情党情民情所决定的。从国情与民情看,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要靠发展;从世情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维护国家安全,要靠发展;从党情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无论是加强党的建设,还是履行党的执政使命都要靠发展。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里突出强调“牢牢扭住”“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其重要性紧迫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应对和防范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条件下。
3.要遵循客观规律,促进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不能因为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紧迫性,就只讲速度不顾质量急于求成;更不能因为加快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就可以忽视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盲目发展。历史的经验教训警示我们:违背客观规律求发展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报告在这里既为我们指明了发展的目标要求,又指明了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路径,实际上是加快经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律性的总结。新世纪新阶段要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点,领导科学发展,关键就是要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求,遵循客观规律谋划发展、促发展。为此,一是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内涵。“又好又快”既强调速度和效率,更强调质量与效益,强调的是速度与质量、效率与效益的统一。而“好”字当头,突出强调的是质量第一,是在好中求快。而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做到总量平衡,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生态良好,民生改善等②。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的路径。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就是要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等三大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切实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等等。
三、把握好立足点:立足全局谋局部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无论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做到统筹兼顾,都要求我们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谋划中,必须立足全局谋局部。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站在整体的高度调整结构,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不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规划,就不可能真正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兼顾好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等方方面面的利益。正如下棋,不着眼于“全盘”布局,就可能出现“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立足全局谋局部既需要有战略眼光,又要求有大局胸怀。因此,要把握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须从三个方面努力:
1.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所谓大局,既是指事物的整体局面和格局,又是指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走向,包括了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诸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格局和态势以及发展的全过程,是事物在时间与空间中运动着的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现实和未来的统一。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就是在战略谋划中,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意识和观念,要把本地区的发展置于全国发展的大局中进行谋划,同时还要注意摆正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始终把全局利益、整体利益、根本利益看作是最高利益,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冲突时,做到局部服从全局。
2.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问题。立足全局谋局部,所谋者,谋势。势,包括趋势、局势、态势、优势等。趋势,是指事物发展的动向;局势,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在宏观上大势上表现出来的情势;态势,客观事物现有的状态;优势,是相比较而体现出来的优于同等或同类的状况。谋势,就是要在把握世界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趋势、局势、态势以及本地区的发展优势劣势的基础上谋划发展格局。谋势,必须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问题。所谓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问题,具体讲,就是既要树立世界眼光,又要方法科学。要用世界眼光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状况,把握其政治格局、经济走势、文化特点,而且要把本国、本地的发展放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发展态势中去比较和衡量,善于在比较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从而找准自己在世界“棋盘”中的坐标和科学的定位,为打好自己的优势仗,唱好自己的拿手戏作出科学决策;方法科学就是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分析和判断国内外形势,尤其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善于从纵向横向多角度、时间空间多纬度、动态静态多种状态、政治经济文化多个方面去观察判断世界局势,把握其相互的联系。
3.要坚持系统思维。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的方式组成的,并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所谓系统思维,就是指在进行思维时,要坚持把研究对象和过程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并且尽可能地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来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多变量地考察事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宏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不坚持系统思维,仅立足局部谋划局部发展,要么不能很好地兼顾各方利益、有效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要么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坚持系统思维,立足全局谋局部,关键要把握两条:一是坚持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思考和谋划,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总体目标,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同时要把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要素和各种利益关系纳入总系统中进行统筹思考,并根据系统整体功能的要求调节、调整好不同利益的需求,以实现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总系统整体功能的最大化。二是坚持结构优化原则。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结构对系统功能具有决定作用,合理的结构能促进系统功能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要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社会发展,要注重社会利益结构的优化,包括分配结构的合理。
四、把握好着力点:创新发展新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要着力于创新发展新思路,是时代提出的要求,是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提出的要求,也是党履行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如果不着力于创新发展新思路,我们就很难抓住重要战略机遇,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快速的发展。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如果不着力于创新发展新思路,就很难破解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难题,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要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如果不着力于创新发展新思路,就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利益需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新的需求和期盼,人们就会对党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产生质疑进而就会影响党的执政权威。十七大报告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并要求全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其指导意义是非常明确的。西方人讲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所谓“做正确的事”,就是善于在领导变革中创新发展新思路,谋划远景、规划发展宏图。
创新发展新思路,是一个以观念创新为前提,以思维创新为条件,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开创新局面为目标的艰苦的创造过程。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着力点须做到以下要求:
