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的人工养殖新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蜘蛛论文,新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蜘蛛资源十分丰富,世界上有3万余种,我国就有3千多种。蜘蛛具食用、药用为一体,经济价值很高。在蜘蛛为原料生产的医药保健产品现也已风行市场。蜘蛛养殖是一崭新饲养业,已成为风险小、投资少、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为使养者少走弯路。现将其蜘蛛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适于人工养殖的蜘蛛品种
捕鸟蛛:全身棕色,个体特大,一般体长7cm左右,有的可达10cm,具有筑造本身居住巢穴的本能,多穴居在旱田周围或杂草丛生之处,白天潜伏于洞中,夜间外出捕食,生殖能力很强,产毒量也多,每只雌蛛年产孵卵300~500个,每200只捕岛蛛一次可提毒1g,产于我国广西、云南及越南、缅甸等地。中华狼蛛:全身密生黑色、白色及黄色细毛,头胸部背面棕褐色,中央有一黄棕色纵斑。前宽后窄,中窝明显,体长3~4cm。为穴居型蜘蛛,多在平原地区的棉花、小麦、大豆等作物田间挖穴筑巢。产于陕西、山东、河南等省。棒络新妇蛛:体长3~5cm,头胸部背面黑褐色,螯肢黑色,触肢黄色,中央前半部有一黄色短棒状斑,后半部有一黄格形斑,常在果园和水稻、玉米等农田以及林间活动,尤以林区为多,常在植株或树枝上结复杂的三重金色大网,系结网型蜘蛛,善捕食各种飞行昆虫,每只雌蛛年繁殖800~900只,每400~500只蜘蛛可产1g毒素,产于我国南方诸省。白额巨蟹蛛:该蛛身体宽短而扁平,步足左右伸展能横行,体型较大,为室内常见蜘蛛之一,善走易遁,5~6月份产卵,每只雌蛛可繁殖500~600只幼蛛。600只蜘蛛一次产毒1g。该蛛产于河南、陕西、四川、江西、广西、湖南、湖北等省。沟纹硬皮地蛛:该蛛体长3~4cm,雌蛛全身黄褐色,头胸部背面呈盾状,头部呈一尖舌状突起,中窝深而明显。雄蛛全身黑色或黑褐色自中窝前有3条黑色线纹向前伸出,呈叉状排列,螯肢呈长柱状。胸板灰黑色,周缘围有8个灰白色小园斑。该株系穴居型,其巢穴呈管状,在洞口周围有放射状蛛丝。每只雌蛛每年繁殖小蜘蛛800~900只,每800~1000只蜘蛛可产1g毒。分布在陕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西、云南省区。
二、蜘蛛的人工养殖技术
养殖蜘蛛只要保证有充足的食物、水分、隐蔽三个基本条件,就能成功。蜘蛛食性杂,蝗虫、蟋蟀、蝶类、苍蝇、黄粉虫等均是优质饲料,规模养蛛最好搞黄粉虫、苍蝇养殖场,以解饲料来源。人工饲料主要是牛奶、蛋黄等,可随配随喂,每周一次。家庭养殖蜘蛛最好选择当地有的蜘蛛品种,尽量减少开支。经济价值较高的蜘蛛有捕鸟蛛、黑寡妇蛛、悦目金蛛、穴居狼蛛、棒络新妇蛛、白额巨蟹蛛等。中华狼蛛、大腹园蛛等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无毒蜘蛛。在饲养方式上要因蛛各异。一是饲养不结网的游猎性蜘蛛,一般大口的罐头瓶、广口瓶、标本瓶、废弃灯罩或其它玻璃器皿均可作饲养工具。但瓶口均应用双层纱布封口扎紧,里边放以曲折秸杆供蜘蛛攀缘和隐蔽用。在一处开小孔装玻璃管供水供食。二是饲养穴居性蜘蛛,可采用池养法,即用砖砌成长、宽、高各50cm的池子,内部填1/2高度的泥土,人工打好洞穴,上用铁纱网封顶并留小门便于观察和供食。此方法适于饲养捕鸟蛛,穴居狼蛛等。三是饲养结网性蜘蛛,采用立体笼养。蛛笼用白色胶塑料窗纱缝制而成,规格为长、宽、高各20cm,笼侧开10cm的圆孔,并用一条两头空的布装,把一端缝在圆孔边上,作为操作孔,平时布袋用橡皮筋捆住,操作时才打开。笼子四角用四条布带子固定在笼架上,使蜘蛛笼固定成型。并几层重叠放于蛛笼架上,只要操作方便即可。笼架以木或细钢筋电焊。笼架外围高2m,长1m,宽20cm,高9层,每层设制5个笼子,下部腿高10~20cm,一个20m2空间可养蜘蛛1000只。也可采用大纸箱,用竹片架井子形成在箱内加入麦秆模拟自然生态布置,便于蜘蛛结网,栖息和捕食。在箱两侧下方用尼龙纱布各设一活动门,使箱内空气流通,在箱底放入饮水海棉,投放料碟供给苍蝇、叶蝉、黄粉虫等饲料供蜘蛛采食。保持饮水,饲料新鲜和箱笼内清洁卫生,防蜂进入侵害。
三、蜘蛛取毒加工方法
对已饲养成熟的蜘蛛,一般每8~10天就可取毒1次。每年夏秋捕捉取毒,采集蜘蛛毒,是对蜘蛛毒腺管的肌肉进行电刺激,使其吐出含毒的流体。将采集的毒液加工制成商品化蜘蛛毒素即可出售。蜘蛛干是用捕鸟蛛、棒络新妇株、中华狼蛛、大腹园蛛等活蛛加工成蜘蛛干。加工时按10:1:0.5:40的比例,选取活蜘蛛、食盐、添加剂和水。先将添加剂和食盐溶化于水,在水温18~25℃时放入蜘蛛,浸泡5~12小时,使蛛吐尽腹中脏物后捞出,再将浸泡过蜘蛛的水去除泥沙置锅内煮沸去泡沫后,再投入泡过的蜘蛛毒2~3小时等锅中水快干时,用铁铲翻动,防底部蜘蛛被烤焦,炒到蜘蛛脊抽沟,全身僵挺、色泽光亮,在锅内水分基本耗光时,即可将蜘蛛取出,置通风干燥处晾干,便为蛛干成品,经密封包装,即可找有关单位联系出售。