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银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日照 276800
摘要: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城市生产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路基是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施工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因此,施工单位应根据市政道路工程的具体特点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准确掌握各项施工要点,提高施工操作的规范性,确保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为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对市政道路路基工程建设的技术重点熟悉了解之后,再建立合理的方案进行施工从而使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对目前市政道路的实际质量情况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核心分析
1.1 在路基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准备要点
在开展路基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的审核,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以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准确掌握设计意图和各项施工技术要点。此外,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周边情况进行详细的勘测,全面掌握相关的数据。
1.2 对路基施工材料要加强审核验收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进场的材料设备进行严格的检验,详细审核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检验合格证等相关资料信息,并可以通过试验检验的方法来检测材料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以保证其能够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标准。严禁在施工中使用不合格的材料设备。
1.3 做好施工测量工作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前,应通过放线测量方式来完成施工控制网的构建。测量时应通过连续测量的方式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
1.4 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并科学确定相关的施工技术参数
在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前应重新校核施工现场的交通条件、植被情况以及挖填土方的工程量。同时应以市政公用道路工程的勘察报告为基础,通过相关试验来确定地基土的强度、含水率、液限和塑限以及强度等各项技术参数。在施工前还应彻底清理施工现场内的垃圾、杂物以及植被等,并对地下构筑物以及相关的管网设施采取保护措施。
2 市政道路路基工程的施工特点
第一方面,工程建设的路肩、土方和排水管以及沿线的涵洞、路基等都包含在城市道路的路基工程建设中,除此之外,在露天的条件下进行工程建设时,施工非常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但是,由于工程建设有着特殊的场地,在施工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干扰条件,从而对正常工程建设的实施有较大的影响。第二点分段平行专业以及流水作业是工程建设作业的主要形式,将机械作业作为主要方式,辅助配合是人工配合,同时指挥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有专业人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的施工技术
3.1路基填方的施工
路面高度得到保证的前提是挖出软弱土质,在回填自然土,填方的时候,严格分析以及检测填方自然土最适合的力学性质和含水量等,对填方土的适宜度以及物理性质要充分掌握。环路段需要提前做测试,分析测出的数据,从而设计出最好的施工方案,再根据方案进行大面积的施工。测试路段的内容有:第一点测绘仪器的合理使用,将样土的稀疏指数测试出来,从而可以确定工程建设的压实次数。第二点对工程建设分层后各土层的松铺厚度进行测试,以道路交通工程标准为基础,需要低于 30cm 的松铺厚度,一定不能高于 30cm 的厚度,最上面一层的厚度需要低于 8cm,路基高度必须高于填方土各层的侧宽度,一定要高于 50cm,填方后需要反复压实。填充路基的过程中对实际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实际情况为标准对每层填充厚度进行准确的控制。运输土石方到作用单位之后,要测量相关的松土厚度,为了使路基边缘的压实度得到保障,需要对每层进行填层的时候留出相应的宽度,以实际的情况为基础,对湿度、分层厚度和碾压遍数等进行确定。
3.2 压实作业的施工技术要点
对路基进行压实作业时应采用12 t以上的压路设备。碾压时应按照从两侧向中间的顺序逐步进行压实。在碾压施工中应严格遵守自低向高、先轻后重的顺序,压实速度则应先慢后快,同时采用先静后振的压实方法以保证压实的效果。此外,压路机的行进速度应控制在4 km/h以内。在对衔接位置进行碾压时,其前后轮迹应有一定宽度的相互重叠,确保压实度符合施工要求。对无法采用大型压力机进行碾压的位置可以使用夯压机等小型设备来进行夯实作业,并要避免出现漏夯的问题。市政道路路基经常会遇到地下管涵、管道以及检查井或雨水井等设施,在压实施工时要注意的是,不能使用压路机对管涵顶部以及管道周围50 cm内的区域进行压实,此外,还应选用石灰沙砾以及石灰土等管槽、雨水井以及检查井的周围。
3.3路基排水及防护的施工
道路路基中最严重危害之一就是积水,因此,路基排水工程必须做好才可以降低积水侵蚀,从而延长路基的使用寿命。以实际的路基状况和路基土质决定排水措施。首先,水泵排水法通常可以用于积水比较深和面积比较大的路基区域,因为水泵排水法的优点在于排水时间短,排水量大。挖沟排水法可以用于积水较浅以及面积过大的路基区域,这样更加实惠。然后,处理路基地表水通常使用路边开沟和引流槽的方法,与此同时,可以在路面使用横向截水沟,从而达到排水的效果。最后,处理地下水,排出地下水的方法主要是暗沟、盲沟或者是深井与水泵相结合。保护路基不仅需要排水还需要防护以及养护。通常防护路基的技术有:第一点,种植耐寒,根系发达的植物,可以达到路基稳固,坡路基坡面保护的效果。第二点,对路基进行水泥加固,也就是在路基坡面用混凝土进行铺盖没,使路基的抗冲刷能力加强,避免降雨雨水漫流冲刷路基。
3.4路基防护
实例路基防护分为两个部分,即冲刷防护、支挡防护,其中冲刷防护主要因为实例施工段周边存在水环境,如果没有相应防护措施会导致路基在一段时间之后变质,不利于工程质量,所以需要采用这种防护措施,实例施工单位主要采用了高强土工格栅、聚胺脂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护坡模袋等材料,构筑了方冲刷护面板将路基与水体基本隔绝,避免路基受水体影响;支挡防护方面,主要通过 C30 混凝土构筑了挡土墙,挡土墙设立在冲刷防护后方,可确保冲刷防护结构稳定。
3.5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在验收阶段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施工完成后,要按照设计要求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对其进行严格检验验收。在检验时,应重点检查路基各层的弯沉度以及压实度,如果在检验中发现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应及时采取补压等处理措施,以保证其各项技术参数均符合施工技术标准。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推进,对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施工质量以及技术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路基施工是市政公用工程道路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整体质量和性能。因此,施工单位应准确掌握路基施工的各项技术核心,并结合市政道路工程的特点来合理选择施工技术,提高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同时施工单位应在路基施工的各施工工序中提高施工操作的规范性,从而保证路基施工的质量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标准,从而促进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整体质量的全面提高,为我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劲.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究[J].低碳世界,2017(36):283-284.
[2]田军宏.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7(23):159.
[3]张鑫.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17(34):61+80.
[4]王圣发.关于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J].居舍,2017(31):44.
[5]罗明磊.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1):196.
论文作者:丁明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
标签:路基论文; 道路论文; 市政公用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防护论文; 压实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