1.要树立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创新发展新思路,是对现有理论和实践的适度超越,是对某种利益格局的勇敢突破,因而难免遇到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抵制和反对。因此,必须具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过人的胆略。如果患得患失、怕这怕那,不敢去试、去闯,担心失去名利、权位,思想就不可能解放;如果没有敢为人先,敢于挑战权威,敢于突破传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冒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一切照老办法干,照老路子走,就不会有新思想、新理论、新办法的产生。也许正因为如此,十七大报告要求全党同志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在变革和创新前面突出强调“勇于”二字,其涵义就不言而喻了。
2.要坚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发展新思路的关键。所谓创造性思维,是运用已有的思维材料,去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思维方式。坚持思维创新,就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坚持思维的多样性和超常性,在勇于破旧立新、勇于标新立异过程中不断拓展思维空间。在思维方法上,要坚持战略思维,要善于高瞻远瞩谋长远。战略思维,强调的是思维的前瞻性,是着眼于全局、着眼于未来、着眼于长远的思维。坚持战略思维,就是善于站在时代的高度、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通过对客观形势的观察,审视时机的出现,通过科学预测,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包括战略目标的确定、战略布局的规划、战略步骤的设计、战略举措的选择等等,都要着眼于全局、着眼于未来、着眼于长远进行思考。常言道:只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物,才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在思维态度上,就是要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善于求变。求变是根据发展大势的要求主动寻求变革、推行变革的思维态度。新观点新思路来自合理的想象。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超凡的想象力可以帮助我们超越时空限度,追溯过去,预见未来。只有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善于求变,才能创造性地谋划出新的发展格局。
五、把握好切入点: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入手破解发展难题
难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是直接影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整体水平的“短板”。难题能否破解,不仅直接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权威。在社会处于重要转型、体制深刻变革、改革面临攻坚的新时期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会遇到各种各样困扰着我们的难题。经济发展有经济发展的难题,如资源的短缺问题、“三高一低”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等;政治发展有政治发展的难题,如:如何进一步扩大民主的问题,如何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政府缺位、错位、越位和权责脱节、职能交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问题等;文化发展有文化发展的难题,如:如何提升中国软实力问题,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问题,如何有效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等;党的建设有党的建设难题,如: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使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问题,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问题,如何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问题,如何加强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的问题等等。这些难题无疑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破解的,其中最紧迫的亟待破解的应是社会发展的难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科学发展之所以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切入,是因为“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大都是群众关注的热点、社会生活的难点,也可能是实际工作中的薄弱点或空白点。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和解决,就会严重影响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执行。民生、民意、民愿是检验发展状况的“晴雨表”,是考验领导干部领导发展水平的“试金石”。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入手破解发展难题,不仅能在破解社会发展的难题时调动和激发群众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其他各方面难题的破解。因为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群众智慧的充分发挥本身就是破解各种发展难题的法宝。
由于发展状况的差异,不同地区“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也各不相同,就全国共同存在的问题来看,“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至少表现在6个方面:一是食品和住房价格增长过快,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受到一定影响;二是就业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继续同时存在;三是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四是劳动关系不和谐问题仍突出;五是医疗卫生问题尚未根本改观,医患矛盾呈现增加之势;六是涉及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增多等等。③解决这些难题,各地有各地的高招:有的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公平;有的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有的加大社会保障和贫困救助的力度,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和发扬的。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入手破解发展难题,归结起来关键要把握三条:
1.要有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强烈的责任心,发扬勇于乐于啃“硬骨头”的精神。既然是难题,破解起来就必然有难度,没有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强烈的责任心,没有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乐于啃“硬骨头”的精神,就可能遇难而退,或遇难而绕道走。
2.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找准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前不久,宁波市市民中流传着一个顺口溜:生不起,剖腹一万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方米;娶不起,没房没车谁跟你;病不起,药费让人脱层皮;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其实,群众所反映的这种状况不仅仅是在宁波市一个地方存在。但在其他地方,面对群众中流传的这些顺口溜,有的干部要么置若罔闻,要么会产生厌烦情绪。而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却敏锐地从群众的顺口溜中听到了民声民意,了解了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和生活压力,并由此感悟到“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宁波市委第十一次委员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他用顺口溜解说起民生问题,坦承市委的工作“对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不小差距”,并部署了破解民生难题的对策,推出了“富民”、“育民”、“惠民”、“便民”、“健民”、“安民”等6大民生工程。宁波市委书记这种善于发现社会难题的敏锐性和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入手破解发展难题的决心和魄力,不能不令人感佩。
3.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提出有很强针对性且能切实有效破解难题的战略举措。例如,武汉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发现有水环境、空气质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交通秩序、环境卫生、违法建设、市政工地整治、早餐问题、主干道建筑物立面楼顶综合整治、公益广告、路牌、指示灯及乡村环境等11项重难点问题亟待解决。为破解这些难题,市政府专门召开了有各区和相关部门领导同志参加的会议,一起研究克难攻坚的对策。会议研究并通过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使难题的破解具有可行性保障。如:针对重点工程工期过长和不文明施工问题,市建委提出,每个工地外墙醒目位置设置“一图六牌”,公开竣工时间和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责任人姓名、咨询监督电话,方便市民知情和监督;公开曝光不文明施工、拒不整改工地,按不良行为记录和公布制度,限制其招投标活动,严重者将清退出武汉建设市场;开通市政府门户网站,市民登录市府门户网站,就可看到全市重点工程24小时的施工情况,可对不文明施工行为进行网上监督。针对武汉市目前日产垃圾5700吨,但实际处理能力只有3000吨问题,市长办公会提出了加快焚烧发电厂的建设,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建议和要求。如此等等。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有针对性地提出破解难题的举措,也许对我们把握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入手破解难题,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总之,从战略的高度把握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点,领导科学发展,是时代的呼唤,是党的要求,是人民的期盼,也是领导者的责任。出发点、着眼点、立足点强调的是立场和态度,把握好出发点、着眼点、立足点,关键是要提高思想境界;切入点、着力点强调的是要讲究的方式方法,把握好切入点、着力点,关键是要提高能力。立场和态度是根本,立场和态度不正确不鲜明就会犯方向性错误;方式方法是条件,方式方法不正确如同过河没有桥和船,也不能实现目标达到目的。
注释:
①胡力丰、刘勇:《三位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决策不能仅凭个人拍脑袋》,http://www.sina.com.cn,2007年3月14日。
②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9页。
③李培林、陈光金:《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北京日报》,2008年2月25日。
标签:科学发展观论文; 新思路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十七大报告论文; 变革管理论文; 实践报告论文; 科学论文; 政治论文; 决策能力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